农民家一张"破纸",已经传了13代,专家24次登门慰问:交还政府


农民家一张

"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

在一农民家有这样一段对话。"赶紧上交吧,赵焕斌,你留着他没用的。"另外一个人说:"不行!这是我家流传的13代的东西,怎么能够说给就给了。"……双方持续的对话,场面僵持不下。邻居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对话选择充耳不闻,毕竟这已经是第24次了。跟着镜头往前看,突然发现双方争执的东西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仅仅只是一张破纸。哪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1982年,一名叫做魏正胜带领寻找文物的专家团队远赴山东省青州市。来到一个叫做郑母村的小村庄,他们来此庄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些宝物,据说这个村是一个宝物村。团队中不少人希望在此发现价值不菲的保温,并且希望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当他们来到这里一一接触村民时,就发现这些村民其实大部分都是普通民众,并没有什么宝物。但是这些村民都知晓村内的情况,虽然自己没有宝物,但是知道哪户人家有宝物。经过专家多日的考察以及询问,这些村民才交代出在村中一位姓赵的人家手中有一个宝物,但是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些村民告诉专家,这个宝物已经被这户人家保存了13年之久,代代相传,一直保护着。

这些专家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不已,急忙询问这户人家的住处。他们迫切的想要见到这件宝物究竟是什么?

农民家一张

揭开宝物的面纱

专家便慕名前来,到达了这个姓赵的人家。这赵家的男主人叫做赵焕斌,他在得知这些专家的来意之后,就做出了表态,愿意告诉他们这个宝物的来龙去脉。专家们在休息一会儿之后,陈焕斌就开始是说这个宝物的经历,以及为什么会被赵家保存13年之久。

赵焕斌说这个宝物是自己的祖先在高中状元的时候被保存下来,这宝物不仅是赵家的知识的见证,也是这位祖先的荣耀和财富的象征。赵家曾经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渐渐的也就落寞了。但是这个曾经中了状元的宝物被一直保存下来。这个宝物也不是什么贵重的器物,它只是一张状元纸,是这个高中状元的答题纸。是这位中状元的祖先在考场上所书写的答题纸,在高中之后就被这位祖先带着回到了家乡,被赵家一直保存至今。

农民家一张

曾经的辉煌

而这位赵家的祖先也就是历史上明朝的赵秉忠,字季卿。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官居礼部右侍郎。

赵炳忠25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他面对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治和帝王之心。周炳忠在试卷上回答了帝王治国的思想宗旨是什么以及治国之路。他还列举了几条治国之道,例如从教育、军队、选官制度、商人等方面进行如何改革。

在这份试卷上,赵秉忠大胆的提出了对君王的建议,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宏图之志。即便赵秉忠的行为大胆,同时他也得到了帝王的赏识,得到赏赐官至礼部尚书。

也就是因为他这样大胆又耿直的作为,惹怒了不少朝堂上的小人。最终被许多人联合起来弹劾,因此他就被削官贬职告老还乡。至于他的这一张状元纸如何带回乡,这无人知晓。

农民家一张

时至今日,专家们看着这张纸。更是连连赞叹赵秉忠的文笔以及先进的思想。在看这张纸,上面有金缕线制作的边框以及金印。充满严肃的红线,把一排排空格排了出来。再看这纸上的字,更是隽永,公正简洁,清秀又不失正气。这优秀的字迹堪比书法大家,再看看这其中的内容,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让故事得到延续

在一众专家欣赏过,这保存了13年之久的文物之后。专家就动了一个心思,想要这赵家人把这张纸捐到博物馆里去。专家们的耐心已经被赵炳焕的顽固坚守给击败了,"赶紧上交吧,赵炳焕。"这是专家在经历24次慰问赵炳焕之后发出的怒吼。于是我们文章开头的对话就这样产生了。

在不断的争执过程中,赵炳焕最先是不愿意将自己的传家宝交出。但是当专家们向他分析了一系列的情况以后,他就慢慢的动了心思。

农民家一张

专家们告诉他如若他的文物一直藏在家中,将无人知晓这样的事件。甚至几千年以后也没有人知晓,赵秉忠曾经的状元答题纸仍然在世。更甚者并没有人知道赵秉忠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人们没有看见他过往的成就。

但是一旦将他的"状元卷"作为文物放入博物馆中,那么后世许多人都会知晓他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并且知道赵家曾经的一段历史是多么的辉煌。

这张纸一旦在博物馆中将这样的文物保留下来,那么赵家传承的不仅仅只是一张纸。更是赵家几千年前的光辉事迹被人们所知晓。赵炳斌最终难以抵挡专家们的舌战,心里面也动摇了。他想要将自己家族的光鲜事迹让更多人知晓,最终他同意将这个文物交于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

农民家一张

在赵焕斌将做文物交给博物馆之后,许多人前往博物馆观看。看看曾经状元的答卷究竟是怎么样的。大家都很好奇,这个明朝的状元究竟是怎么样的思想以及字迹才得以高中。因此博物馆不少人慕名前来观看着曾经的状元答题卷。赵家的故事也随之被众人知晓。

薪火相传

曾经的古代,不少人都为后世留下了传家宝,一些传家宝或是器物、或是秘籍、或是一条家训。器物只是作为念想,代代相传秘籍就是作为家族生存延续的秘方,但是家训就不一样,家训是一个家族的精神的传承,一个家族讲一条语句作为传家宝。

这个家族也就有了一股精神上的力量。就好比以"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那么这个家族的人将是忠于本心的人,他们不愿意做有愧于心的事情,他们会选择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地过完一生。

农民家一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句话曾经被不少户人家作为家训相传,他讲究的是由自己出发管理好自己从而才能更好的管理好家人,才能更好的管理天下。

如今家国情怀更是深深的在每一个人心中驻扎着,没有国哪有家的信念更是难以撼动。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延续的不止儒家的"仁爱""因材施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等理念,更需要"家"文化的延续。家文化相连,薪火才能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