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辨別古箏音質好壞?

五音不全學古箏


關於影響古箏音色的客觀因素

一,古箏由於琴絃材質不同,外觀也不盡相同,但大體呈扁長方體的形狀。古箏主要由底板,面板,和框板構成。面板呈孤拱形,一件樂器的好壞,一首曲子的完美表現都離不開同一個因素音色,即音樂的基本聲音色彩及變化。面板的薄厚直接影響古箏的音色。面板厚,發音尖細、音量小;面板過薄,則聲音空洞、乾癟、沒有穿透力。一般來說,面板簿對高音頻率影響較差,對低音頻率影響較好;相反,面板厚對高音頻率影響較好,對低音頻率影響應較差。但是,古箏面板的薄厚程度還得由箏體的大小來決定,箏體大,則面板需相應加厚;箏體小則需相應薄些。面板膠拼弧度過大,演奏時高、低音區的手型變化也會隨之增大,必將給演奏者造成難度。

古箏屬於彈撥類的樂器,它的演奏方式是手指之間的觸碰弦點彈奏,讓箏弦達到一種最佳的震動狀態,從而發出最為清涼圓潤的音色,而不同的演奏方法,會產生不同的音色。當演奏的力度和觸弦的方法不對時,會導致音色上的誤差。例如在觸弦上,如果需要比較強烈的音響效果時,觸弦的力度理應加大,這個時候如果把握的不到位,就會產生差強人意的效果,彈奏位子把握的不正確都會影響音色在音響效果上的變化。義甲觸碰的深淺也一樣,觸碰的較深,音色會變得比較渾厚,而觸碰的較淺則是較為輕盈的聲效,這些演奏技巧說來容易,但演奏者必須要在熟練掌握後,融入演奏曲目需要給予的思想感情,加以一定的靈活運用,否則演奏出來的音色跟樂曲本身會有很大的差異

任何音樂,思想才是音色的靈魂。沒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再好的演奏技術也只是個沒有靈魂的空殼。而這個也是古箏演奏中最難把握的一樣,它需要演奏者的在已有的技術上對樂曲進行二度創作。因此,演奏者在演奏古箏曲時,要時刻把握到作品中所包含的內容、情緒、風格等感性的認知,再因地制宜地設計屬於此類樂曲的觸弦方式,從而獲得不同音色來表達作品內部的思想感情,做到演奏者與作品的合二為一。而作為聽眾,可以從幾個簡單的觸弦中聽出演奏者在經過一定主觀加工後所演奏出來的樂曲裡面的喜怒哀樂,既是屬於演奏者本人的,又是屬於樂曲本身的

古箏是一個非常富有表現力的樂器,它的音色清脆、高雅、委婉動聽,演奏者在彈奏時可以極其微妙地刻畫出人內心的思想感情,無論是慷慨激揚,抑或者是如哭如泣,古箏都可以通過音色的控制將這種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正是由於音色的重要性,它是音樂中最為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音色的表現力在如今古箏演奏中越來越受到演奏者和音樂學者的重視,並隨之根據各種物理因素和主觀因素深入地挖掘和考究音色的變化。而這裡需要演奏者有深厚的演奏功底的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審美意境,他不但要在演奏技巧的力度、手法,古箏的外在選材上下工夫,更是要在藝術修養上下足功夫。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演奏出來的樂曲便更細膩,創作出來的音樂便更能打動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