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古箏的所有指法?

小康叔叔-


所有的勾,託,劈,花指,滑音,刮,按弦揉弦,輪指,都可以很快的練成!

但是搖指,做好長期準備吧,掃搖,懸腕搖,扎樁搖,夠你吃一壺。如果你的琴絃是敦煌b,記得練搖指的時候多吃點肉。

你學個8,9級基本上都能算會,然後演奏級曲目就得融會貫通,強弱的處理,上下滑音的快慢,彈奏位置音色的變化,這得需要很多時間去磨,如果是一些流行歌曲的話,能彈下來跟上伴奏就行,想厲害,那就得有效率的花時間,找個靠譜的老師慢慢來,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孩子基本每天8小時左右


大魚音吧


你這個問題兩千年前老子就回答了。因為你這個問題含有一個命題,就是最短的時間最多的指法。簡單可以只有一個回答,就是下最苦的功夫。

但老子的回答不是這樣的。他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說,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包括指法是無限的,無限多的,無邊無際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包括指法,是必然失敗的。

老子接下來還有一句話一般人不知道也沒理解/錯了。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已經知道了這個事實(指法無限多),還要為之去嘗試,失敗是確定無疑的了。當然你不知道不怪你了,不知為不知。

這裡老子還有一層意思,知識包括指法不能簡單地說“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區別清楚。如果你僅僅想學會所有的指法,那不是在練古箏彈樂器,僅僅為了徒有虛名。一則徒勞,二則無益。

什麼叫最短的時間,一週一月兩月一年半載短不,一生一世短不。最短的時間是相對的。最短的時間叫一蹴而就,彈指一揮間三十八年過去,短不。一年琴,三年蕭,一把二胡拉斷腰。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萬年箏,確實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總之,用最短的時間追求無限多的事,是做無用功。

至於一般教科書上古箏的所有指法有哪些,可以去查,比如應該掌握的基本指法:託、連託、劈、勾、剔、抖,挑、抹、打。

不要忘了,你音樂學院的老師助教絕不會跟你說的指法,最後還有碎,摔,砸。最有名的就是俞伯牙碎琴謝知音了。這應該就是所有了,指法的最高境界,學成禮畢。可惜已經失傳了。



留洋寶


短期內可以學會古箏所有的指法,但是運用起來或者說運用的好的話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研究的,如果是興趣愛好想提高自己的本身音樂修養學習古箏建議不要著急,把心沉下來。

如果是因為特殊原因著急學習所有的指法建議可以針對性的學習,跟老師溝通自己的學習目的之後讓老師幫忙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比如這一週需要學會什麼曲子,曲子裡包含什麼技法及音樂情感表達,都需要明確下來,然後大量的練習,以爭取段時間內掌握技術!當技術純熟之後音樂處理也要有,多練多聽多看多體會。

以上觀點僅本人拙見,希望能幫得到你!



愛笑的枸杞


沒有去學過古箏,但是作為一種行為技能,和唱歌、彈奏其他樂器等應該是類似的,它的學習方法應該是共通的。

評估一項行為技能是否精湛,主要就是兩個方面:熟練程度和準確程度。

在這裡,有幾個誤區一定要注意避免

1、靠直覺而不是模仿專業示範入門。作為一種技能,經過前人的不斷實踐和改造,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框架,並且外化在專業選手的動作中,所以模仿就等於在運用這些框架,這樣學習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2、盲目模仿 ,沒有量力而行。我們要確定學習的覆蓋面和順序,也許你覺得專業選手輕描淡寫的動作很簡單,直接模仿時卻發現遠是目前無法企及的,甚至傷及自身。

3、一味重複,沒有細化改進。模

仿之後如果效果不佳,你可能會簡單歸因為不夠熟練,然後盲目重複,結果陷入“效果不佳→不熟練→效果不佳→…”的死循環中。其實,在你入門之後,想要進一步提升,必須:將動作細化分解,發現隱蔽動作進而優化改進。

要想高效、快速地掌握行為技能,按照這4個步驟來做就可以了。

1、挑選模仿對象。

前提是你知道你的學習目的。根據你的描述,你的目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學會古箏的所有指法”,接下來我們可以從三個渠道去挑選模仿對象。

①請教古箏老師。

②搜索網上資源。

③從書籍中選取。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教古箏老師當然最好。

如果搜索網上資源,最好是視頻,既有示範,又有講解。

2、量力模仿。

選擇好模仿對象之後,接下來就要開始嘗試模仿了。作為一整套框架,你要根據當前的水平選擇對應的教學視頻。同時,比如在一段教學視頻中教你“上下滑音”,你依樣畫葫蘆,怎麼判斷自己模仿的對不對?因此,你可以採取這兩種方法來記錄練習過程:

①讓別人看你的動作,與教學視頻比較;

②用手機錄下自己的動作並回放觀看。

建議採用第二種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與教學視頻的差距在哪裡。

3、動作分解簡化。

有些動作比較危險或者整套做下來難度比較大,這時我們就需要對其進行分解簡化。

想想你當初學自行車的時候為什麼容易摔跤?因為這個動作對初學者本身難度就太大,既要控制車頭,又要踩踏板,踩踏板的時候身體移動,車頭更不好控制。

我們將這個動作細化:

先只考慮控制車頭,但是隻有在行進中控制車頭才有難度,靜止的車頭誰控制不了?所以你可以找一個平坦的下坡,找一輛坐墊不太高、沒有橫槓的車(減少受傷),這樣練習下來,你就會對車頭控制有感覺。

車頭控制沒問題後,再切換到平地上,加上才踏板的動作,如果你踩踏板找不到感覺甚至可以架起自行車專門練習踩踏板。

這樣兩者結合起來就不會太難了,在簡化練習的同時減少受傷的可能,但是效果是最好的。

4、局部細化提升。

經過前3個步驟,你已經可以模仿出完整的動作。如果你對自己的要求 比較高,想進一步提升不滿足於80分,那就可以進行這一步:局部細化。

第二個步驟中,我們強調一定要一絲不苟模仿視頻動作,但視頻的信息總是有限的,有些動作細節很隱蔽,老師沒有介紹到,視頻中也看不清楚。這時你可以細化搜索該指法的教學視頻,經過這樣不斷優化,你模仿的效果就會更上一層樓。


小結:

一、挑選模仿對象。

二、量力模仿。

三、分解細化。

四、局部細化提升。

文章有點長,但是步驟很簡單就4步,關鍵在於去做,希望對你有用。


愛歷史的熊貓


反反覆覆練習,熟能生巧!



功夫小熊貓


一般情況下,三至六個月,可學完古箏的基本指法,可以開始彈奏一至三級的古箏曲;兩至三年左右可以演奏四至六級的古箏曲,這個時候學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舞臺表演能力,學到七至十級,則一般需要五六年時間。當然,每個學員的音樂感覺、練琴時間各有不同,所以學琴進度也會有所差別。

  學會彈奏古箏搖指的要領

  搖指,顧名思義,通過手部搖動產生音樂效果的技法,指甲在一根琴絃上連續快速託劈,以達到樂音不中斷,持續發聲的效果。

  壓腕懸腕搖指要領:

  1、手腕的搖動帶動手及小臂的轉動。搖指的主要發力點在於手腕,由手腕的搖動,帶動大指假甲在琴絃上不斷託劈,從而進行搖指。搖指的手腕動作跟日常人們道別時擺手的手部動作相似。

  注意,搖指的時候,切忌大臂和小臂僵硬,很多初學者包括我的學生,在搖指的時候都會犯一個毛病:不自覺地從肩膀開始用力,導致大臂和小臂僵硬,從而在導致手腕搖動不靈活,結果搖指的聲音斷斷續續,不能持續下來。別忘了,搖指除了音色上的需要以外,它的絕大部分作用在於使古箏樂音的持續!

  2、食指指尖捏住大指假甲的根部,弱搖輕捏強搖捏緊。這個是基本的要點,但是不少初學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連續的託劈不中斷,而忽略了這一點。對於搖指這種技法,需要相對固定大指假甲的位置,光靠那指尖上幾圈的膠布,是不夠的。

  為了達到完美的音色,食指需輕輕捏住大指假甲的根部,從而將大指假甲調整成與琴絃呈180°(也就是指甲與琴絃平行),只有這個角度是搖指時產生雜音最小的角度。強烈的搖指如果不捏緊的話膠布就會變形,指甲也無法固定。

  3、手腕搖動的幅度不要太大。雖說搖指是持續古箏樂音的主要指法,但是別忘了,古箏始終是彈撥類樂器,即使是搖指,它也是由無數個短音快速、無間斷組成的,為了達到這個“快速”和“無間斷”的效果,我們要減少指甲行走的距離。

  一句話概括:託和劈剛剛撥響琴絃的同時,馬上往回撥絃,保持指甲行走的距離與琴絃的粗細差不多。一個詞概括:過弦即返。

  第三點可能有些比較難理解,這點是在積累了一些搖指技法之後,精益求精的做法,舉個通俗的例子,大家都見過擺鐘吧,擺針不斷地晃來晃去,在擺針移動到中間時,擺鐘發出一聲聲音,大家試著想想,如果想要發出的聲音速度再快一些,怎麼辦?對了,讓擺針圍繞著中間擺動的幅度小一些。這一點的原理跟搖指是一致的。

  搖指的基本要素就是這些,有時根據不同樂曲,處理上會有些不同的要求,那時候就“具體問題,具體方式”了。


音樂三少


名師出高徒、敏而好學、還要有一身的音樂細菌,應該可以短時間內學會。



小伊音樂天地


一,掌握正確的方法是學好古箏的關鍵

  任何一門學科想要進步都需要技術。學習古箏也不例外,對於初學者,掌握正確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是錯誤的演奏方法,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嚴重地影響訓練和表演水平的提高。

  一般來說,初學者要了解正確的姿勢、手形、運指方向和彈奏方法。姿勢以坐式為多,一般坐在琴的右側,身體正中心對準一號琴碼坐正,腰部與面板同高。身體離側板一拳左右。雙腿分開呈“稍息”狀。手形為半握拳狀,就像嬰兒睡覺時的手形。彈奏時運指方向與箏面平行,要求義甲正面觸弦,各指的彈奏方向與箏弦平面基本垂直,發力點在指關節。

  二,豐富的表現力是學好古箏的必要條件

  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優秀的古箏表演者往往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身臨其境,情景交融,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如何提高音樂表現力?個人以為,首先要有正確的古箏演奏技法,對於音準和節奏的正確把握以及左手揉、滑、按、顫的技巧運用。特別是傳統樂曲,每個流派的風格都不一樣。要想細膩地表現出各個流派的特點全都靠左手的按弦。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較高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聽辯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入表演者對樂曲的理解,對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樂曲所表達內容的瞭解,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因此,我建議學琴的小朋友一定要多看一些人文藝術方面的書籍,以擴大自己的視野,有條件的話,最好也學學舞蹈、繪畫等相關學科,做到內外兼修。

  再者,豐富的表現力還要求表演者應有豐富的肢體語言,做到舉手投足都給人以美感,因為古箏表演是視聽藝術,觀眾不只要聽覺的享受,還要有視覺的美感。

  三,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好古箏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識,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趕不上醉心於它、以它為樂的人。推而廣之,學琴也是一樣。

  興趣是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動力,學古箏的關鍵是培養孩子對彈琴的興趣。一般孩子剛開始學習時,感覺比較新鮮,再加上古箏的音色也很優美,所以興趣容易培養。但時間一長,總練一些練習曲,再加上左手按弦按的手痛,就開始打退堂鼓了。如何把孩子短暫的興趣培養成穩定的興趣呢?可以在教學中加進一些孩子們熟悉的小曲子,如《小燕子》、《南泥灣》等,讓孩子學習後回去彈給父母聽,滿足孩子的表現欲。另外,讓初學的孩子定期觀看同齡小朋友的精彩表演,用榜樣示範法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這樣也可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練琴時間是學習古箏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中,我也聽到過許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同時學琴,悟性也差不多,為什麼別人能彈六級的曲子並且彈的很好,而自己的孩子剛彈到五級,還不太熟練,其實這就和孩子練琴的時間沒有很好的保證有很大關係。

  一般初學者,要求每天練琴一個小時以上,可有的孩子一星期也練不到兩個小時,彈的好壞可想而知。現在孩子課業負擔重是現實問題。但我認為孩子學琴慢和家長沒有很好地監督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科學的練琴時間,做到學習和學琴兩者兼顧。


音樂飛揚曲風舞


(1)慢速練習是練習的基礎

在彈奏一首練習曲或樂曲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讀譜,對曲子的速度、節拍、節奏、強弱、指法、旋律的分句等做一個大概的瞭解;然後,放慢速度進行視奏,爭取做到不彈錯音,不彈錯節奏,較準確地彈完全曲。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點,可以重點練習。一個難點解決後,再把前後句連起來彈;通順後,再解決下個難點……直至練好全曲。事實告訴我們,慢練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逐漸熟練,達到規定的速度和技術要求,表現出特定的音樂,較完美地彈奏出全曲。

2)學會慢練與快練相結合

當練習者練習到速度快、技巧較複雜的樂段、樂句時,很有必要將速度放慢一倍或兩倍,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但是,在練習技巧並不複雜的樂曲時,不根據具體情況而一味地進行慢練,就不太合適了。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如果把一首樂曲放慢速度來演奏,它就會成為一首似是而非的樂曲。時間長了,不僅會讓練習者喪失掉正確瞭解這首樂曲的能力,還會逐步減弱他們對音樂表現的積極主動性。

學古箏,正確的練習方法是慢練與原速演奏相結合。在學習一首新作品的初期,一旦完成了指法、節奏,就得考慮正確的速度要求。當彈奏者確定了指法的正確、協調了左右手動作後,就應該開始用原速進行練習。因為,只有原速演奏,才能真正理解樂曲,才能真正發現所存在的不足和技巧的問題,才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練的地方。


小龍創業vlog


打,勾,抹,託,劈託,花指,刮奏,搖指,掃搖,點按音,上滑音,下滑音,顫音,4--7-按音,泛音,快速指序,這些基本技法,你學個8,9級基本上都能算會,然後演奏級曲目就得融會貫通,強弱的處理,上下滑音的快慢,彈奏位置音色的變化,這得需要很多時間去磨,如果是一些流行歌曲的話,能彈下來跟上伴奏就行,想厲害,那就得有效率的花時間,找個靠譜的老師慢慢來,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孩子基本每天8小時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