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原來發生在河南這個小縣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緣何發生在南樂?

李恩義/文

我的家鄉河南省南樂縣在冀魯豫三省交界的華北大平原上,別看現在這裡是一馬平川的原野,可北宋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梁山好漢托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陸雲龍公孫勝、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三郎阮小五、活閻王阮小七、赤發鬼劉唐在白日鼠白勝配合下,在縣城北現在的西邵鄉黃泥崗上演了流傳千古的智取生辰綱活劇,並隨著《水滸傳》第15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的廣泛傳播,還將一代代傳下去。

昌樂人傑地靈

南樂縣古稱昌樂,是黃帝的二子昌意的封地,因此得名。是唐初大將張公瑾和其曾孫唐代天文學家一行高僧(張遂)以及唐高宗時宰相張文瓘的故鄉。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政變前,有些猶豫,要去占卜,被張公瑾質問,如果占卜不利,你怎麼辦?並講利害,從而堅定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在世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部下圍攻玄武門的危機急關頭,張公瑾用強有力的臂膊關閉宮廷大門,為李世民取得政變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玄宗開元九年(722年)一行高僧遵旨編著優秀天文曆法《大衍曆》,是世界上第一個丈量子午線長度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張文瓘另述)南樂縣還有規模宏大的造字聖人黃帝史官倉頡的陵廟,在全國所有的倉頡廟中是地上文物最豐富的倉廟。

南樂縣東臨山東省莘縣,西瀕魏縣,北接河北省大名縣,南為清豐縣。縱向有106國道、大廣高速(大慶——廣州);橫向S341公路、長南高速(山西省長治——南樂。現已與山東高速貫通)縱橫交錯穿越縣境,交通十分便利。

南樂縣現在交通發達,豈不知古代也是中原南北主要交通線。南樂縣自古就有從大名府到汴京(開封)的南北古官道,出大名縣境向南依次有劉苑村北、邢楊谷寧甫、崔陳方山固、北關,城南劉家營、樊家莊、東西辛莊遞鋪(見《光緒南樂縣誌》)。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原來發生在河南這個小縣

劫寶處

《水滸傳》中的黃泥崗,就在南樂縣城北八九公里的西邵鄉,而不在山東省鄆城縣境內。古官道從黃泥崗經過,這是從大名到開封最便捷的古通道,而黃泥崗則是古官道必經之地。

宋代大名城

宋朝的大名城並非現在的大名城,在現大名城東北五里到二十五里處,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衛、漳兩河齊發水而遭淹沒。宋大名城是北宋的陪都。宋仁宗於1042年在大名府城郭內增修“宮城”和“外城”,宮城週三裡一百九十八步,外城周圍四十八里二百有六步,外城南有三門,北二門,東二門,西二門,故稱北京,是僅次於汴京的一個繁華大都市。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在此做官,如唐朝的何進滔、狄仁傑(現有狄仁傑祠碑)、樂彥禎、羅弘信;北宋的名人更多,如王欽若、寇準、呂夷簡、韓琦、歐陽修、黃庭堅、文彥博、蘇轍等。《水滸傳》中的盧俊義、燕青是大名城內人。據大名縣文化學者楊達先生說,盧俊義老家原在大名縣埝頭鄉劉莊,發富後遷至大名城,現在劉莊仍有盧俊義後代居住。

老城中有一通高12米多的皇皇巨碑,是唐代柳公權書丹的何進滔功德碑,北宋徽宗政和年間,時任大名尹的左丞樑子美為了巴結宋徽宗,建議磨去舊文改刻為宋徽宗的五禮記,但碑側仍有柳公權筆跡。

據坊間傳,由於該碑是大書法家柳公權書丹,前來觀瞻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當地官員奉陪招待不勝其煩,遂發動百姓把碑拉倒,歪打正著,因此筆跡得以保護。現該碑已移至大名縣石刻藝術博物館,供人觀瞻。

生辰綱吸引梁山好漢

生辰綱就是這個改磨巨碑的北京梁中書所搜刮的金銀珠寶,為老丈人蔡京送的生日禮物。老丈人六月十五過生日,他要提前把禮物送到汴京,就是提前一個月上路,可也是五黃六月大熱天啊。他知道經過黃泥崗的官路是大名到汴京最近的官路,但也清楚黃泥崗樹木蔥鬱,人煙稀少,經常有賊人出沒,所以他找了武藝高強的楊志當保鏢護送,認為就可多一分保險,或可放心。豈不知黃泥崗一帶離水泊梁山並不遠,只有區區一百公里,也是梁山好漢時常活動的範圍。

那樑子美搜刮金銀珠寶也是出了名的,據《金瓶梅詞話》中披露,李逵殺了梁中書,他的小妾李瓶兒與保姆一起攜帶價值連城的鴨蛋青色夜明珠逃命,後來與西門慶先通姦後結婚,送給西門慶的珠寶就有四大箱。梁中書如此大的搜刮動作,哪能不走漏風聲?本來就與官府作對的梁山好漢不打劫生辰綱才怪呢。

五花營古村

我上初中的時候,據博學的楊善璽老師講,他從《水滸地名考》一書得知,那個擔著一擔酒,唱著“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稻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的白日鼠白勝是南樂縣五花營村人。

五花營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在縣城北9公里,現屬西邵鄉,村西瀕黃河故道,村東緊鄰106國道。據《光緒南樂縣誌》記載,“唐河北五鎮(魏州、博州、相州、澶州、邢州,即大名、聊城、安陽、濮陽、邢臺)嘗會兵於此,故名。後人因其壁壘聚居成鎮,今村名仍呼之。”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原來發生在河南這個小縣

黃泥崗

原來,白日鼠白勝與晁蓋是老相識,他曾找過晁蓋辦事,這次吳用等七英雄好漢去劫取生辰綱就是事先住在白日鼠白勝家的。因為五花營村東就是黃泥崗,五花營東約不到一公里就是南北古官道。五花營東南四公里就是方山固土山,方山固土山北就是方山固河。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世子李建成兵營曾在方山固山下方山固河岸駐紮。

晁蓋、吳用選擇五花營為聯絡點是聰明之舉。五花營村的白日鼠白勝是個走街串巷賣酒的,消息靈通,與晁蓋是朋友,是梁山好漢的眼線,生辰綱何時到黃泥崗不難計算出。五花營村離黃泥崗官道近,白勝對地理熟悉,便於劫寶和撤退。好漢借宿白勝家不被人注意,黃泥崗人煙稀少,為劫取生辰綱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南樂古代高崗遍地

20二十世紀七十70年代古官道仍存,離五花營東南四公里的閆李谷金樓村西500米就是古官道,道旁立有清朝舉人谷連陞的德教碑,谷連陞是《光緒南樂縣誌》的編纂者。出生於斯的我對此再清楚不過。可惜20世紀70年代初大規模平整土地,官道被平,石碑埋入地下,種上了莊稼,現在官道只有崔坡村南到閆李谷金樓村西北一段還有古官道遺蹟。

成也黃河,敗也黃河。南樂自古就有黃河沖積形成的高崗。南樂縣西有漢黃河故道,縣東有宋黃河故道,由於歷史上黃河屢次氾濫,南樂縣東、北、西部到處是高高的土丘。筆者父親是1903年生人,據他講,他小時候閆李谷金樓村西地就是高崗,崗上栽種著杏、桃、李等樹木。官道西約一公里就是高大的黃河故堤,1963年上大水,運古寧甫村的人為了避水,把紅薯窖挖在高堤上。五花營村西一線就是高大的沙丘,迤邐到海。上面種著各種果樹及雜樹。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原來發生在河南這個小縣

作者在劫寶處留影

黃泥崗東7公里就是戰國時期孫臏射殺龐涓的馬陵,同樣是崗地,同樣是樹木遮天蔽日。由於黃河氾濫沖刷,有的高地被衝平了。據《大清一統志》載,“方山在南樂縣北七里,舊有二土山並峙,其形方正,宋嘉祐(1056——1063)以後,大河經縣境,蕩決不時,遂為平陸,其地名方山村。””,如今6個方山固村仍名。

《大宋宣和遺事》揭謎底

黃泥崗在南樂縣最有力的證據是,《大宋宣和遺事》一書,其中說道:“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後,將一對酒桶忘在了黃泥崗現場。押送人員藥酒醒後,根據酒桶上的字號到所屬的南洛縣報案。”。南洛縣即今河南省南樂縣(洛即樂的古音),現在老百姓仍這樣叫。南樂縣在大名府城南邊,開封汴京的北邊,正是大名去汴京的必經之地。

原來白日鼠白勝一夥人設計劫取生辰綱後,沉浸在巨大的成功中,只顧得逃逸和分贓,把酒桶遺落在現場,留下了把柄。酒桶上寫著“南洛”字樣,南樂縣官根據字號很容易找到酒桶的主人白日鼠白勝,並從其家搜出埋藏的所分的一包金銀贓物,然後被抓進監獄招供。後被晁蓋營救出獄,上了梁山。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紀連海老師在山東講學時就講過。如今別說南樂縣西邵鄉的黃泥崗不見蹤影,就連20二十世紀七十70年代仍存的,沿黃河故道的巨大的連綿沙丘,也被改革開放後的大規模土建拉光了沙土;地面僅有的小量高地也因20二十世紀七十70年代初大規模平整土地,被削平;21世紀初還矗立的106國道西側運古寧甫村南,黃河高大秦代故堤,也因擴寬106國道用土,而蕩然無存。但掩埋於歷史塵埃中的充滿著梁山好漢智慧和對黑暗政府反抗的故事仍將泛著閃亮的光彩,流傳於老百姓的心間。

現在南樂縣在西邵鄉五花營村西北,在黃河故道挖萬畝荷塘堆的高地上用花石立了一塊碑,上面刻“晁蓋劫寶處”並刻有英雄的畫像。只是意象,劫寶處實際在五花營村東,西邵村南,邢楊古寧甫村的黃泥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