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你会想到哪一种?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古村落?又或者是四合院?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建筑。古村落的古朴自然美,皇家园林的辉煌与经典,都展示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追求也不同。在众多建筑中,木质结构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代表。不管是国外的建筑,还是国内的建筑,都有各自的特点,与民族、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


在中国古建筑中,融合了中国历史文化,不管是结构上,还是材料上,中国古建筑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和西方的形成鲜明对比。古代建筑中,有几个特点比较鲜明,分别是:


1:独特的结构方式。从古代的建筑来看,框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和石建筑不同,木建筑更容易建成框式。为什么会建成这种结构?有一句老话叫:墙倒屋不塌。这是形容木建筑的抗震性,框式结构,对斗拱的利用更加突出,四个角,都有复杂而精妙的斗拱做衔接。不管是皇宫还是寺庙,框式结构不仅看起来辉煌,还很标准,符合中国人的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2:棱角分明的屋顶。看古代的建筑,房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审美视觉,有多个面组成,上面由瓦叠加装饰,形成梯次视觉。屋顶可分为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攒尖顶等。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建筑的结构,采用不同的屋顶。屋顶上面翘起或出翘,增强的边沿性,再加上一些鸟兽做装饰,显得更加霸气。


3:颜色鲜明。中国的建筑,也是非常讲究颜色搭配的,其中红色是最常用的。使用色彩,也是对建筑的保护,由于木建筑无法保持长久的时间,因此,需要用桐油和油漆来防护蛀虫。在此之上,各种颜色出现在建筑不同的部位。与此同时,各种颜色图案也出现在建筑中,以故宫为例,红色为主,配合蓝、绿等,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二:山体建筑与宗教思想的关系


在我国,还有一些是建筑,是建在山体或山上的,都是以寺庙或道观的为多。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度,在建筑上,追求自然的建筑文化,是许多宗教的问题。中国有佛教和道教等宗教,它们的思想都不同。道教中的圣地:武当山,上面有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道教思想讲究的是: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道观修建在山上,更加凸显与自然和谐的意境。


与道教不同,佛教思想讲究天人合一、人神同在,因此在建寺庙的时候,都选择在群山之中,有松柏、流水、寺庙等,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许多山水画中,都有群山、庙宇、流水、松柏等,都是寺庙的真实写照。有的寺庙更是建在山壁上,这种情况非常特殊,中国就有一座,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侠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它就是:悬空寺。以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三:寺庙为什么都建在山上的多


现存的寺庙中,有很多都是建在山上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思想外,还有儒家文化的影响,道教就不用说了,本土的宗教。从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就并存在,道家又与道教有关,只是两派的思想文化不同而已,最终汉武帝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道家选择隐居,成为修行的宗教。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中,只有把道观建在山中,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而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的,与此同时,佛塔建筑也跟随传入。因对佛祖的尊敬,塔建的越高越好,但在建筑技术上,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一些情况,在追求佛教思想上,建在山上的寺庙,更容易接近人神同在的理念。而且山上空气好,更适合修行,远离嘈杂的世间。在平民来看,沿山而上,前去拜佛,更能显得真诚。加上汉化后的佛教,更加融合儒家文化,同时也符合中国人祈求的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四:中国人对大自然文化的崇拜


作为农耕民族,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由来已久。从早期的文化,对大自然的敬畏,再到后来,祈求大自然,形成一种文化。毕竟风调雨顺,才能带来更大的丰收。对大自然的崇拜中,分为:天、地、日、月、星、山、海、风、雨、雷等。其中以山为主的,衍生出山神,之后对自然的崇拜,转到神的层面来。


慢慢的,对山的感情,也不断的加深,出现许多以山为主的诗词,和以山为主的书画等。当古人把这种情感,放在寺庙的建造上时,就出现了这种独特的建造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人对自然文化的喜欢,以山为家,在此修行,反映宗教与大自然文化的结合。如果建在闹市附近,更多的是对香火钱的需求,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但和那种建在山上的寺庙不同,他们追求更高的层次佛法与心境。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五:寺庙园林植物的独特


在寺庙或道观中,也是有自己特点的,在造型上,和皇家园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皇家园林是和京师离不开的,毕竟皇宫贵族需要去游玩,不会走太远。但寺庙可以根据信徒的兴旺多少,由或者根据百姓的需求,选择在不同的地方建造寺庙。而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寺庙的园林植物是精心挑选过的。


在许多寺庙中,它的植物是有讲究的,经过汉化后的宗教,也发挥了本土的特色。宗教文化和古典园林的融合,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明清时期,是寺庙园林巅峰期。而在园林中,植物是重要的选择,它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有烘托、思想寄托、观赏等作用。因此,一些古树名木通常被选中,种植寺庙园林,衬托出天人合一的表现。由于不同地方,寺庙选择的植物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佛教中,佛经规定,寺庙植物必须种植五树六花,所谓五树六花是指:菩提树、高榕、槟榔、糖棕、贝叶棕五树;六花是: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地涌金莲。许多寺庙都是采取这种配置,但也有差别的,比如有的寺庙出现了松柏和南天竹等,这也是地理因素所造成的,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在配上寺庙中的佛像,更形成一种的人、神、自然文化的融合。


六:总结


从建筑选择地来看,选择在山上,是为了躲避世俗的侵扰,更是脱离红尘,达到心意自然的放飞。建在山上的寺庙或者道观,因修行,寿命都能得到延长,这就是所谓的“长生不老”,在群山中,空气质量清新,确实有这个可能。佛法云:世间佛寺千万,岂肯只在山间,闹市可听佛语,深山愿坐苦禅。这也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的寺庙,修行的道路也是不同的,深山的只能靠心性悟法,追求佛学的更高境界。离闹市近的,以帮助百姓做法超度,修的是普度众生,但也容易起私欲,无法真正脱离红尘世俗。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寺庙的建筑史上,造型和皇宫的相差不大,但寺庙中有佛塔,专门供奉佛祖和舍利子的。由于寺庙突破了各种限制,它的选址可以更加广泛,可以选择在景色优美的地方。营造出一种自然文化中的建筑。在寺庙选择建在群山之中时,是汉化后的佛教改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更是对佛教的尊敬和信仰。


纵观中国的建筑,是“可游”和“可居”的,既可以旅游,又可以居住。在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曾提到,中国的建筑不像欧洲的大教堂一样,一进入,就是一个巨大封闭空间。中国的寺庙不同,拥有独特的空间意识,更有对自然文化的喜爱,也与山体结下了不解之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