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筑可阅读

建筑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富有哲理的文章。“建筑可阅读”让人们走进城市的历史,触摸城市的文化印记。“建筑可阅读”既让昨天的建筑,成为今天可以阅读的历史;也让今天的建筑,成为明天可读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建筑,如展开的书页,当人们行走其间,就像在历史的画卷中徜徉。

半岛1919

地址:淞兴西路258号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半岛1919的故事起始于1919年创建的大中华纱厂,该厂由沪上巨商聂氏兄弟招股兴办,股本为白银100万两,是当时上海纱厂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家。 1920年,大中华纱厂东首新建华丰纱厂。1958年,两厂合并后改称上海第八棉纺织厂,也就是半岛1919的前身。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作为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园区之一,半岛1919文创园于2008年正式开园,厂区内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原厂1919-1932年间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集合中式、日式和欧式风格于一体,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法,并注入现代元素,既保留了老厂房、老建筑的历史特色,又使老厂房焕发出了新生命。

特色建筑阅读:1号楼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1号楼建造于1929年,建厂时曾作为大中华纱厂职员医务楼使用。这座两层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具有装饰派艺术风格特点,并且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中部有塔楼突起,建筑立面开窗较多,窗洞高宽比较大,门窗比例修长,排列有韵律,窗洞周围装饰图案丰富,建筑外立面为清水砖墙,色彩稳重和谐。

特色建筑阅读:3号楼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3号楼建造于1930年,楼高2层,采用日式风格、砖木结构,前房后花园,建筑面积1083平方米。建造初期为大中华纱厂高级职员“拿摩温”(NO.1的谐音,指工头、监工)的居住及休息场所。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曾作为国民党军队的临时通讯站。解放后改造成为上海第八棉纺织厂职工疗养所。

特色建筑阅读:5号楼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5号楼建于1929年,曾是当时远东地区长度最长的厂房,建厂后一直作为纺纱车间使用。这幢2层建筑,屋顶装饰带有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特点,墙柱外露,局部有高起的塔楼,房屋建筑面积21875.32平方米。5号楼底层三个大厅,分别作为工厂历史沿革的展示馆,将创始人及第八棉纺厂的传奇故事呈现给观众。

特色建筑阅读:6号楼

6号楼建于1924年,曾为永安第二纱厂办公大楼。建筑为四层砖木结构,具有装饰派艺术风格特点,并且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中部设有塔楼,塔楼四面设有圆形开窗,建筑采用坡屋顶形式,外立面窗洞高宽比接近4,塔楼窗洞采用弧形装饰形式,建筑外立面采用水平装饰线,富有韵律感。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这座大楼为临时抗战警备司令部,遭日本飞机轰炸受损严重,后经修复。上海被日军占领后,这座大楼由日本人改为东亚航空公司驻地,生产飞机配件(房顶最高处有日本航空驻地标记)。解放后该大楼继续作为厂部行政楼使用。现入驻商户主营。

特色建筑阅读:10号楼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10号楼建于1933年,该建筑为钢混结构,东面部分两层,西面四层。具有近代产业建筑特点,建筑立面开窗较大,弧形窗洞上方带有巴罗克建筑艺术风格特点,建筑外立面为清水砖墙,有墙柱。

建筑总面积4051.6平方米,主楼高20米,建筑材料全是青砖,框架结构,现保留了原发电厂20吨锅炉基座及出渣口。同时大楼西侧广场保留了一条大型运煤输送带及原煤堆场防塌墙。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大中华纱厂创始人聂云台像

为了纪念大中华纱厂的创始的创始人聂其杰先生(字云台),2016年,在号楼西侧广场树立了聂云台塑像,并将广场命名为云台广场。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