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揭阳城隍庙位于广东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揭阳城隍庙正厅两侧自古以来镌刻着这样一副劝世联: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相传这副劝世联源于一则民间故事。

话说古时潮汕有一山村农夫叫阿祥,他勤劳俭朴,心地善良,虽家境贫寒却热心公益。他每见山路被洪水冲崩,便争早夺晚修填;他见村前坑沟没架桥,人们过往都得涉水过坑,村中不少人因此患了脚病,便动员妻子,一起扛来7块大石布列其间,从此人们可踩着石头过坑,免再脱鞋卷裤脚涉水,绝了脚病之患;他见山中一古寺久年失修,18罗汉佛日晒雨淋,便砍了几十条绿竹,摘了一担麻竹叶,编制18顶大竹笠,用竹竿支撑逐一安装于18罗汉佛头上。类似义举,数不胜数。

司命公见阿祥三餐难度尚能如此乐善,诚属难能可贵,便禀报上帝:阿祥家贫如洗,靠自己双脚双手修路上百里,造七洲桥一座,搭佛庙18间。这样的好人,应该让他有好报。

上帝感其诚,即召查簿官问缘由。查簿官回报:阿祥前生无恶不作,判惩三世。今世贫穷,下世麻风,后世雷击。上帝沉思片刻,觉得阿祥今生已彻底悔悟,好心应给好报,便重新判决:三惩不可赦,三世归一世,下世便给好报;其妻支持他的义举,后半生给予荣华。查簿官遵旨。不久,阿祥麻风;翌年,遭雷击身亡。

眼见阿祥乐善遭恶报的不幸命运,众议纷纭,都说天地如此不公,今后谁还会行善积德。祥妻更是悲愤交集,嚎啕大哭中反复仰天长啸:“天无目,佛无灵!”入殓之时,还在丈夫额门写上“佛无灵”三个字。

数月后,各地张贴皇榜:太子出生,额门上有“佛无灵”三字,昼夜啼哭不息。能使太子不哭并销去额门三字者,封为皇亲。

祥妻闻讯揭皇榜。她进宫抱起太子,朝他额门吹口热气,轻轻贴了三掌说:“佛有灵了”!太子立即转哭闹为微笑,额门三字也随即不见。

皇上接报,喜出望外,即摆驾东宫,封祥妻为皇嫂,长居宫中,共亨荣华。

阿祥对年,人们写了一幅祭联告慰亡灵:为善不昌前世因有余殃殃尽已昌

有一文士有感于这则故事戒恶扬善入木三分,将祭联中的“前世”改为“祖宗”,将“因”和“己”改为“必”,并补上上联,言简意明揭示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的必然规律,成为脍炙人口的劝世联。揭阳城隍庙建成后,这首劝世联入选为厅联,童叟吟咏,永垂至今。

揭阳城隍庙其他对联:

正门: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此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广东现存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之一,潮汕传统工艺特色,在潮汕这地方

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左门:

进庙来先自问平日所行何事

归家去莫忘记今朝俯首通诚

右门:

隐处也难逃洞鉴

入门各自检平生

左司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右司

预知奸佞如何结局

须看忠良到底团圆

正堂

为恶不灭祖 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不昌祖 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

后左门

崇心崇德崇忠厚

功子功孙功传扬

后右门

报恩报果报再造

德福德禄德名香

后堂门

积金积玉莫如积德

问富问贵即须问心

身后带得来无非因果

心上过不去即是神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