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報送成P2P合規監管的前置條件,178家完成接入(附名單)


數據報送成P2P合規監管的前置條件,178家完成接入(附名單)


P2P處置風險整治關鍵期,數據報送成合規整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省份將數據報送列入P2P合規監管的前置條件,銀保監會近日的媒體通氣會上李均鋒表示,疫情不會改變P2P專項整治方向。“P2P專項整治,方向不變,節奏不變,繼續堅定不移、徹底的執行。P2P以‘退’的方向為主,整個專項整治政策沒有改變。”
一方面,近年來問題P2P平臺接連暴雷帶來較大社會問題和風險,清退問題平臺和化解風險是全社會要求。另一方面,市場無法容納數百家的平臺數量,市場有優勝劣汰自身要求。
按照網貸行業“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監管制度框架,對於P2P網絡借貸的發展就有明確的定位和規範,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均按照“一個辦法、三個指引”推動不符合的機構良性退出。


由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下發的內部通知明確指出,“無法按時完成實時系統接入的網貸機構後續應逐步退出市場。”


2019年1月,互金整治辦下發的《1號文》中,提出合規檢查後的要求:完成行政核查的P2P平臺,需逐步完成實時數據接入。


北京、上海、深圳、山西等全國各地方監管部門向在運營網貸機構下發了關於啟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運營數據實時接入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由網安中心與網貸整治辦聯合開發)網貸機構統計報送系統的文件。各地網貸機構將被要求分批、逐步完成實時數據接入。

數據報送成P2P合規監管的前置條件,178家完成接入(附名單)

2019年7月29日,山西省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山西省互金協會”)曾在官方微信公號披露,山西銀保監局近日下發了《關於清退未納入實時數據監測的網貸平臺的通知》,要求網貸平臺及時進行數據接入。
“晉48號文”要求,山西省P2P網貸機構需要在7月31日前按時完成實時數據的接入工作,到期未完成系統接入的網貸機構應穩妥有序退出市場,而對於已接入數據但數據質量較差、導致無法有效進行風險監測的網貸機構,也同樣將予以清退處理。
去年8月,安徽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官網發佈公告稱,8月2日安徽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集協會網貸會員單位共同學習近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指示精神及《關於清退未納入實時數據監測網貸平臺的通知》(皖互金整治辦【2019】44號)文件內容。
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大監測監督工作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虛假宣傳,嚴肅查處各種違規展業活動,堅決打擊造謠傳謠行為,確保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2020年2月21日,央行召開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結2019年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會議強調,在2020年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為加強對網貸機構的動態監測和穿透式監管,有關部門建設了實時數據接入系統,實現網貸機構產品信息、債權信息、交易流水等明細數據全量、實時接入。
數據報送成合規整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省份將數據報送列入P2P合規監管的前置條件,部分地方將數據報送作為平臺清退的標準,重要性之高可見一斑。
目前全國完成P2P實時數據接入的網貸平臺名單未公開,資管黑板報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止目前正常運營的P2P平臺不足300家,有約178家P2P平臺接入,已被統計到的平臺可向我們提交相關信息(郵箱:[email protected]
P2P實時數據接入178家P2P平臺名單:

數據報送成P2P合規監管的前置條件,178家完成接入(附名單)

說明:1、本報表根據公開數據收集,不定期更新發布,如有遺漏或者錯誤請給我們反饋([email protected])。

2、已剔除掉部分問題平臺。3、實時數據接入不代表平臺的安全性,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資管黑板報獲悉,2018年10月,由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開發的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數據報送系統”正式上線。“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數據報送系統”是迄今為止國家唯一批覆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支撐技術平臺,由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負責建設和運營。該系統能夠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總體情況的摸底、實時監測預警企業異常和違規情況等功能。
在網貸平臺接入P2P網貸機構實時數據系統之後,系統將會同步更新平臺每日數據,內容包括所有存量(在借、在投)和增量(每日新增)業務數據及每筆實時交易流水信息。該數據披露系統還是非常完善的,每月的數據都會及時更新,能幫助不少用戶及時發現風險。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消息,其開發並運營的“金融服務平臺”APP於2019年5月30日正式上線。


信息透明是網貸發展的重要基石,披露信息數量越多、質量越高,出借人進行獨立決策的合理性就越大,“金融服務平臺”APP上出借數據實時查詢的上線,不僅是避“雷”的有效措施,同時也為出借人搭建了一個新的信息驗證渠道。據資管黑板報測試發現,截止到2月底通過該APP開放了200餘家網貸機構實時數據出借端查驗工作,這些網貸機構出借人可查驗自己當前在出借情況,以驗證網貸機構上報數據的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