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佩特拉古城,有半个人类历史那么久远

决定这次旅行后,就开始了解以色列。虽然行程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以色列和约旦两个国家,却无知地认定,约旦是"搭售"给以色列的一个旅游目的地,所以,就始终没有想过要了解约旦。

佩特拉是个意外。

假如不想阅读过于艰深的与以色列相关的书籍,阿摩司·奥兹的小说是不错的选择,而《沙海无澜》又应该是非选不可的一本。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跟随父亲和母亲来到基布兹生活的约拿单,已经长大并与丽蒙娜结了婚。约拿单与丽蒙娜的小家虽然还在基布兹,按照基布兹的规定,他们有自己的房子,虽然有些简陋。在约拿单看来,居家条件简陋不是问题,他遇到的问题是与丽蒙娜之间的感情已经变淡,他遇到的更大问题是整个基布兹都让他感觉索然无味。约拿单被压抑得非要离家出走不可,尽管都没有想好要到哪里去。在一个雨夜他拿上简单的行李,出发了。一路上,或者步行或者搭车,约拿单来到了佩特拉,一个玫瑰红的古城。

我得承认,直到那会儿,粗心如我都没能意识到,佩特拉属于约旦而非以色列。导致我粗心的,基于一个常识,即以色列人不能自由进出阿拉伯世界。可我忘了,《沙海无澜》是一部小说。既然是虚构,阿摩司·奥兹就能让他的约拿单上天入地。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在小说里,让约拿单从基布兹到佩特拉,只要白纸黑字地让他步行让他搭到便车,就可以了。我们,就算已经身在约旦的月亮谷,想要去佩特拉,必须驱车走出沙漠,再看一路嶙峋的山谷。

可我喜欢

世界很大,穷极一生都不可能将那些喜欢的地方一一走到,所以,下一次来约旦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永远不会再来,那就再让我看一眼来时路上看到的那些征服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自然景观吧,起码,让我们在七柱山下再停留片刻,想象一下当年阿拉伯的劳伦斯逗留此地时的草木之秋。但是,车子一直开一直开就是遇不上七柱山,小刘说,我们走的不是来时路,如若要转回去看一眼七柱山,给佩特拉的时间就会少许多。"少就少呗,不就是一座古城嘛",我听见有人在嘀咕。哦,又一位跟我一样不太了解佩特拉的以色列死忠粉。

19世纪初,坚毅的瑞士旅行家约翰·刘易斯·希尔克哈特身着阿拉伯服装漫行在佩特拉周边的荒山野岭间。有一天,他站在高高的悬崖边向下鸟瞰,他的眼睛越过形状千奇百怪、颜色千篇一律的石头后,一座红色的庙宇跃入他的眼帘。鸟都飞绝的峡谷里,怎么会有一座红色庙宇?探险途中时常会遇见意外的惊喜,可是在这荒郊野岭里居然有一座红色庙宇,希尔哈克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岩石,久久地盯视那座气势宏伟的庙宇。回家以后,希尔哈克特开始记录刚刚完成的探险,他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说自己当时纹丝不动地盯视着那座庙宇,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让他把庙宇深深印刻进了自己的记忆,接着,他这样描述:"刻有神秘浮雕的擎天巨柱、层层叠叠像天桥一样横亘半空的石廊、哈德良大帝建造的希腊罗马式大礼堂,以及各种宫殿、城堡、拱廊、寺庙和墓冢,所有这些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玫瑰红",后来,佩特拉又名"玫瑰红的古城",一定是与其被遗忘千年、又被希尔哈克特突然看见后留下的记录,有关吧。

一座玫瑰红的古城,将希尔哈克特的记录试着在脑子里想象成画面,不由人不兴奋!此刻,我们的汽车已经停在了佩特拉古城的停车场上。

将折合成人民币500元的门票递给我的时候,小刘看见我穿着一双皮鞋,笑着说:"穿皮鞋呀,一会儿我们可是要爬半天山呐。"我也笑笑,不作回应。我怎么回应啊?此行带了两双鞋,另一双是国际大品牌的软底鞋,可就在抵达亚喀巴时,脱胶了,鞋底和鞋帮分了家。为此,还在洲际酒店与大堂经理又是英语又是肢体语言地问询,有没有胶水呀?但是,没有。

在拉丁语里,"佩特拉"是岩石的意思。在佩特拉门口打过卡后,我们便兴冲冲地进入大门,只抬头看了一眼,就佩服起古人的直截了当来。叫这个古城为"岩石",真是名副其实,抬头看到的是岩石,低头看到的是岩石,左看是岩石,右看也还是岩石。放眼望去,估摸深入佩特拉需要顺着缓坡慢慢往上爬,我下意识地抬起右脚看了看皮鞋,正好小刘从我的左边路过,她拍了拍我。可到了这会儿,难道还能回转身子离开佩特拉去车上等他们?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佩特拉古城的墓冢区

进入佩特拉古城不多久,就能看见两旁的岩石山坡果然呈玫瑰色,山坡上开凿出的一个个洞窟,宛若我在敦煌、云冈、麦积山等等国内名胜古迹以及土耳其卡帕多奇亚地区的格雷梅露天博物馆看到的样子。难道,那里面也有壁画吗?我被告知,那里面没有壁画,那里是坟墓,可能是最早居住在这里的纳巴泰人的葬身之处。

据说,希尔克哈特的发现吸引来了不少到佩特拉来探险的冒险家。可以想见,他们来的时候佩特拉要比现在难以攀爬,他们在碎石瓦砾中穿行,踢到人的腿骨、骷髅是常又的事儿,有时他们还那个遇到整架尸骨。100多年前的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假如这些都是早年生活在佩特拉的纳巴泰人的尸骨,那应该是历经千年风吹雨打的遗骸了,怎么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是佩特拉的气候帮了大忙。炽烈的阳光将尸骨晒白,干燥炎热的气候又不至于腐坏它们,它们就这样散落在碎石瓦砾中,直到佩特拉被发现。"谁想上去看看吗?肯定找不到白骨了",有人开玩笑地问。没有人接话茬。没有人接话茬,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攀爬上去的路。可是,那个当地小伙子是从哪里上去的?他坐在悬空在外的岩石上,正吹着我不认识的乐器,曲调悠扬又忧伤。

走过佩特拉的墓葬区,我们像是要进入峡谷了,西克峡谷。

感谢上苍,在我们进入佩特拉的那一天,阳光灿烂。不是说佩特拉是玫瑰红的吗?我们行走在峡谷里,抬头看每一处峰谷,就没有两块岩石是同一种颜色的。造物主在玫瑰红底色上,又用矿物质在这些岩石上添加了各种色彩,它们或者单独成色,或者叠加在一起混合成一种恐怕今天在调色板里能难以混合出来的颜色,就这么争奇斗艳地让每一块岩石都斑斓得叫人目瞪口呆。更叫人称奇的是,我们背对着阳光向峡谷深处去,看见被光影充分投射的山头是明媚得动人,等到我们从它的山脚下走过再回头打量刚才俘获了我们的那座山头,背阴的它呈献给我们的是一种柔美,哦,同一座山头也会千姿百态,那么,等到黄昏时我们回来,它会不会又是另一种风情?如此一想象,脚步就更慢了,就怕一眨眼功夫那岩石已经变了颜色。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西克峡谷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西克峡谷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西克峡谷

1.5公里的西克峡谷,现在只剩下游人穿行其中了,可在佩特拉还是一座商旅重镇时,这里弥漫着没药和乳香的浓香。男女祭司穿行其中时高唱着圣歌,平民则在葡萄酒的助兴下纵情狂欢,对他们来说,倏忽间就能从峡谷的这一头走到了那一头,

而我们,走着走着就累了,我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快到头了吗?

只要有路,就有尽头。从佩特拉遗址大门进去开始走峡谷,西克峡谷的尽头就是卡兹尼神殿。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峡谷走呀走,突然,高耸入云的神殿大门立面就挡在了眼前,这一种移步换景太惊世骇俗,那个刹那恐怕没有人会不石化在卡兹尼神殿正门立面的脚下。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卡兹尼神殿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卡兹尼神殿,因为高不可攀,贝都因人就给了它一个传说,说是神殿的顶部藏有宝藏。这是真的吗?自布尔克哈特将世上曾有过古城佩特拉的消息公之于世后,原本满目苍凉、渺无人烟的佩特拉,就没有少过盗墓者。他们试图劫掠古城,但葬身在碎石瓦砾中似乎是来佩特拉盗墓者的宿命,谁又能证明卡兹尼神殿的顶端藏有宝物?恐怕只有潜行觅食的狐狸了。只有童话里的狐狸才能说人类听得懂的语言,所以,就算佩特拉狐狸说了卡兹尼神殿的顶端有没有保藏,也没有人能听明白。

绕过卡兹尼神殿,小刘开始设问:去不去代尔修道院?看见我们个个"岂有不去之理"的表情,小刘指向远方:要爬1800级台阶。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没有一级台阶是平整的,要"征服"1800级这样的台阶,我抬起右脚瞧了瞧我的皮鞋,"去!"我们坚定地回答。

那就在上台阶前先吃个午饭吧。大饼、鹰嘴豆酱、蔬菜色拉……我特别怀念洲际酒店的甜点,好看又好吃!而大饼和鹰嘴豆酱,没吃几口胃就有了饱胀感,

像我这样特别尊重吃饭这件事的人,不那么开心地开始攀爬1800级坑洼不平的台阶。

这条通往代尔修道院的路,从哪里来?当年,纳巴泰人修建佩特拉城时,选择了两条路的交汇处。这两条路,分别是从大马士革到阿拉伯和达尔布苏丹的古道,和从沙漠通往加沙、西奈和埃及的商路。如果从台阶起始处掉转头往回走,我们是能走到大马士革呢还是沙漠?没有人像我这样问一个这么傻的问题,所以,也就没有答案。既然不知道答案,那就只顾埋头往前走吧。

这一路,的确难走,有些人就选择了请毛驴代步。毛驴犯起倔来六亲不认,何况骑在它们背上的男男女女只跟它们的主人有买卖关系,它们不高兴了岂有不尥蹶子的道理?好几个游客被它们掀下背来。再勾头看看悬崖下有几许深,我们还是自己走吧。

台阶越来越难爬,好在,不断有从顶上下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鼓励我们:就快到了。就快到了就是不到,又咬了几回牙后,真的到了。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代尔修道院

代尔修道院不如卡兹尼神殿那般震撼。代尔修道院让我们目瞪口呆的地方,是我们的手机地图会告诉我们,已经到了世界尽头。

世界上到底有几个天尽头?或许纳巴泰人觉得,有神殿的地方就是天尽头?所以,数千年前哪怕沿山劈凿出一座神殿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项工程,他们也将代尔修道院建成了。当然,作为修道院是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事了,所以,

又有一种说法,在成为代尔修道院之前,纳巴泰人修建的其实地皇家墓室。真相是什么?谁知道呢,我们只看见仅次于卡兹尼神殿的建筑代尔修道院,在佩特拉的高山之巅兀自挺立。

费了那么大劲爬到代尔修道院前,我们每个人都想多逗留一会儿。没有想到,佩特拉的天色变得快,眼看着天光向晚,想着还要去看看峡谷,就匆匆往山下去。一着急,仿佛山路也不难行了。


约旦意外那么多之四:玫瑰红的佩特拉有多少种颜色?

佩特拉古城遗址

暮色四合中的峡谷,果然另有一番风情,这样光与影下的峡谷,最合拍阿摩司·奥兹在《沙海无澜》中对佩特拉的赞美:"宫殿、城堡、寺庙和墓冢,所有这些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玫瑰红。在废墟堆中,夹竹桃丛显得光彩夺目,而在蜿蜒穿过古城遗址的峡谷中,它们则长得像森林一样茂密。日出日落之时,那些穹隆、拱道和雕有图案的山岩便向上腾起道道姹紫嫣红的光芒"。

我们没有看见一枝夹竹桃了,但没有夹竹桃的黄昏时的佩特拉古城,美丽依然。徜徉在天作之合的非凡之景里,背诵着"一座玫瑰红的城市,有半个人类历史那么久远"的说法,真觉得人间真是非常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