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这两个月,不少职场人士因为换了新工作而进入工作新环境。不管是原本就计划好的转型,还是特殊时期,疫情让公司维持艰难,遭遇倒闭、裁员,从而面临“被动”跳槽,都会涉及到新环境与新同事的融入、协作问题。

微博上对进入新环境的职场人,很多话题聚焦在新工作协作过程中,为融入新环境的“委曲求全”上面,合作不顺畅,不敢闹“别扭”。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委屈就全”让自己不舒服,每天在心里暗自别扭,这代表一部分真实的职场现状。我们不禁也要思考,面对职场协作,除了各种各样具体情境下的“别扭”之外,还有没有其它解决办法?

况且如果一个人在“委曲求全”的环境里工作,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01

什么是“催化剂思维”?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催化剂最早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发现的。有一天,他因为在实验室忙于实验,忘记了家里妻子正在给他举办生日宴会。等到他被妻子催促,匆忙赶回家时,顾不上洗手,接过客人祝贺的酒杯畅饮,等再去倒酒时,发现香醇的蜜桃酒变了味道,变成了一杯醋酸。

贝采里乌斯仔细琢磨,原来是因为手上沾满实验室带来的白金粉末。化学家明白了,白金粉末加快了酒精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醋酸。

人们把这个作用叫做催化作用。这里的白金粉末,就是促成这个化学反应发生的催化剂。

关于催化剂,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

催化剂又称触媒,是能透过提供另一活化能较低的反应途径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组成和化学性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由此我们看到催化剂的特点:

可促进几种物质活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同时具有“超高稳定性”,自身质量组成和化学性质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我们可以从这个催化剂的特点里获得启发,用“催化剂思维”来重新思考,我们职场上遇到的“委曲求全”的难题。

所谓催化器思维,这里指的是在一个团体或环境中,象化学催化剂一样,能够有效调动自己和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团队高质量协作的思维能力。因此,催化剂思维可以使原本困难的事情变得更容易。

我们注意到,不是所有的职场人,都具备主动合作的精神。有些甚至非常被动,处事风格不活跃,也可能属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派,可是我们也知道,时移势易,别人行事不主动,不代表不能被激活,团队中大部分人被激活,团队也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团队,就像加入催化剂形成的新物质一样。

环境能够塑造人,人也可以改变环境。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02

透过人际协作沟通的经典理论「乔哈里视窗」,来分析催化剂思维

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中国管理学实务中通常称之为沟通思维。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

  • 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基本信息。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开放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 盲目区: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却了解的盲点。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不良习惯,某种处事方式等。现代社会,得到真实的有效反馈并不容易,即便你不是领导,不是人人对你阿谀奉承,人们也会尽量回避冲突,以赞美或保持距离来取代直接而真实的回应。我们同时知道只有不断地缩小自己的盲区,才可以不断进步。所以,发现盲区是快速建立人际有效沟通的关键。
  • 隐藏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每个人都有隐藏区,在有效沟通中,适度打开隐藏区,可以增加沟通成功率。这当然是有选择的打开,也要看谈话对象,找到适合打开的话题。
  • 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也就是未知区。未知区是尚待挖掘的黑洞,也是发展人某些潜能的机会区。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乔哈里视窗

再来看催化剂的特点:可促进几种物质活化,生成新物质同时具有“超高稳定性”,自身质量组成和化学性质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关键词:「促进活化」、「稳定性」。

也就是「促进」自己融入环境与进行协作,透过主动有效投入,解除企业中常见的“组织防卫”现象,促进高质量的合作发生。

“组织防卫”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被誉为“当代管理理论的大师”、组织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先驱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在他的《克服组织防卫》一书中提出来的。

可以表现在组织的政策、实践或行动的任何一个方面,可以出现在组织的任何一个层次上,包括个体、团队、团队之间、部门之间。所谓“组织防卫”,是面对障碍或威胁时的一种自保性反应。而组织防卫一旦出现,就会阻断对相应障碍或威胁的深层探究,使参与者无法发现那些障碍或威胁产生的真正原因。比如,最常见的诿过于他人、转移话题等等。

「稳定性」,喻为透过“催化作用”,逐渐对职场人际关系得心应手,不再和自己过不去,也不再和同事“闹别扭”,促成环境改变的同时,聚焦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稳定增长,从而减少职业生涯的大幅波动,保持职业生涯稳定发展。

我们都知道,稳定发展是企业的期待,企业希望应聘者具备“稳定性”。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应聘者长时间“委曲求全”的待在自己不喜欢的公司,因为无法适应环境,频繁跳槽换工作,也令企业警惕,HR在面试的过程中,会观察应聘者是否具备职业稳定性。

03

怎样做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而让协作更有效?

我们就从催化剂的两个特点入手,给你提供三个方法,让你面对新环境,可以更轻松,有把握。

催化剂思维,首先发挥的是一种活化和促进作用,促进自己融入环境,激活身边的同事,主动促进高质量的合作发生。

1:从沟通理论「乔哈里视窗」的应用入手,实现面对环境的主动「活化和促进」

每个人都有因固有的心智模式而导致的盲点,通过“催化作用”营造团队氛围促进质疑与反思,引发团队成员心智的改善。

  • 「视窗公开区」

把自己知道的信息真诚地分享出去,让别人也知道,这会给人什么感觉?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往往给人留下随和的印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让人感觉容易沟通合作。要想使你的公开区变大,重点在真诚的分享。

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真诚是能够打动人心,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真诚的分享信息,真诚的表达接受或拒绝,就会减少协作中的不愉快。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主人公安迪的故事如此吸引人,和安迪真诚坦荡的个性魅力是分不开的。无论在法庭上还是面对狱友,安迪始终保持真诚坦荡。这让他在狱中交到不少真心实意的朋友,也无形中为他这只关不住的鸟成功“飞出笼子”帮上了大忙。真诚,就是打开“封闭”鸟笼的金钥匙。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 「视窗盲目区」

如果一个人的盲区很大。说明他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或者自己本已具备的优势,别人看的很清楚,他却茫然不知。重点出来了,因为他获得的真实反馈所得有限,使得他对自己的优劣势都缺乏足够的了解。主动和领导、同事,倾听并作出恰当回应,寻求同事360度反馈,是这一区域的重点。主动交流、恰当回应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是赢得别人的信任的重要方式。

腾讯视频首档素人职场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何运晨是个实打实的学霸,在综艺开局之初,就遇到了“初入”职场的第一个挑战,一个小细节的盲区,让原本占上风的他开局落败。

原来在和客户交流过程中,小何习惯主导对话,没等对方说完就急于打断,好像他“很懂委托人的意思”,他的带队律师金勋很直接的给他反馈:

你给我的感觉,是几乎都没听见,就做出了反应。

这种频频打断给别人留下了不懂装懂的印象。主持人何炅也在画外点评:为了直达目的,而忽略了听对方在说什么。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图片源自《令人心动的offer》

这就是小何作为职场新人的盲区,如果没有发现这个盲区,再聪明也会成为令人头大的“接话王”。

经过导师的指点,我们也看到何运晨及时发现及时更正,后面再也没有出现过不恰当接话现象,也在这场真人秀中表现非常优异,最终成功拿到令人心动的offer。

主动积极固然重要,有意识发现盲区,还需要专注的倾听者和能够作出恰当回应的人,不必不懂装懂,大方承认盲区,是迈向进步的开始。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图片源自《令人心动的offer》

  • 「视窗隐藏区」

如果一个人的隐藏区很大,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这种表现也很难令人产生信任。这种封闭,往往也会引起别人的防范心理,对他敬而远之。不擅长于主动跟别人沟通和分享,隐藏区域大的人,要在适度敞开自己上面下足功夫。

有一位对谁都尽量笑容以对的朋友曾对我苦恼的反应:为什么我很真诚,但别人总说我很假?就像《令人心动的offer》结尾时被周震南吐槽的小薛:“俊杰哥请问你的笑容是真的还是假的?”,小薛明明表达自己很真诚,却也被主持人“补刀”:“不知不觉露出“假笑”的size”。

很多有类似苦恼的朋友们,因为被人“误解”成「封闭内在感受」的“假”而困扰,可见态度上笑容可掬的同时,也要学会,根据对象主动适度敞开自己的信息,尽量让别人多了解你,对融入环境和建立信任非常必要。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 「视窗未知区」

也就是很多信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缩小未知区域的过程。

这个区域变大,说明他需要更多渠道的学习精进和积累,要好好制定成长计划,向团队中有经验的人讨教、碰撞新的灵感,利用移动互联网向专家咨询、并且在阅读和专业课程中取得持续的进步。缩小职场岗位所需能力的未知区,就是在打造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曾经霸屏的经典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的主角许三多,是父亲嘴里不折不扣的“龟儿子”,被父亲送进兵营,成为懵懵懂懂人人头疼的“孬兵”。他的潜力,连他自己的不了解,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从拖累全班成绩的被人看不起的“困难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晋升为钢七连的优秀特种兵。

这是他自己包括喊他“龟儿子”的父亲原来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我的朋友小唐,也像许三多一样,大学假期在新东方打工,毕业后在一家奢侈品店做销售,但一直想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事业,走过很多弯路,家人、朋友都难以理解,评价她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平她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达成。可她最终凭着一点点积累的影响力和摸索精进创业成功,在时尚着装领域建立品牌,有了稳定的客户群。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士兵突击》-许三多练习绕杠

2:敢于向同事寻求反馈

促成高质量与别人合作,先要从「我」做起。你有真诚改进自己的意愿,想知道他人眼中的自己,必须保持足够开放和包容。

如果处于人人都不愿意得罪人的环境下,得到真实的反馈本来就不容易。跟环境的互动,始于从真实的反馈做起,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做法:

①觉察自己的抵触情绪:如果别人发现,你心理防卫很强—“老虎屁股摸不得”,人家也就懒得跟你多嘴去分享他的对你的真实反馈;

②专注倾听:想办法令自己先不要防卫,穿上厚厚的盔甲,放松自己倾听别人想要对你传达的信息,不但要留意自己的语言,也要留意自己的非语言姿势、表情态度。

③不急于下结论:仔细倾听对方的想要传达的信息,不急于下结论。兼听则明,多就一件事去收集不同角度的信息。

④记得说:谢谢: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就不能知道你的行为是如何在影响他人。是肯定不能取得进步的。无论如何,对反馈者说谢谢,他在帮你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3:最后,明智安排自己的时间,用「番茄钟工作法」来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在眼下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各种各样的资讯,把我们包围起来,试图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把注意力聚焦在打造自己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域,用番茄工作法练习短时间专注,保持注意力有效集中。

我们常常认为逼迫自己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是有效的,其实很多时候,时间长不代表有效率,我们不如把自己想要达成的任务拆解成明确的步骤,在每一步全力冲刺。这样既有效管理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也有明确的节奏去休息而不觉得疲惫不堪。

所谓番茄钟工作法?

就是认为人没办法上时间维持专注,用短时间专注来设计我们的工作流程。

  • 设定专注25分钟的工作时间,短暂休息5分钟。这30分钟就叫完成一个番茄钟;
  • 重复4个番茄钟,再来长休息15-30分钟。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用番茄钟设定来完成张弛有度的自我弹性管理,是打造自己职场核心竞争力的好办法,随着所需能力的提升,正向影响身边的同事,促进团队合作发生,让职业生涯的变化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04

总结:

今天我们谈了如何掌握催化剂思维,给出了三个具体方法,来促进团队中自己与别人之间发生有效吧“化学反应”,实现顺利合作。

1:从沟通思维「乔哈里视窗」的应用入手,实现面对环境的主动「活化和促进」

2:敢于向同事寻求反馈

3:明智安排自己的时间,用「番茄钟工作法」来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祝你的2020,可以迅速融入环境,不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成和别人有效协作,让合作不再“闹别扭”,实现职场生涯稳定可持续。

一合作就闹别扭?掌握“催化剂思维”,试用三招促进人际化学反应

我是黛青,ICF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PCC级别专业教练、国际引导协会(IAF)认证专业引导师(CPF),致力于辅导个人及团队获得绩效改变,欢迎转发及关注~

图/网络(如有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撤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