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博 (三)——聊城仁義衚衕

在共同戰“疫”的特殊時期

每一天的疫情都牽動著我們的心

眾志成城,風雨同舟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特推出

“運河故事遊我來說”特別節目

讓我們共同戰“疫”

願春日早歸

歡迎收聽本期主播王子嫻為大家講述《聊城仁義衚衕》背後的故事


聊城仁義衚衕——王子嫻來自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00:0004:56


在聊城的東關大街上,有著這樣一條不起眼的小路,當地人稱它為“六尺衚衕”,康熙皇帝更是親自賜名“仁義衚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條大名鼎鼎的“六尺衚衕”。說到六尺衚衕,我們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清代聊城籍開國狀元傅以漸了。

傅以漸出生在明朝萬曆三十七年(1609)。是清代開國狀元,也是康熙皇帝的老師,順治皇帝對他是相當的器重了。任命他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官居一品。在當時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康熙皇帝也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來稱讚傅以漸——“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

有如此優秀的兒子在京城做官,傅以漸的父親自然是覺得十分驕傲的。四鄰八鄉的人只要一看到傅老爺,都會翹起大拇指,誇他教子有方。當地縣老爺更是他的座上客,經常有事沒事就去向他請教。久而久之,傅老太爺就趾高氣昂了起來,甚至在一次宅基地的問題上,與鄰居大打出手。

當時傅家老宅剛剛擴建完工,傅老太爺一大清早就在自家的新院子裡溜達著,心裡正盤算著下次進京看兒子的時候是帶點東阿阿膠還是冠縣鴨梨。心想這次一定讓兒子好好補補。就在這時,門外響起了不合時宜的吵嚷聲。傅老太爺回過神來眉頭一皺喊來一個小廝說道:“去!看看外頭怎麼回事,誰這麼膽大包天,大清早的就在相府門口吵鬧!成何體統?!”過了不一會,小廝來報說:“老、老爺,您還是親自去看看吧,鄰居家的大兒子帶了一幫子人來鬧事,嘴裡還嚷嚷著什麼風水,我們也不敢輕易打發了去。”傅老太爺一聽趕忙大步流星的來到了府門口,只見那鄰家大兒子氣洶洶的說:“相府就了不起了?相府就能隨隨便便欺壓百姓了不成?你家新建的宅子,院牆生生的蓋住了我家三尺地!我們家的風水都讓你給破壞了!你今天必須給我個說法,要麼就拆掉重建,要麼咱們就讓縣老爺來評評理!”傅老太爺一聽這話,愣是氣的笑出聲來:“呵~笑話!我兒官居一品,我堂堂相府竟會怕了你這刁蠻小人不成!就算是對簿公堂,縣老爺也是要給我三分薄面的!”果不其然,轉天鄰居就一紙訴狀遞到了縣老爺那裡,狀告相府侵佔百姓田產,破壞鄰里和睦。這樣一來可真是難為壞了縣老爺,偏向相府怕會有失公允,向著原告,又怕會得罪了整個傅家。一時間,兩家人僵持不下,也沒有一個結果。這時候傅老太爺就寫了一封信遞給了在京城做官的傅以漸,希望傅以漸能和當地的官員通融一下,把這三尺之地讓給他們傅家。傅以漸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便修書一封寄回了家中,信中這樣寫道:“千里來信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傅老太爺在看到這封書信後,幡然醒悟,十分羞愧。覺得就因為這三尺地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不僅讓別人看了笑話,也失了自己的風度。於是便主動將牆基退讓三尺,備了厚禮去鄰居家登門道歉。鄰居一看,心想:“萬事和為貴,況且相府的人都這麼明事理了,那不如我們也再讓出三尺之地吧!” 就這樣,傅家和鄰居各讓出了三尺,就有了一個六尺之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尺衚衕。後來康熙皇帝南巡路過聊城時,聽說了這件事,大受感動,便提筆寫下了“仁義衚衕”四個大字。

到今天,仁義衚衕仍然完好的保存著,這條僅兩米寬,不過百米長的小路,卻見證了聊城人民的仁義與謙和。

而傅以漸這份海納百川的氣度也流傳至今,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聊城人民。

雲遊 | 運博 (三)——聊城仁義衚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