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再讀隨筆


《國富論》再讀隨筆


《國富論》再讀後隨筆!提起《國富論》全球學財經的師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本書顧名思議,講述一個龐大並且極具複雜的系統工程,即如何把一個國家發展富起來。故此,被後人視為經濟原教主義的起源,經典中經典。而在世界上能稱之為名著,並對整個世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經濟影響著作可謂屈指可數,《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1767年斯密返鄉後閉門著書。1773年他帶著自己的著作到倫敦準備出版。可到了倫敦後斯密發現,在他隱居的這幾年又出了許多新的資料,他又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對這本書進行了增補和修訂,終於在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這本驚世鉅著就成了經濟學做為獨立學科誕生的標誌。人類經濟發展史經過200多年洗禮以後,無法顛覆與佐證《國富論》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性,亞當·斯密也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它仍然是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國富論》原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被西方經濟學界視為“聖經”,這本書第一個中文譯本是嚴復的《原復》,於1776年第一次出版,全書包括兩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亞當-斯密對全書高度概括描述,他認為國民財富的產生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勞動力的技術、技巧和判斷力,二是勞動力和總人口的比例,在這兩個因素中,第一個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