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鸭( Jianchang duck)属兼用型地方品种【品种介绍】

建昌鸭( Jianchang duck)属兼用型地方品种。

目录

· • 一、一般情况

· •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 •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 •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建昌鸭原产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西昌市及德昌县,中心产区为安宁河流域一带的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和喜德等县,广安、巴中等地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西昌市位于北纬27o32’~28o10’、东经101o46’~102o25’,地处康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的安宁河河谷地带,海拔1100~1700m。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0℃,无霜期300天。年降水量10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2500h。属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建昌鸭的饲养历史悠久,距今近2000年的西昌礼州汉墓出土文物“陶塘”上,已有鸭子雕塑,说明该地区早已养鸭。西昌古名建昌,859—873年设为建昌府,当时所产之鸭颇负盛名,故称建昌鸭。当地居民多为回族,素有填制板鸭取其腹脂作食用油的习惯。民国《西昌县志》卷二记载:“……每年产量为二三十万只,其肉、肝及卵,气味之美,为他省之冠。鸭卵和鸭肝尤为盛名,但鸭肉鲜者,味易平常,若用盐腌之,成为板鸭后,味美不可言矣。”建昌鸭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较好肉用性能和肥肝性能的地方鸭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原产地建昌鸭的饲养量1995年约37万只,2005年约46万只。2005年四川全省建昌鸭饲养量约53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建昌鸭体型较大,形似平底船,羽毛丰满,尾羽呈三角形向上翘起。头大,颈粗。喙宽,喙豆呈黑色。胫、蹼呈橘黄色,爪呈黑色。

公鸭喙多呈草黄色。头、颈上部羽毛及主、副翼羽呈翠绿色,颈部下1/3处多有一白色颈圈;颈下部、前胸及鞍部羽毛呈红棕色,腹部羽毛呈银灰色;尾羽呈黑色,向上翘起,尾端有2~4根性羽向背部卷曲,俗称“绿头红胸、银肚、青嘴公”。母鸭喙多呈橘黄色。全身羽毛以黄麻色居多,褐麻和黑白花次之。建昌鸭中的白胸黑鸭公、母鸭均无颈圈,前胸羽毛为白色,体羽近黑色,喙呈黑色。雏鸭绒毛呈黑灰色,喙呈青色或黄色。

2.体重和体尺 建昌鸭成年鸭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 建昌鸭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 建昌鸭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建昌鸭( Jianchang duck)属兼用型地方品种【品种介绍】


3.繁殖性能 据德昌县建昌鸭资源场记录,建昌鸭18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140~150个,平均蛋重759。种蛋受精率92%~94%,受精蛋孵化率94%~96%。母鸭无就巢性。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德昌县建昌鸭资源场承担保种任务。建昌鸭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二)选育利用

从1982年开始,四川省先后在西昌、德昌建立种鸭场,对建昌鸭进行保种选育。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和推广单位不断引入建昌鸭进行研究和杂交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以建昌鸭为材料,培育出建昌鸭白羽系、浅麻羽系、深麻羽系和白胸黑鸭4个品系,并利用大型肉鸭为父本、建昌鸭白羽系为母本,于1996年筛选出了中型白羽肉鸭杂交组合。

五、品种评价

建昌鸭具有遗传稳定、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香、肥肝大等特点,由建昌鸭腌制的建昌板鸭久负盛名,是地方主要特产。近年由于受到大型肉鸭及杂交鸭的影响,建昌鸭保种工作亟需加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