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文│谷雨 夏天

程老四一脚把秦驰踹翻在地,趁着对方短暂眩晕的时间,他够着了打斗时落下的枪,准备一枪结果对方,还不等扳机扣动,一束枪花唰的在眼前炸开,一颗子弹穿过他的手掌,枪落地了。

见事态不妙,程老四飞快地逃出巷子。而瘫在地上的秦驰,被眩晕感搅浑知觉,他又模糊地抓到一枚有关714案件的片段,但很快就又消失……

开播到第10集,《重生》不紧不慢推进着。这部以“714枪案”为引子,讲述该案中唯一的幸存者西关支队副支队长秦驰,遭遇重创后失去5位警队兄弟,自己也失去了当天的记忆后,通过重重线索找寻真凶的故事。

对于“白夜迷”来说,《重生》并不陌生。这是编剧指纹的另外一部衍生作品,原名《白夜重生》,和《唐人街探案》的“唐探宇宙”形式相同,《白夜追凶》和《重生》也是白夜宇宙下,发生的不同故事。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豆瓣2万人打分,评分7.6分,在骨朵剧集榜单上连续7天位居榜单冠军,《重生》的成绩喜忧参半,一方面是高关注度,另外一方面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喜欢的人认为它关照到了悬疑题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着墨颇多,也能看出来片方对秦驰这个全新人物的野心。批评的声音伴随着对比《白夜追凶》的声音而来,大量的旁白和闪回运用牺牲故事节奏,悬疑推理不够极致,没有完成悬疑剧的高质感追求。

制片人张为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重生》是一部具有文艺气质的悬疑涉案剧。这种文艺质感的确能够从精巧的旁白台词和秦驰的人物设定上体现出来,但对于一部悬疑剧来说,以前期慢节奏铺垫来“憋大招”,《重生》能让观众普遍接受吗?三年已过,影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生存在“白夜宇宙”中的《重生》正在如何与《白夜追凶》同行

以“秦驰”为支点,《重生》的野心

“一部是接力赛,一部是拼图……一个莫迪亚诺式的设定:一个破碎的人在迷雾中孤独地寻找自己的过去。跟白夜相比,节奏更慢热,气质更老派,弱化了推理,更侧重于角色的心理、历史与前路的双重叙事。”豆瓣上,网友拿两部剧作对比,《重生》就像是在完成拼图游戏,气质和《白夜最凶》完全不同。

《重生》中主人公秦驰的人生是被714案件打碎的。7月14日西关副支队长秦驰带队围剿犯罪分子,警察5死1伤,犯罪分子全部死亡。事件发生后,受伤的秦驰失去了有关714案件的所有记忆,也忘了原先“秦驰”是一个怎样的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找回所有的线索拼凑出714案件的完整样貌,找到幕后真凶,这是推动《重生》剧情向前推进的关键,是编剧设下的主要伏笔。

对秦驰的塑造可以看出创作者的野心。以秦驰为支点开设出一个新的白夜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面对的困境既来自外界也源自内在,编剧一开始就把他放置在一个高压的环境里,以此让《重生》的悬疑世界立住,并给这部剧定调。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秦驰没有帮手,不像《白夜追凶》中人物关系设置巧妙的双胞胎兄弟一起携手,硬汉风十足。他的处境是孤立无援的,警队中有不信任他的队友,暗里还有神秘人如影随行,这种压迫性的环境下,他要完成自我的“重生”,悬疑故事的框架已经构建好了。

《重生》的悬疑气质和与观众情感连接的地方,都来自秦驰这个角色,他就是《重生》的题眼。悬疑感上首先体现在警队人员对秦驰的不信任,对主人公一个人对抗外部世界的孤生英雄塑造,秦驰的经历具有传奇性,“你们都说我是幸存者,其实那场枪战无人生还”,714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蓄意,为什么独有秦驰一个人活下来了?这是第一重困境。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随着剧情推进,事件愈发扑朔迷离,《重生》更多悬疑点浮出来。比如调查组发现714案件中没有书面资料说明这次西关支队抓捕行动到底是为了什么案子;秦驰伤愈后完全忘记714行动;案件中以陈夕为首的军火走私集团并未在津港市实施任何的犯罪活动,西关支队也没有针对该团伙的任何监控和行动记录。更巧合的是“案发之后,有人补枪”,所有人都死了,只有秦驰活了下来。补齐所有714拼图是驱动剧情发展的动力。

第二重困境来自对自我的怀疑,张译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一直想演一个特別丧的人物,这次终于在《重生》里得到了满足。”张译饰演的秦驰是一个有创伤应激症的人,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设,面无表情、神经紧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从一个警局传奇人物跌落到人生低谷,秦莽说,失忆前的秦驰是他最讨厌的那类警察,圆滑且功利,失忆后的秦驰,《重生》就在这里诞生。从这点而言,主线故事逻辑环设计丰满,《重生》中对秦驰人物角色的设定也是吸引人的。

加重人设、情感,略轻悬疑、破案

不过遗憾的是,《重生》的棋局摆好之后,棋手容易失去对棋子的控制。

《重生》剧中有大量与《白夜追凶》相呼应的设置。失忆前后的秦驰,对应关宏峰、关宏宇兄弟,代表人的一体两面;秦驰“714枪案”与关宏宇“213大案”相对应,是剧作的终极谜题,而两者最大的不同,则在出发点上,前者聚焦“追凶”,后者则侧重“重生”二字。

谁的重生?秦驰。

秦驰努力拼凑着记忆,与“714枪案”紧密纠缠。不论是与受害者陈夕妹妹陈蕊的相处,还是与警局同事暗流涌动的交流互动,创作者对于主人公相互救赎和自我救赎的主题题图鲜明。

为此花费了大量篇幅呈现男主人公秦驰的破碎梦境、人物关系以及面临的人生困境,同时为了呈现人物内心世界,剧中还增添了不少自白式旁白,人设出彩,由于太过专注于秦驰“重生”人设塑造与铺垫,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着剧情节奏,致使悬疑情节略显拖沓。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在悬疑情节塑造上,《重生》有着不错的完成度。从灭门惨案到反社会心理案,不难看出《重生》对于家庭暴力、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社会话题的关注,在价值层面的思考与传递。

到了破案环节,则有一定提升空间。在第一案,没有任何铺垫下,一进入罪案现场,秦驰就根据血迹推测出了受害人被杀害的全过程与直接存在的可能性,缺乏与观众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而在第二案中,嫌疑犯高龄母亲,跟随刑警一起追凶,上演母子救赎后被挟持再自杀,也引发部分观众质疑。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少一点根据主人公的经验、直觉、猜测破案,《重生》中的悬疑故事能讲述得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悬疑剧拍摄也是一门呈现与留白的艺术,需要创作者在镜头中,展现丰富信息量同时又不能让观众轻易发现关键点。从目前呈现的情景来看,《重生》更擅长生活场景的呈现,在悬疑感塑造上,较为依赖音乐营造氛围,人设塑造丰满,悬疑留扣与解扣功力,有一定提升空间。

《重生》的时局遗憾

由同一编剧创作而来,指纹小说《重生》《白夜追凶》《刀锋上的救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夜追凶》中的主人公关宏峰师父,就是《重生》中秦驰的叔叔秦莽,在两部剧中均有出现的韩彬,则是《刀锋上的救赎》中的主人公。穿插的人物关系与时间线,构成了外界所说的“白夜宇宙”。

被对比,是“宇宙”关联剧之间的宿命。

2017年,《白夜追凶》横空出世。那时网剧与台剧审查还没统一,悬疑网剧发挥空间更大,是为“天时”;而在此之前,不论是古早时期《少年包青天》的火热,还是网剧开端,《心理罪》《暗黑者》《余罪》相继引发的关注,都应证着市场对于悬疑剧的渴求,是为“地利”。在剧作本身,不依赖直觉与特殊才能,根据已知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白夜追凶》的剧作也极为扎实,“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缺,成功点燃市场。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关宏峰在《重生》中同样有出现

此后悬疑剧更如雨后春笋接踵而来。在此赛道上,以《白夜追凶》为代表的悬疑剧,逻辑缜密不可超越,为打出差异化,近年融入爱情、喜剧、动作、律政、玄幻等其他元素的“悬疑+”剧作冒出头来,一方面可掩盖推理层面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在逻辑之外,也能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剧需求。

而作为“白夜宇宙”中的一份子,3年后走向市场的《重生》,同样是一部工整的传统刑侦剧。摒弃对破案警察的神话,不融入特异功能,以写实方式展开。这类剧对于案件、逻辑、情节、悬疑点设置要求都极高。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但遗憾的是,2020年,网台剧审核已趋于一致,《重生》主打悬疑罪案,却在画面风格上稍显保守,观众的爽感体验不佳。不过好在“情感”和社会议题上《重生》做出了关照,有着不错的完成度。

通过案件聚焦社会话题,呈现人文关怀、审视人性的深渊,是悬疑剧的重要任务之一。《重生》对社会话题的关照,以张译为代表的演员演技可圈可点,秦驰重拾过去,获得“重生”的主题,都是剧集市场中,较为少见的。

《重生》有着关照人性,开拓“白夜宇宙”的野心。

但归根结底,想要升华“价值”,需要更为扎实的基本盘。就好比一道色香俱全的美食,再加点悬疑和节奏的“盐”,《重生》或许能更好

《重生》:“白夜宇宙”的野心与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