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新初二家长,美高/美本-国际部/国际校,该怎么选?

转自:留学百问

新初一新初二家长,美高/美本-国际部/国际校,该怎么选?

孩子新初一、未来目标国际部、美本方向,如何准备?孩子新初一,到底选美高还是美本?新初二孩子的托福如何快速提分?针对这些家长们关系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从事低龄留学业务的观察,给您呈现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新初一/初二的美本规划

徐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学霸。小学三帆、初中人分、高中人本、大学人大、硕士杜克。这简直是一张北京小初高学霸路径图。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我利用职务之便,带着一肚子的好奇采访了这位托福预备的老师。

她说自己是人分的第一届学生,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进入第一实验班。这个班的语文抓的很紧,数理化相对轻松。由于同学们英语底子普遍不错,老师要求她们多读英文原著,做读书报告。《夏洛的网》是她在人分读的第一本英文小说。初三时人本初中部加人分共700人,一模后年级前200名可以活签人本高中部。后来又考进了人大,最终申到杜克。

我问她,这么光鲜的学业履历,如果重走一遍,你会在哪个节点重新选择?她说当年自己留学再早点儿、本科在杜克读就好了。她说刚到杜克读研的时候,看到本科生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校园里有一栋3D打印的房子,整整一面墙都是3D打印机。像工程学院的学生便可以把自己设计的东西借助3D打印判断是否稳定。在这方面,国内大学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

作为一个留美过来人,徐可的小遗憾是未能美本留学。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美本留学是终极目标。和美高不同,美本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冲击美国前30大学的难度不亚于考进清北,公办高中国际部成为第一座独木桥。每年仅新东方托福预备课程就有上千名初一学生在读,为的就是三年后冲进国际部,而顶级国际部每年的招生量也不过700人左右。结合往届情况,我为备战国际部的新初一家长提供三个建议。

1

直 升

小升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能否进入国际部,直升,是国际部获取优质学苗的重要手段。校方老师亲口告诉我:直升的孩子好教。集团校打通了初高中的教学体系,进度一致,容易上手。

十一国际部是大热门,但海淀的家长别被每年230人的招生人数迷惑住。十一国际部不看重海淀的生源,往往朝西城下手。为啥?因为海淀的名额都留给十一初中部作直升用了。初中部的英语实验班是直升的天堂,2+4是进入英语实验班的重要途径。

曾有三位十一学校的初一家长和我说,孩子是3+3的,美本方向,学托福就是为了考进英语实验班。不光十一学校,海外2+4、人朝分0.5等都有直升的路径。因此,这些国际部在小升初阶段已经做了第一轮筛选。小升初表现优异的孩子是含着国际部的金钥匙长大的,重视国际部的第一关是重视小升初。

2

托 福

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直升的权利。2019届六小强录取人数是3221人,海淀小升初人数是27219人,海淀录取率仅为11.8%。若赶上人大附早培和十一海选这种全北京的统招,录取率更是低到4.5%,95.5%的孩子都需要初中三年努力用成绩才能考进国际部。

上帝是公平的,不会轻易对孩子说不,无法直升不是世界末日。左手中考、右手托福,孩子就有机会考进顶级国际部,所以不是只有中考550分的孩子才拥有顶级国际部的加试机会。比如人大附ICC希望通过A-Level扩大招生规模。虽然它的IB和AP的门槛较高,但A-Level门槛相对低一些,535分也能接受。学生水平离散度也大,课程学起来也相对轻松。但托福成绩不能低。

对于无法直升的孩子而言,考出托福100+是最有力的逆袭。直升是金钥匙,托福是金刚钻。

3

节 奏

我认识一位同学,去年同时拿到了十一国际部和人大附ICC的offer。他说在初三一模后,他妈妈接到了两通密电,一个是十一国际部打来的,一个是人大附ICC打来的。双方都邀请孩子去参加各自的考试,最终孩子两个考试都通过了,拿到了两个offer。

国际部招生和小升初点招的路数是一样的。抢人大战不会等到中考结束后发生。最初会发生在初三上学期结束,集中爆发在初三一模后,中考结束后补录收尾。越好的国际部,动作越靠前。这年头,要求孩子初二考出托福100+、初三全力冲击一模排名已是常识,不能算抢跑了。初一做准备、初二出托福、初三冲一模,这个节奏已成为美本家长的共识。

新初二的孩子压力大一些。他们还差两年中考,留给托福最多一年半的时间。他们需要在一年半中实现托福90-100分,同时保证中考成绩优秀,还要克服校内的学业压力。这个时候除了延长学习时间之外,还要在备考内容上做减法。做了减法,只学习最常考的内容,就会让孩子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的进度。对于基础稍显薄弱的孩子,建议先从小托福入手。这样既和托福题型基本吻合,又补充了最基本的托福词汇和语法,孩子容易建立学习托福的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进入托福的学习。

新初一/初二的美高规划

如果我的女儿将来变成宋阳这样,我一定很开心。去年圣诞,就读美国第75名寄宿高中的宋阳放假回国,我俩在新东方总部北楼聊天。她说美国人可热情了,自己刚报到时拎了三个大箱子,学长们大包小包地帮她搬行李,聊家常。

以前总担心自己在美国上课听不懂,没想到第一节课就听懂了。语文课上,老师拿出一本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三任丈夫的英文名著。她让大家讨论哪任丈夫最靠谱,宋阳没想到自己竟能用英语和美国同学辩论了整整一节课。数学课很简单,讲的居然是三角形全等,宋阳跑到老师那里说想上调难度。老师说她是国际生,刚到美国,先在原班积累数学词汇,不过会单独给她布置有难度的作业,她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我说你一个女孩子在美国学习、生活不害怕吗?她说宿舍一共两个人,一个国际生和一个美国生是标配。宿舍管理员特别好,被称为dorm-parents(宿舍父母)。她们会像家长一样帮助自己,晚上还会做小点心送给自己,感觉和在家一样。当然,她说要学会保护自己,毕竟文化不同,自己无心的一句话或者错误的表达方式可能会造成对方的误解。和老师交流多说please,和同学交流多说thank you,这样老师和同学都会喜欢自己。整个校园一共200位同学,现在几乎都认识了,又开心又有安全感。她说在美国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学会了时间管理,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美高生活放大了宋阳的优势,也为她增添了一份成熟。这份乐观与自信的背后是一段艰辛的奋斗过程。回顾这段经历,为备战美高的家长提出三个建议。

1

意 愿

美高好归好,却容不得半点犹豫。当时就读六小强之一的宋阳,本可以通过中考进军清北,但外向、勇敢的她怀着对美高的憧憬和对世界的好奇,毅然决定放弃中考。用她本人的话讲,她就是想去。宋阳的妈妈很支持女儿的决定。

宋阳妈妈从事金融工作,事务繁忙。前年国庆节,我陪宋阳在新东方北楼备考,她妈妈加班结束后第一时间赶到新东方北楼和我探讨孩子的学习进度。妈妈在学生时代是个学霸,为了让女儿考出托福高分,甚至在女儿卧室里摆了一块小黑板并列出每日学习计划,时时提醒女儿和自己。

家长和孩子在目标上的一致和坚定是走好美高的首要条件。我曾骑着自行车跑到一位家长的单位,和孩子爸爸一同苦口婆心的说服孩子选择美高。经过两个小时的轮番劝说,孩子最终扔下一句话:我就是想在北京高考。若没有意愿,美高这事成不了。

2

陪 伴

你阅读的文章越难,你的词汇量就越大。高强度的学习能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宋阳申请美高时的托福成绩是101分,你会说六小强的孩子就是厉害,只有我知道她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

最初她的托福只有41分,离申请只有6个月。作为当时初三的她,可谓背水一战。当时的她正学习美高精英计划,我接手时发现她的词汇量不行。于是我俩设计了她的专属词表:XX套题的XX科目的XX生词。凡遇到生词,我俩就记在词表里,到最后记录了2163个单词。自从有了专属词表,测单词的任务便有了主线。我俩经常测到晚上23点。正是这2163个单词为宋阳的托福提分打下了基础。这个词表是孩子和我并肩作战的轨迹。

3

节 奏

如果说宋阳备战美高的过程中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家长决定美高的时机有些晚。初三决定美高,只剩半年,使得所有精力都花在标化备考上。如果提前一年半载,把活动做得再充分一些,申请的结果肯定更好。

这里也要提醒家长,无论是8升9还是9升9,美高的准备周期控制在一年半到两年半之间是比较合适的。这个决定越早下越好,别晚过初一。初一的孩子准备起来最从容:拿出一年半考出托福100+,拿出半年考出SSAT2300+,拿出半年专心设计活动和访校,冲美高寄宿前50。

另外,美高备考都是短平快的节奏,少点趣味,多点刷题。家长要接受学习枯燥这个事实。但枯燥中也要有方法,要科学地对知识做减法,让孩子学习核心内容,减负增效,减少畏难情绪。

新初二的孩子备战美高,8升9的话有9个月准备,9升9的话有21个月准备。8升9需要孩子和家长对美高留学很坚定,同时孩子的基础较好,能够直接上手托福学习,否则9个月的准备会让备考和申请略显仓促。建议主攻托福90+,SSAT仅作参考。如果是9升9的21个月,对孩子的基础要求不高,可以先从小托福入手,最终目标托福100+、SSAT2300+。

明确的意愿、深入的陪伴、合理的节奏,这三点能让孩子步入理想的美高。回顾往事,宋阳说学弟学妹们别害怕,你们正在经历的东西自己也曾经历过。挺过去,到美国后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早起的鸟有虫吃

和有二胎的家长聊天时,我发现了一个规律:留学方面,老大往往从高一开始准备,老二往往从初一开始准备。一位家长笑着告诉我,姐姐总说弟弟幸福,嫉妒弟弟从初一就开始预备托福了,不像自己,高一才开始准备,手忙脚乱。还有一位家长,老大初中师达、高中优质国际部,本科美国前30。我问老二呢?她说老二小升初派位了。我当时就傻了,老大这么优秀,我以为老二得上天了。她说陪着老大弄留学的这五年让她把路看的很清楚。备战留学是一场马拉松,从初一到高三要均匀用力。有些家长在小升初使足了劲儿,考上初中后却松劲儿了,到了高中便手忙脚乱。不要计较眼前得失,从初一开始早准备才是王道。

早准备这件事,涉及的维度很多:

从留学维度看,有美高和美本的利弊;

从年级维度看,有小六和初一的差异;

从择校维度看,有小升初和国际部的门槛;

从考试维度看,有托福和中考(美国中考指SSAT)的标准;

从学习维度看,有应试和能力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