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3﹒15”消費者權益日調查報告出爐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周蕾)“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圍繞 “凝聚你我力量”消費維權年主題,包頭市政府民意調查中心於開展了包頭市“3﹒15”消費者權益日專項調查,瞭解百姓消費熱點、投訴難點及關注的焦點問題。3月16日,該中心發佈了2020年包頭市“3﹒15”消費者調查報告結果。

此次調查採用網絡調查方式,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在全市範圍內組織實施,收回有效問卷1716份。成功樣本中,男性受訪者佔31.6%,女性佔68.4%;按年齡結構分,18歲以下受訪者佔1.5%,18~50歲佔81.0%,51歲及以上佔17.5%;按受教育程度分,初中及以下佔7.6%,高中或中專佔19.8%,大專佔21.4%,本科及以上佔 51.2%。

調查結果顯示:86.2%的消費者對包頭市消費市場秩序總體比較認可,八成以上受訪者對消費環境比較滿意;在日常服務性消費中,受訪者對“快遞物流服務行業”和“公共交通服務行業”的滿意度最高,分別達到68.7%和58.8%。排在後兩位的是“旅遊服務行業”和“老人護理養老服務行業”,滿意度僅有13.3%和8.5%。

從消費維權看,有58.1%的受訪者表示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過侵害,較去年的52.6%高出5.5個百分點。有76.2%的受訪者表示在遭遇侵權行為後,採取了維權行動,保護自身利益,比去年62.2%的維權比例高出了14個百分點,另有23.8%的受訪者表示不了了之、自認倒黴。調查顯示,在實際採取維權行動的受訪者中,41.3%直接與商家交涉,還有9.1%的向媒體、消費者協會投訴曝光,2.8%的向法院提起訴訟。從中可以看出,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積極維權的受訪者較上年明顯增加。

受訪者認為最常見的侵權行為中,排位靠前的是“虛假宣傳”和“信息洩露”,分別為75.1%和70.2%。其次是“假冒偽劣”、“霸王條款”、“價格欺詐”,分別為57.7%、54.9%、48.4%。消費者十分看重商家的誠信經營。

從疫情防控期間看消費市場的變化, 65.6%的受訪者選擇到藥店超市自行購買防護用品,33.6%為單位發放,31.2%為親朋贈送,30.0%選擇網購。購買糧油、蔬菜、水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時,74.4%的受訪者選擇去實體店(超市)購買,網購和實體店同時購買的受訪者佔1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