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昨天我看到一位條友的信息,說他並不關注肥料質量,只是關心糧食產量。這讓我倒吸一口涼氣,沒有好肥料怎麼會有高產量呢?趕緊回話過去問個究竟。

原來條友種了3畝半地,長年在外打工,這點地能種點啥就種點啥,無所謂農資質量怎麼樣,都是託靠朋友把肥料、種子、除草劑買下,從來沒有問過啥牌子啥質量,只等著秋後收割,看能賣多少錢了。

細一想,這位條友的話就有道理了,靠別人買農資,還要求人家那麼多幹嘛,靠人家就得相信人家嘛。有這種思想的農民是不是個例呢?我想並不那麼簡單,“上了一當又一當,噹噹不一樣;吃了一虧又一虧,虧虧有體會”,該是農民已經習慣了這種上當和吃虧了嗎?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農民容易上當的假冒肥料,包裝袋就問題多多


一、農民購買農資的習慣

我是賣肥料的,導師也講一定要和農民打成一片,對農民好點兒。進到村裡地頭,都喜歡和農民聊一聊,道一道心中的苦痛。農民買肥料,其實老百姓挺認真的,非常注意施上肥以後的效果,是前期好還是後期好,還是總體好,大多數農民會如數家珍,說出來也是頭頭是道。

說起買肥習慣來,各不一樣,但有一條對假肥料是深惡痛絕,可是有一條他們即使買了假肥料一般來說都只是說說,不會去告狀,這給造假售假者提供了銷售的土壤。

農民買肥料喜歡聽別人的意見,種糧大戶呀、村幹部呀、親戚呀,他們買,或者他們叫買,一般都會跟著買,主要是面子原因,老百姓真的憨厚實在。到農資店買也一樣會幾戶人家集中起來開一個三輪車去買,一是有個討論意見,二是為了團購便宜嘛,三是有別人認識農資店主,說不定還會賒賬回來呢。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農民進農資店買肥料


二、農民對於假農資的看法,為什麼要賒賬買農資

我分析了近幾年來賒銷的成因,其中比較大的一個原因是肥料品牌和總量都比較多,超出了農民需求,經銷商從店內走出去下鄉,巴結著農民去買自己的肥料。經銷商到了村裡,農民也會象親人一樣給他吃給他喝,其實心裡想的除了有感悟,還為了拉近關係能賒點肥。

有農民朋友說賒賬買農資是為了預防假農資,這其實有點說不下去,如果是怕假農資,農民完全可以不買,經銷商完全可以不賣,偏偏有些假農資為啥農民就現金買了呢?所以,這不是主要理由,問題在銷售環節上。



有的農民說實在沒錢,就等著賣了糧才能打饑荒,這我也不認同。往前推10年,那時候農民還提過賒賬嗎?家裡賣了糧趕緊把欠別人的錢還清,然後就存在信用社了,買農資時早早就取出錢來等農資了。後來農民發現跟經銷商一說欠幾天就給面子欠下了,這還需要從銀行拿錢嗎?曾經有幾次,我跟農民聊天時,逗他有多少存款,他說有,一般都是往裡存,往出提的很少。

這幾年農民賒賬買農資,主要是防止假農資,這振振有詞,你的肥料如果有假,我還怎麼找你呢?秋後糧食長得差不多,賣了錢了,你就來拿錢吧。這一個賒賬不怕,一賒就是多半年呀。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有第一家賒就會有第二家賒,這不就成風氣了嘛。敢說農民家裡沒有錢,鬼都不信。我這幾年賣肥料,一般不賒賬,也照樣該買的買,照賣不誤。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辛苦勞作的農民


三、為什麼農資打假,越打假的越多?問題在哪裡?源頭在哪裡?

條友告訴我,他現在並不怎麼關心肥料質量了,只關心最後能打多少糧,賣多少錢。如果他是個個例的話,倒不如多問問農民。問一個大戶,他說他是關心肥料質量的,但更關心賒賬不,因為肥料可以找靠得住的農資店去買,具體假不假,那就說不準了,這幾年確實有買過假肥料,但都通過與經銷商聯繫得到了解決。

大戶C告訴我,他現在一般就和一兩個農資店打交道,他們的產品靠得住,也會適當地賒賬,人也會去下鄉跑跑看看。假肥料簡直太多了,不敢輕易相信沒用過的肥料,包裝都做得挺精美,但就是不管用,可能是管不住吧。

大戶W告訴我,這兩天政府在管假肥料,但是村裡總會有一些看見就假的肥料,咱也不能說,一說就影響了他生意,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其實做這些肥料的人大多跟縣裡有關部門是有關係的。我不放心,給某縣的農技中心朋友打電話,問有沒有明知道是無證無照的企業,就是不管的呢?他說,這話題太敏感了吧,人家又沒有在這裡做登記,知道了也沒人舉報,誰會沒事瞎管?

這證明了,肥料造假企業,無證無照企業(黑作坊)太多了,執法部門在沒有舉報的情況下還是沒去追究,為的是少惹事。這不是在放縱造假嗎?想想這幾年假肥料橫行,難道與這些造假作坊的肆無忌憚和執法部門的不作為沒關係嗎?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執法部門打擊假農資


四、為什麼忽悠團的產品農民願意現金買?

今天還有個“忽悠團”的業務跟我聯繫,說有機會可以合作,還說“我就是您所謂的忽悠團“。忽悠團為什麼可以現金銷售掉肥料呢?這值得深思。我認為忽悠團能夠成功現金銷售有這麼幾個特點:

1、讓農民相信這是真肥料(政府某單位牽頭、某肥料集團認可、在某區域已經銷售)

2、價格便宜(幾重讓利、搭配銷售、偷含量、假冒複合肥)

3、不傷害作物(用硫酸銨換包裝當尿素、用氮肥當複合肥、搭配質量比較好的除草劑)

4、會議上漸次營銷(農戶不配合就不讓吃飯、專人講解直到訂肥、說明現金的理由是划算)

5、有本地人配合(這是他們無所顧忌的根本原因)

6、立即到貨(農民很乎合同,前面已簽訂單,剛回村貨就到門口,沒有迴旋餘地)

大家可以對照是這是這樣,當農民反應過來,發現肥料包裝有問題、施肥後效果不好等,沒地方找人。連聯繫都說也是有人叫他們的,自己也是受害人。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四川農民領取扶貧肥料


五、為什麼網上買農資,農民願意出現錢?

今年春天的網上農資銷售賣火了,很多農民都是從微信、線上直播等渠道上買的肥料,這都是要預付貨款的,為什麼農民願意這樣做呢?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1、熟人引導,是本地經銷商,有實體店,能找到人。

2、疫情下,不能出門,特殊情況被迫網上訂購。

3、網上講課,被課程吸引,視頻出鏡,私下加微或者打電話,誠信度高。

4、對產品質量深信不疑(線上互動頻繁,正能量的多)

這些網上訂肥的農民都必須出現金,因為沒有現金商家不搭理你,沒有了賒銷的土壤,農民自然會接受。但是,我們不能無條件地認為線上銷售的產品就全是真貨,營銷的方式變了,一定會有相應的假貨滋生土壤。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到大山裡走訪農民,送肥料


六、關於農資賒銷,有人這麼認為,你同意嗎?

關於農資賒銷,最近一些肥料大咖也做了自己的分享,認為農資賒銷在一定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原因在於農資經銷商要靠銷量來存活,不賒會大大減少銷售量,會有賠錢的可能。他們會將客戶做一個分類,將特別沒信任感的客戶剔除出賒銷範圍內,對有信任感的客戶也進行賒銷量的分配,比如對於玉米種植500畝內的客戶可以賒銷,對於種植土豆200畝內的可以賒銷,對於種植100畝果園的客戶可以賒銷,對於多於1000畝玉米、500畝土豆、200畝果園的客戶拒絕賒銷。

上面也是一些農資經銷商的賒銷分類,其中有一個道理就是種植面積太大的農戶也許會有比較大的破產風險,而在這範圍內的則是可控的。而對於小面積種植的農民則由下級經銷商確定是否賒銷。

您認為這樣的賒銷思路是不是有道理呢?


沒錢、擔心假肥料,農民賒賬就是因為這兩點?還有一點才是真原因

種植大戶在收割


今天是”315“,打假活動全國全面鋪開,農資打假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把這個農民賒銷的問題展開來,我認為並不是農民因為沒有錢、怕買下假肥料這麼簡單,是與一些執法單位及人員的失職、瀆職、行政不作為有關係的,特別是對於打擊農資造假企業和黑作坊力度不大執法不嚴有關。

我們把假肥料市場源頭清理乾淨的時候,也許就是農資銷售的一些頑疾順利解決的時候。農資人實錄為您選擇肥料解憂,請關注下方的”農民肥料圈“,農民買肥不用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