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秸稈=肥料?看壽光菜農如何拯救大棚!

我國每年產生蔬菜秸稈約2.3億噸。多年來,蔬菜秸稈大都廢棄不用,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汙染環境。而另一方面,許多地方設施大棚土壤由於利用過度,酸化、板結、退化現象嚴重。前不久,記者隨山東泰昌生物集團科技人員走訪了山東壽光、青州和青島等地的一些蔬菜種植大戶及大田經濟作物種植戶。採訪中記者看到該集團利用秸稈生產的生物菌肥,不僅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而且提高了作物產量和品質。

蔬菜秸稈=肥料?看壽光菜農如何拯救大棚!

挪地換土與生物修復 哪個又快又省

當前,冬暖式大棚最常用的主要有土牆式(也稱下挖式)和磚牆式兩種方式。由於土牆式大棚的每畝造價在10萬元左右,還不到磚牆大棚造價的一半,所以農民自建的暖棚更傾向於採用土牆式。記者瞭解到,壽光、青州等地的大棚也是以土牆式為主。農民在建大棚時,一般會下挖一個深0.7~0.8米、寬在15~18米、長度視情況而定的坑。原先農民會將距表層20多釐米的熟土單獨留出,把下層生土挖出培成擋風牆,再將熟土均勻回填大棚,作為種植表層土。而現在建棚多僱用機械挖坑,機手圖省事幹脆將所有下挖的土壤都用於培擋風牆,種植表層土則需要購進大量的基肥來重新培育。

自大棚出現嚴重的酸化板結後,為修復土壤,過去農民基本採取置換和換土方式。置換方式就是報廢老棚,把擋風牆的土回填,作大田用地,大棚另擇址新建,費用通常在30萬元左右。大棚回填擋風牆土時,生熟土直接混雜入坑,即便作為大田耕地用土,其質量也很差。目前農民土地確權後,這種方法實施起來難度很大。換土方式就是把酸化板結的表層土全都清出去,再從別處購新土回填大棚。壽光市古城街道苗家橋村村民苗光成說:“用換土來修復土壤耗時、費力,成本也大,起碼需要3~5萬元。種的作物經濟價值高還好說,一般的青菜要2~3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收回換土成本。我們換不起土,再說土也不好買,有些大棚往往都棄種了,置換大棚我們更是想都不敢想。”

從2015年底,山東泰昌生物集團沃泰公司在國內首先嚐試用大棚蔬菜秸稈為原料,生產複合微生物菌肥,來調解土壤酸鹼度,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有益菌,從根本上修復土壤。據泰昌生物集團董事長丁立功介紹,這種修復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具有用工少、肥料用量小、耗資少等特點。“傳統換土,大棚除了要一出一進換土,還要‘調土’,需另外投入稻殼糞肥10~15噸,每噸600~700元。由於‘一出兩進’用工量大,僅僱工費就在2000元左右,合計要近萬元。而生物修復則不需要換土。我們建議首次用1.5~2噸治酸菌肥作基肥,費用在2400~3200元。一般無需僱工,農民自己將成袋的肥運進大棚均勻灑施旋耕即可。施用菌肥後,3~4個月土壤就能見到蚯蚓出現,約2年左右就可基本修復酸化板結的土壤。”他說。

農民自漚有機肥 往往按下葫蘆浮起瓢

蔬菜秸稈=肥料?看壽光菜農如何拯救大棚!

苗光成種了20多年大棚蔬菜,作為伴隨壽光蔬菜種植產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對近年來的土地狀況深有感觸。“早先我們用複合肥,倡導生產有機蔬菜後,我們改用畜禽糞肥的比較多。但幾年下來,澆過水後,土壤板結得就像‘地板’一樣,表面還會長出大片青苔,這就是土壤酸化的顯著標志。2017年,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從泰昌買了一批生物菌肥,當作底肥用在了西紅柿大棚裡。沒想到的是,只過了幾天,土壤表面就出現了小碎土,腳踩著也比之前鬆軟了,西紅柿根系也逐漸長出了許多小‘白根’。這‘白根’是作物生長的營養根,可以更好地吸收養分。”苗光成說,這批西紅柿個大果甜,平均畝產達到了1.75萬公斤,比之前畝增產2300公斤,種出的西紅柿還和小時候的口感一模一樣。短短一年,他家大棚的土壤狀況就有了很大的改觀。今年7月,苗光成家的大棚全都用上了這種菌肥。

據瞭解,由於化肥和畜禽糞肥施用過量,壽光當地大棚土壤酸化板結現象相當普遍。要想還原土壤自然、健康的狀況,較徹底的方法是換土。但換土成本高,菜農難以承擔。而且就算換了土,用不了幾年酸化板結又會出現。後來,農民嘗試通過調整土壤碳氮比來改良土壤。

一開始,農民將大棚秸稈直接旋耕打碎還田,來增加土壤中的碳元素以改善酸化。很快,他們發現這個方法不行,秸稈未經科學無害化處理就入地,在增加土壤碳元素供應的同時,大量動植物致病菌和蟲卵也一同入地,致使土傳病蟲害逐年加重。而為了控制病害,農民又不得不加大用藥量,不僅造成了產量降低,而且產品品質也變差了。

農民意識到秸稈直接還田不可行,就開始打起動物糞肥的主意。近年來,政府為保護地下水資源和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禁止畜禽糞便直接入地。農民便自己堆漚發酵糞肥,一些養殖企業也開始等畜禽糞便加工的。動物糞肥雖營養好,作物長得壯,但飼料中的鹽分及動物病原菌並不能在加工中得到充分處理,動物體內抗生素和活化了的重金屬元素也隨糞肥進入土壤,不僅易燒苗,還汙染了土壤。農民在土壤修復中往往是“單打獨鬥”,很難兼顧周全,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憑一己之力來科學修復土壤,實在是太難了。

令多方頭疼的垃圾 竟成了稀罕肥

蔬菜秸稈=肥料?看壽光菜農如何拯救大棚!

目前,我國每年產生各類農作物秸稈約9.8億噸,其中蔬菜秸稈有2.3億噸,畜禽養殖糞汙也達到了38億噸。據統計,壽光、青州兩地蔬菜秸稈有270萬噸,以往農民直接將蔬菜秸稈焚燒、掩埋或隨意丟棄在道旁,其攜帶的病菌、藥殘、抗生素和重金屬會影響農田、河湖和地下水安全,不僅破壞了生態,也給人身健康帶來隱患。政府、農民、種植企業對此無不感到束手無策。

那麼,海量的蔬菜秸稈到底該如何處理呢?在不少農民看來,蔬菜秸稈只是沒有營養的廢棄物。而在丁立功眼裡,蔬菜秸稈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據他介紹,其實與大田作物秸稈相比,蔬菜秸稈的養分更高。“大田秸稈的總養分量一般在3%左右,而西紅柿秸稈能達到8%以上,辣椒、茄子也有6%。蔬菜秸稈的營養含量普遍比大田作物要高。”他說,自2016年來,大田作物秸稈還田得到了國家政策傾斜,秸稈粉碎、深翻覆蓋、秸稈打包和綜合利用等都有了補貼。但蔬菜秸稈的還田利用仍是短板,目前不論是政策還是技術,都還比較欠缺。

“集團在壽光的生產廠採用槽式全進全出整堆布料發酵工藝和微生物酶解技術。工廠把壽光古城街道附近的蔬菜秸稈集中收納,經過分揀、粉碎,加入畜禽糞便和發酵菌劑,在70℃環境下充分殺滅作物蟲卵和動物病原菌。同時,在生產中加入了相應功能的微生物菌群,降解抗生素、農藥殘留,鈍化重金屬元素,經陳化發酵,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隨後加入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有益菌群,製成生物有機肥。生產過程中,我們注重對秸稈堆放、槽內發酵產生的汙水回收處理,不使其在生產環節產生二次汙染。”丁立功說,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活化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快腐殖質的轉化。而秸稈充分發酵後形成的較高pH值生物鹼,剛好可用於治理酸化板結的土壤。

苗光成說:“過去,我們都從農資超市購買有機肥,趕上啥就用啥。後來,我看到村裡有位在泰昌工作的農民用了生物菌肥,就和同村的苗乃省一起去參觀了生物菌肥廠。我親眼看到,這肥是用蔬菜秸稈做的,心裡還有點犯嘀咕,這垃圾做肥能行嗎?去年試用了一個棚,不僅修復了酸化板結的地塊,還增產了有近兩成。今年在我倆的帶動下,村裡的20多戶菜農也都用上了這種菌肥。”

生物菌肥不僅可以用在大棚,大田和山區的經濟作物如山芋、大姜、蘋果、大蔥和茶葉等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青州市高柳鎮葛家口村村民葛建國是山藥種植大戶,他告訴記者:“去年,我聽人說泰昌治酸菌肥既能當基肥又能治酸,是一種兼顧土壤生產和養護的新型生物有機肥,就拿出了自家1畝地試用。收山藥時,沒想到這蔬菜秸稈做的有機肥效果這麼好。”

記者跟隨他來到田間,看到他家的山藥植株長得又壯又高又密,而隔壁地塊的長勢明顯稀疏,葉片也發黃,有些株苗還枯萎了。葛建國說,除去做種苗的山藥豆,這畝山藥共收了5000多公斤,增產了15%。今年,他的50畝山藥全用上了治酸菌肥,看這長勢會有一個好收成。

丁立功說:“通過對山東200多處的土壤檢測發現,由於連年化肥施用過量,大棚土壤中留存了大量的氮磷鉀元素,化肥的吸收率不足施用量的20%。如何促進剩餘部分營養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化肥施用,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泰昌生物集團技術主任李元鑫介紹說,對壽光、青州蔬菜大棚測土表明,土壤氮磷鉀含量充裕,中微量元素不足。公司給當地農民制定了蔬菜種植“營養套餐”,提倡減少複合肥用量,補充中微量元素。在以秸稈生物有機肥為底肥的同時,根據需求,適量追施不同功能的液體肥,用氨基酸肥、魚蛋白和中微量元素來補充果蔬在生根、開花和膨果期的營養需求。

生物菌肥儘管不能完全替代化肥的作用,但可以用小分子營養來改良土壤,降低化肥施用量20%以上。至此,蔬菜秸稈不再是困擾農民的難題,而變成了化肥減量、綠色增產的稀罕肥,一改壽光大棚往日“病土、大肥、多藥,換取一般農產品”的狀況,向“好土、優肥、良藥,喜獲優質農產品”轉變。

土壤治理是件大事 光靠企業和農民有點難

蔬菜秸稈=肥料?看壽光菜農如何拯救大棚!

“壽光市每年秸稈量約為150萬噸,泰昌的肥料廠每年就可消納40~50萬噸。此外,還可處理畜禽糞便8~10萬噸。工廠年可生產生物有機肥25萬噸,可輻射和帶動方圓20多公里範圍內的大棚土壤修復和秸稈無害化處理。可以說,3個泰昌就可以完全消納掉壽光蔬菜的廢棄秸稈,實現蔬菜生產和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泰昌集團泰昌生產廠張洪利經理說,“目前,壽光的蔬菜秸稈回收有多種方式,主要有鄉鎮和村莊設立臨時堆放點、社會化公司統一收購和農民自送。

2018年,壽光和青州共建設了80個蔬菜秸稈臨時堆放點,農民收穫蔬菜後,將廢棄秸稈運送到臨時堆放點,由生產廠前來收購,或直接置換成生物菌肥。儘管工廠處理技術先進,但生產環節中,僅回收和分揀就花費了成本的60%以上。回收秸稈中混雜著大量的廢棄塑料薄膜、線繩及生活垃圾。一個大規模、標準化、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只要幾個人操作,而分揀工序卻要幾十個人人工篩選。分揀回收秸稈成為泰昌生物集團幾家生產廠最耗時耗力的難題。”

在泰昌生產廠建廠初期,壽光市政府、財政、農業等部門在蔬菜秸稈無害化處理上給予了積極扶持。政府協調農業建設用地,農業部門組建臨時堆放點,農技推广部門組織鎮村負責人、種植大戶參觀工廠、聽取講座。2017年起,壽光市蔬菜秸稈無害化處理的財政補貼從初期的40元/噸提高到了60元/噸,緩解了企業回收秸稈的壓力。

“農村是城市的一部分,秸稈量巨大,面源汙染程度和風險也遠大於城市。秸稈治理可以參考城市汙水治理的一些方法,將其納入到地方財政上來,集中收集、集中處理,用工廠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科學處理方式,實現秸稈的資源化、肥料化利用,同時也要避免加工中的二次汙染。”丁立功說,“秸稈從土壤中來,最後再回歸到土壤中去,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態循環。壽光是我國大棚蔬菜的主產區之一,先進的種植經驗和科學的管理方式一直影響著其他地區菜農。蔬菜秸稈不應該成為被丟棄的垃圾,它的回收利用也應該有統一的政策指導。秸稈處理和土壤修復是全社會的事,關係農村和城市的千家萬戶,只靠農業企業和農民確實有點難,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全力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