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男朋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卻厭倦結婚,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用戶8369447794413



男女之間的愛情由戀愛期的情人發展到婚姻期執手到老的夫妻,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那麼,為什麼會厭倦結婚呢?或者換個詞,“害怕”,這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

1、感情負擔的東西不同

身處戀愛期的男女多會在荷爾蒙的刺激之下產生懵懂的情愫,而關係的維護或可以是一句情話、一餐飯、一場電影等等,這場戀愛的參與者往往沒有別人的參與以及物質的摻雜。而轉變為相守的夫妻之後,會有公婆、親戚等人參與進來,而原本純美的愛情多了一份煙火氣息與家庭的責任。

2、覺得他可能不是自己相守的那個人

人性是有弱點的。比如,我們擁有某種東西,在的時候卻不知道珍惜,不在的時候卻覺得如此寶貴。再比如,我們人類常有的缺點就是站在此岸望彼岸。就好比隔壁老王經常成為攀比的對象一般。內心的不滿足、對方看似微小但在你內心被無限放大的缺點往往成為你不敢跨出那一步的原因。

3、群體非理性的大環境影響

“群體非理性”一詞源於勒龐《烏合之眾》一書,在書中的主要觀點是:

群體對個體有不可抵抗的影響力,即便是一個理性的人進入群體當中,也會容易陷入非理性的狀態。

在此我為什麼會引用這個觀點呢?

因為在這個信息時代,類似於抖音、小紅書、頭條等自媒體日益發達,而情感類素材多數會刻意放大男女矛盾衝突,比如媽寶男、親戚肆意挑釁、選你媽還是我等負面情感素材,儘管以前你有和男朋友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決心,在這些負面信息的無形滲透之下都會變得優柔寡斷,怕類似的事情在你身上發生。

4、說在結尾

人生就和荷包蛋一樣,煎完一面還要煎另一面。

如果是因為生活小矛盾發生摩擦而不敢邁出那一步,去和對方袒露心跡,因為愛不能重來;如果是因為不可原諒或者無法接受的缺點,請儘快放手,以免一步錯步步錯,讓婚前的“錯誤”延至婚後,讓雙方都成為感情的受害者。

最後,祝好!❤️


晨菇涼


曾經為一對情侶做過婚姻輔導,男生是奔著結婚去談戀愛的,一開始就把車子什麼的全掛在女生名下,兩個人雖然也會有吵架的時候,但是男生看起來很在乎女生。後來有一次輔導過程中,趁男生出去接電話,問了女生,“他提到就要登記的時候,你怎麼好像不太樂意。”女生這才慢慢道開自己慘痛的童年——家暴。

是的,有些人戀愛談著談著,就不想結婚了,背後有其成長經歷的淵源。

家暴留下的心理陰影

家暴是一個永遠沒有止境的話題。雖然我們一再呼籲對家暴說“不”,但還是很多女性難逃家暴的魔爪。“從小到大,就是父親一直在家暴母親。”雖然父親沒有對孩子動手,卻給她留下了濃重的心理陰影,雖然隨著年紀的增長,父親不再動手了,但一直語言暴力。於是女生一方面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遇到家暴。加上男女思維不同,溝通難免會出現問題,在她腦海裡就不斷回想起童年。等到最後談婚論嫁了,開始想逃避了,因為害怕自己被家暴,重演母親的不幸婚姻。

過高完美期待導致的戀愛倦怠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完美妻子”、“完美丈夫”,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找不到。

由於童年的不幸經歷,或由於過分追求完美,人們在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時,內心往往會不自覺的把對方想象得很完美,或是潛意識給對象設置了一個完美門檻——比如,不少女生想一個既像父親一樣關懷自己,又像情人一樣懂得浪漫,還很有上進心的另一半。但是,實際情況是,一個男人一旦在事業上花的時間多了,在你身上花的時間就必然少了。女人的青春和男人的事業原本就不在一個時間軸。

比如,多數男人都希望找一個“出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上得了床”的妻子。但實際情況是,賢惠的妻子往往不可能“浪”,大多數一心為家的女人一般也不怎麼注意打扮。有的男人既嫌棄妻子不打扮,又對妻子打扮抱著警惕,“打扮這樣想勾引誰”。

所以,男人和女人註定有很多不在平行線上的時間和思想。

戀愛一開始覺得很美好,但隨著彼此的深入接觸,必定是會發現彼此的缺點的。有的人可以包容,可以接納,但不是所有的人。有的人戀愛談著談著,越來越愛對方;有的人戀愛談著談著,越來越嫌棄對方。最後的結果,可能是臨陣脫逃,也可能是勉強接受。

既想結婚又想單身的矛盾思想

有那麼一部分人,

內心既嚮往婚姻帶來的溫暖,又擔心結婚會剝奪自己單身時曾經擁有的快樂和自由。因此,臨近結婚,他們很容易搖擺,“一方面覺得自己一個人過也挺好,另一方面又覺得談戀愛這麼久了,對方付出這麼多,不結婚好像顯得自己太自私。”因此,他們快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往往顯示出的並不是害怕或拒絕,而是內心深處的焦慮,一種想結婚又擔心自由被綁架的焦慮。

害怕親密關係

有那麼一些人,不結婚是因為害怕親密關係。而一個人害怕親密關係,和成長經歷有關。比如上述的家暴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種原因,可能是父母之間經常爭吵,沒有寧日;也可能是父母之間彼此關係疏離,感覺不到家的溫暖;還有可能是嬰兒期開始就沒有得到過的足夠的關注。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嬰兒來到世界上,他的需求沒有得到及時的滿足,便會產生不安全感和焦慮,常常處於一種被忽略或會被拋棄的恐懼之中。嬰兒覺得這個世界不歡迎自己,沒安全感,想回子宮,即使後來父母照顧他,他還是會因之前父母對自己的忽略而選擇疏遠和迴避。當成年以後,他可能形成一種迴避型人格,這種迴避裡有恐懼也有疏離。恐懼型的無法在親密關係中享受自己和對方的互動,總是坐立不安,擔心關係不會長久疏離型的則不喜歡過多的與人親密接觸,雖然他們也會嚮往美好的戀情和友誼,享受人群中與人交流的樂趣,但總給人一種疏離感,比如主持人蔡永康。

其他因素

隨著社會上離婚率越來越高,不少人曾表示,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可是,真正遇到讓自己心動的,又忍不住走了進去。等到談婚論嫁,卻突然害怕起來,他們在怕什麼?怕自己的婚姻和社會上那些婚姻一樣,沒過多久就走向終結。因此,越是臨近談婚論嫁,內心越是焦慮恐懼。

此外,擔心自己經濟能力不足,養不起家,害怕承擔家庭責任等等因素,也會影響一個人對結不結婚的決定。

怎麼相處

由此可見,一個到了談婚論嫁,卻有點不想結婚,原因是有很多種可能的,但也並非完全不能解決。

對於家暴和社會影響留下心理陰影的、害怕親密關係的,可以陪伴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但,疏離型的迴避人格由於他們低焦慮的人際關係模式,自我和獨立能力很強,對威脅信號識別率很高,往往比較難以被治癒。

對於過高期待的,有的可以從他的成長經歷裡找到根源,並針對性的療愈心中傷口。

對於結婚和單身自由想兩者兼得的,可以給他一個細緻的分析。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裡外雅堂,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裡外雅堂


這個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婚前恐懼症還是你內心深處就沒把他當成結婚的人,後半身的伴侶。自己思考清楚後就有答案了。

如果不清楚的話,建議先不忙結婚,和對方好好談談,畢竟結婚是大事,結了後在出問題更麻煩。還不確定,你可以先一個人獨處冷靜思考下,如果怕對方有意見,可以和朋友來一次長途旅行,告訴伴侶是結婚前的最後瘋狂,我想對方也是能理解的,離開對方的這段時間好好思考你對他究竟是什麼樣的感情?是否遇到美好或有趣的事第一個想到分享的人就是他?是否有夜深人靜想念的人是他?

當你確定感情之後是不是結婚的問題也就解開了。不要說婚姻就是一張紙,只要相愛有沒有這張紙無所謂,在我看來,當你心裡對結婚很看重的時候,你才會對結婚與否這麼在意。如果真的無所謂那張紙,結婚這個根本就不會作為一個議題來討論。



如雪如海如夢


一、可能是兩個人戀愛的時間太久,所以有婚前恐懼症。正常談戀愛的時間不要超過三年,時間越久,越容易出現問題(當然也會有個例),我也十分羨慕那種從校園就在一起到步入婚姻殿堂的。

二、因為不甘心,女生在一起時付出了太多,總覺得日子會好的,他會變的,上天有一天會眷顧的,但,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日子還沒變,他也沒變,上天也沒眷顧。只是因為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家裡催,僅僅為了結婚而結婚。又害怕又憧憬。



想減肥的阿宅


這個問題無非就兩點

第一;恐婚

第二;不喜歡或者說現在這個男朋友還沒有讓自己產生結婚的慾望

我們先說一下恐婚。“恐婚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現象。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面宣傳是“恐婚症”的發病原因之一,媒體經常就如何處理婚姻關係進行各種討論,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後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面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願獨身,也不願意“受罪”。縱觀陷入婚姻恐懼中的人,往往有兩類:一種是不夠自信的人,他們知道婚姻有幸福的可能性,但卻不敢承擔未來變化的風險與責任。面對危機,他不相信自己有應對解決的能力,所以不敢或不願去進行這項“探險活動”;另一種是個性張揚、過度追求自我的人。

恐婚的女人普遍是理想主義者,她們所期待的是一種完美的生活。對於婚姻她們大多根本沒有想過是怎麼回事,對“嫁”這種儀式的嚮往遠遠超過對嫁的結果——婚姻的嚮往。 也就是說她們所謂的想結婚,只是想得到“嫁”這樣一種儀式,而不是嫁過之後的婚姻生活。

一旦提到婚姻生活,她們往往會呈現出恐慌的表情。一般情況下女性擔心的是婚後最初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公公、婆婆、小姑及其他家庭成員關係的處理和協調;以及生小孩後的壓力。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懷,自己並不擅長照顧別人和承擔一些責任。當他們想到建立一個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還要處理好與另一方家人的關係,面臨新環境和新關係,聽到周圍的人講一些婚姻生活負面的東西時,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其實有了這種情緒的人也千萬不要緊張。謹慎對待婚姻的想法是對的,但因為謹慎而放棄婚姻是不可取的。結婚並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嘗試,怎麼能體會到婚姻帶來的快樂呢?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為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

要相信每個人在剛開始找尋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的時候都會有自己預期的標準,但是真正交往了才發現很多都沒有達到自己心中所要求的標準,這是很正常的,人都是不完美的,我相信你克服了自己的心理恐懼一定會和你的男朋友度過餘生。當然這個問題你還是要主動提出來對你男朋友講一下,看一下他是如何的態度。

我身邊也有一個女性朋友跟我提過,也是在快要結婚時,對婚姻的恐懼,她來找了我聊天。我給她講的跟多的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不用去刻意的逃避它。同時也要和自己的未婚夫好好把這件事說一說,結果就是他們在一起後幸福生活指數逐漸彪升。我沒有結過婚,並且是男生,所以沒有很權威的給你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sunbeam0917


我覺得看個人吧,戀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是關係到兩大家庭的事。婚前各種被寵,花錢隨心所欲,買東西從不會覺得貴,自己喜歡的就 好,都是嚮往幸福的樣子。而婚後不一樣的是考慮到畢竟每天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孩子,家庭為中心點。家裡公婆大姑小姑的關係也要融洽。如果真正喜歡一個人要打算跟他廝守終生我相信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畢竟人與人相處都是相互的。


藝傾城220333780


有一種叫婚前恐懼症的東西不知道你有沒有,也許這種心態是對即將步入不知是否愛情墳墓的婚姻的恐懼,亦或是對男朋友還是有那麼一丟丟不確定是否餘生都是你的恐懼?

不確定性是人生常態,智者也都是和不確定性做伴,但90%以上確定你就不用再想那麼多了。

人都是不完美的,你的心態也許是還想有其他可能性,不想確定,也許你的年齡還不算大,但是如果你快到三十了,在黃金年齡的尾巴了,這更不用多想了,因為也許你不結婚會更後悔。

沒有什麼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什麼事是百分百確定的,做就對了,邊做邊完善,邊走邊成長,人生也可以有一些互聯網思維,努力做到無愧於心,無愧於情。



悟道行


其實不是厭倦。昰屬於婚前恐懼症。這種心理女生在結婚之前都會有,只是程度不一樣。擔心結婚後兩個人要徹徹底底的綁在一起了。這一綁可就是幾十年。自己獨處的時間變少了,和閨蜜一起相處的時間也少了。更是不能和異性朋友多接觸。若是戀愛時,他頂多是吃醋的說一句:"你能不能離某某遠點。"結婚後就是命令似的:"你不要和某某來往。"因為婚姻後你是完完全全屬於他一個人的。是他的私有財產。當然他也是你一個人的私有財產。行蹤要報備,工資要上交。(哈哈,想到這一點是不是很開心。)這是法律賦予每對婚姻的權力。

戀愛是甜言蜜語,婚姻就是閒言碎語。

結婚之後,你才能認識一個完完全全的他。結婚之前你刷下碗,他可能會心疼的說:"寶貝,洗潔精傷手,讓我來。"結婚後他可能就會催促你:"怎麼還不去刷碗?"

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一個女人愛一個男人的最高境界是願意為他生孩子。男人愛一個女人的最高境界是願意娶她,給她名份。

看著他吃著你做的菜,讚不絕口或指指點點。半夜時,有時被他的呼嚕聲吵醒。這都是幸福!

結婚過後,其實和沒結婚之前除了上面的一些生活瑣事外,沒有什麼大的不同。

如果說有,那就是餘生多了一個更加疼愛你、寵愛你和包容你的男人!

大膽的踏入婚姻的殿堂吧!裡面充滿了歡聲笑語,你的,他的,還有寶寶的……




0090後網絡作家部落


這種就是恐婚症,談得太久對愛情婚姻恐懼,可能在戀愛的時候過得並不是很美好,或者看見身邊朋友對自己說或聽見某種婚姻的的不幸福,離婚、孕育子女等等就討厭結婚。



我是阿阿玲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多學習,學習一下,關於婚姻的書籍,多看看視頻。

瞭解一下男女相處之道。減少你內心的壓力和不安。

重新審視這段關係。什麼才是你最想要的?結了婚能改變你多少?能給你帶來什麼?列個詳單吧!

既然談婚論嫁,應該也是成年人了。可以用自己的所學來判斷自己的生活了。權衡利弊,希望自己以後的道路更加的從容,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