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如何打好配合?

★思响哥荐

改革开放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须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论。40多年来,我们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巧妙结合,在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成全球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新兴工业经济体。

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诠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做到“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有效结合?思响哥邀请到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姚树洁为你深入解读!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如何打好配合?


“摸着石头过河”是鼓励实践创新最好的理论思想

如何在一个思想僵化、体制落后,且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的背景下发展经济,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所面对的巨大经济理论及实践难题。在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改革先从解放思想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论及矛盾论用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鼓励理论及实践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理论上扫除了固有的旧思想,在实践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就成为了改革开放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用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就等同于“从下而上”的改革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只要有利于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力不断提升,有利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鼓励和支持的政策。

这些政策,来自实践,来自人民群众的诉求。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小岗村”农民带头提出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在实践中最符合当时农村生产条件的一种制度安排,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

中国从小农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换,是“摸着石头过河”指导经济实践的另一个成功范例。发展经济学最有代表性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只考虑到一个原始落后的农业部门和一个现代化的工业部门,没有考虑到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还可以有一个过渡的生产部门,也就是数量众多、个体规模小、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庭院经济和乡镇企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的乡村企业,不仅为创造大量非农就业作出了贡献,也为之后数十年城市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更是为国有经济和非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奠定了重要的体制机制及物资基础。

中国经济40年多连续不间断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经济理论及实践创新。“摸着石头过河”为这两种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及灵魂。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证明,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务实,在于不断的探索。不管是哪一项改革,中国一直遵循“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基本原理。农村改革比城市改革容易推行,所以改革先从农村入手;国内改革相比对外发展容易,所以,先进行对内改革,再推行对外开放;实体经济改革比金融改革容易,所以把金融改革放在了实体经济改革之后进行。

在推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及“以点带面”的改革思想及理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建设浦东新区及海南岛,积极引入了市场经济,引入外资,以出口为导向,倒逼国内企业改革,提高整个国家的外部竞争力。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以后,中国大量吸引外资,不仅引入外国先进制造技术,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大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用出口导向型经济促进整体经济社会朝着世界生产技术的最前沿发展。之后加入了WTO,开展人民币汇率改革、金融改革等,都是

沿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摸着石头过河”所指引的方向不断发展,直至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如何打好配合?


“顶层设计”是建立在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政策战略实施路径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务实的改革策略是中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并保持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抓大放小”改革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数千万国有企业工人再就业是当时改革者的严峻挑战。但是,这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却为中国“顶层设计”理论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

中国挺过了改革压力,闯出了一条激活国有经济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宽广道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互补、互促的均衡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征,是中国在从容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而不倒,并快速超越西方大多数经济体的重要制度安排。这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效结合的成功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都是建立在之前几十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新战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全面从“顶层设计”思想出发,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继续沿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方针,成功而有效地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改革开放理论思想巧妙结合起来,不断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改革开放举措创新,在面对国内外各种压力,尤其是后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外部环境千变万化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六年的“稳中有进、稳中求进”。

党的十九大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定义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在2020年彻底消灭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通过对所有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因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把精准扶贫政策从中央顶层,逐级向下推行,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把脱贫攻坚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任务来抓。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如何打好配合?


如何做到“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有效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

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西方的经济再发达、理论再丰富,也不可能被中国所照搬照抄。过去40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理论的重要特征就在于鼓励亿万党员干部及全国各族人民去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摸着石头过河”是在不明确政策实施效果前提下,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允许改革者的“试错”,也有效地防止任何错误政策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顶层设计”的基础来自于成功的经验及探索,每项顶层设计政策都是在基本能够预见其结果的前提下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决策者通过经验总结,认为这样的政策所能产生的正面作用会明显大于负面作用,或者认为这样的政策一旦实施,即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也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上述所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倡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改革举措,都具备了这样的基本特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发展之路还很长,面对的挑战及不确定性还很多,为了少犯错误,特别是为了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必将

继续结合“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理论及实践精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及需要作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的艰苦努力,中国才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7月上

原标题 |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效结合——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