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涨暴跌的股市,我该怎么办?

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全球股市(包括A股)均已进入高波动状态,暴涨暴跌已是家常便饭,这让很多人头疼不已,每天不是大赚就是大亏。

我们具体来看看国内外股市,在最近这段时间的市场波动程度变大了多少:

先是国内股市,以对A股代表性最强的沪深300指数为例,早在年前,A股股价对疫情还没有真正反应时,A股波动率只有0.8%左右,而从疫情在A股发酵开始,也即年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3号之后,A股波动率迅速上升到2.3%左右。

面对暴涨暴跌的股市,我该怎么办?

具体可以看上图,图中灰色面积代表A股波动率,红色箭头标记的地方就是上述所说的A股波动率迅速大幅放大的过程。另外,蓝线是沪深300的股价走势。

考虑到有些读者对上面所说的波动率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波动率:

波动率代表的是股票价格变动幅度的大小,股票价格涨跌幅度越大,价格走势来回拉锯程度越激烈,它的波动率就越大,反之越小。

波动率可以用来度量股票的风险大小。

波动率大的股票,其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很高,买入这只股票之后,面临的有可能是大涨,也有可能是大跌,比如很多小盘股、垃圾股的波动率往往很大。

而波动率小的股票,其价格走势很稳,买入之后面临的只是小涨小跌,盈亏都不会很大,比如大盘蓝筹股。

波动率的计算有很多种方法,如标准差、Garch、隐含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等,但除了标准差,其他几种方法的计算过程都比较复杂,普通投资者可能完成不了,因此,我这里也才有标准差法来计算波动率。标准差计算时的参数取30日。

根据3-sigma准则,当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为0.8%时,沪深300指数一天的涨跌幅有68%的概率不会超过±0.8%,有95%的概率不会超过上下两倍的0.8%(即±1.6%),也就是从概率上讲,在20个交易日里,沪深300指数只会有1个交易日的涨跌幅超过±1.6%。

这就是波动率所代表的直观意义。

如果当时你持有10万元的沪深300指数基金,那么每天的盈亏波动大概率在800元以下。

而现在,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为2.3%,和疫情前相比,波动率放大了2.9倍,同样持有10万元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现在每天的盈亏波动可能超过2000元了。

盈亏波动的增加,意味着投资风险变大了,但是我们的投资收益却没有增加,想想确实是有些不划算。

更关键的问题是,面对暴涨暴跌的市场,随着心理压力的会骤然增加,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主观交易者,在高波动市场中极易被情绪左右,成为羊群效应中一员,即使是专业投资者也不例外。

这样造成的恶果就是,市场一翻剧烈波动之后,不但多亏了钱,还额外承受了很多的心理层面上的痛苦。

下面再看看美股,美股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比A股更为厉害:

面对暴涨暴跌的股市,我该怎么办?

疫情前,美股正处于长期的慢牛走势状态,波动率很低,在0.5%左右,2月3号疫情开始在A股发酵时,美股波动率略微变大到0.8%左右,而2月20后疫情真正在美股发酵之后,美股波动率放大到了现在的3.8%,和疫情前相比,美股波动率放大了4.8~7.6倍,明显比A股严重多了。

如果你持有10万元市值的美股,疫情前,每天盈亏波动可能就500元左右,现在每天盈亏波动近4000了,一般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增强这么多,所以美股投资者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必然是战战兢兢、每天提心吊胆的。


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面对暴涨暴跌的股市,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换个说法就是,你的账户每天盈亏金额在哪个范围内,才不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和投资心态,特别是不会导致你丧失理性分析的能力。

假设你持有10万元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最多能接受每天盈亏波动1000元,超过了之后晚上就可能睡不好了,那么在疫情前沪深300指数波动率只有0.8%时,你的心态应该是好的,因为当时你每天的盈亏金额大概率不会超过800元,但是疫情后沪深300波动率放大到2.3%时,每天盈亏波动会超过2000元,这样就超出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了。

那么这时候,你应该减仓,减仓至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之内,减仓后的持仓金额应为:1000元/2.3%=43478元。

用公式总结就是:

最高持仓市值 = 最大风险承受金额 / 市场波动率

根据这个公示,就可以算出自己应该持有多少仓位的股票,才可以每天晚上睡个安稳觉了。


面对暴涨暴跌的股市,我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