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怀疑一切"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曾经是一个讨论的禁区。殊不知最欣赏这一观点的乃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一一马克思先生。

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曾问其父亲,您最欣赏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答曰:"怀疑一切"

你以为如何,此说?

窃以为此话富有哲理,非常深刻。

何以见得?

答曰:这倒不是因为马克思先生是一代伟人,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而不加思索地盲目附和。在此,请允许我先离开话题说上几句:毋庸讳言,在咱们国家,"因人立言,因人废言"的风气由来已久。对在位的显赫人物,位高权重者,或历史名人、伟人,甭管他题什么词、说何等话,每每有人当作金玉良言,金科玉律,趋之附之自不待言。而一旦那人中箭落马或不再风光,他的"立言"便成废话,甚或当成靶子。如此戏剧性的转变并非少见。所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此可见一斑。

至于不才致所以赞同马克思先生这一观点,乃是基于浩翰无际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渺小的人类在认知上的有限性。正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类不可能透彻地认识宇宙间的一切"而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世间无论哪一样事物,我所已知的部分,与那未知的部分相比较,所知的不到百分之一中的百万分之一"由此可见,真正的科学家和伟人,他们的宇宙观是何等的开阔!他们的情操是何等的高尚!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已知"去否定宇宙间无限的"未知",更不会以自己的有限"已知"去傲视万物,而总是谦卑地对自己固有的见解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常存疑虑,似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翼翼,求证再求证,认识再认识,研究再研究,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歇,永无止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人对己从来不设禁区,欢迎参与讨论,欢迎持不同意见者的介入,欢迎反对自己观点的批评,欢迎持不同见解,一句话,允许"怀疑一切"。因为谁也不是真理的化身,谁都不能代表真理!不是吗?科学界指出,占宇宙物质95%的"暗物质"、"暗能量"人类尚一无所知已,已经发现的科学定律还在不断的修正之中,可见,这"已知"的5%还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一切知识学问的产生,无不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彼一时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或者完全适合此一时的现实,于是便产生了怀疑。怀疑产生于原有思维与现实情况的脱节,怎么办呢?"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前面的路谁都没有走过,不摸着石头而一脚掉进深水沟可不是儿戏。可知世上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永远合适,永远正确的知识学问。而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混账话,乃是冬烘先生们编造出来的骗人鬼话,明眼人一看便知,其间难免掺入着不可告人的溜须拍马之嫌!因此当得真。而受到马克思先生赞赏的铭言一一怀疑一切,实际上也是对那些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俨然以真理化身自居之辈,毫不留情地作了猛烈反击,实在痛快!

当然,怀疑一切不是胡搅蛮缠,怀疑者当有一定的本事,一定的理由,因此怀疑绝对不是捕风捉影、不着边际的肤浅之举。自己怀疑自己曾经肯定的,是一种气度;允许别人怀疑自己所肯定的,是一种胸怀;实践证明自己怀疑错了,是一种提高,而知道怀疑对了则是认知水平的升华。沒有人能肯定自己的怀疑一定有理,也沒有人能肯定别人的怀疑一定无理。盖怀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论。

行文至此,不由使我想起了佛教中的黄龙三关之说:见山是山,見水是水,此为第一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第二关;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此乃第三关。乍一看,这第三关岂不是兜了个圈又回到了第一关?何来区别?殊不知这第三关乃是经历了否定之否定,认识之深化,有了质的飞跃,断乎不可与第一关同日而语,在认知上更上了一层台阶。认识一一怀疑(否定)一一再认识一一再怀疑(否定)⋯由浅人深,由表及里,歩歩深入,无有穷尽,这大概是人类对宇宙之间、天地万物的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必由之路?

《十万个为什么》之外必有百万个、千万个乃至无穷无尽的"为什么",旧的"?"解开了,新的"?"又冒出来了,一个"怀疑"接着一连串"怀疑",人类面对着无限的"未知"。而探索是人的天性,以前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么?",这话说得好,凡是我们不懂的、不理解的、不认识的,存有疑虑的,为什么不可以问一句"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稍作深思,这"凡事都要问一为什么?"与"怀疑一切"有什么区别吗?所谓"凡事"难道不是指"一切"吗?这是词异而义同。"都要问个为什么?"是因为存在着疑虑,有着怀疑,因为不懂,因为不理解,所以要问个为什么。所以,这两说法是同一个意思,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既然这两种说法是同一意思,为什么人们喜欢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的说法,而不喜欢听"怀疑一切"的说法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前者话"软",后者话"硬","软话"容易被人接受,而"硬话"刺耳,难以被人接受罢了!看来,"衷言逆耳良药苦口"诚哉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