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點名了,這些企業要注意

中國假貨、劣貨、仿品的問題,在短期內會得到緩解,但長期來講不會消失。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普及和下沉市場崛起,一批又一批高性價比的優質國貨進入下沉市場,極大地擠壓了假貨仿品的生存空間,讓中國近 300 個地級市、3000 個縣城、4 萬個鄉鎮、66 萬個村莊的約10億消費者,享受到國貨崛起的紅利。


與此同時,廣大的鄉鎮農村及四五六線下沉市場,打假力度還不夠,國貨正品滲透到基層的成本太高,很多假冒國貨也出來溜達,吃正品國貨的紅利。


私域流量也是一個重災區,藉著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掩護,當下的假貨或仿品銷售,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隱蔽。


我來點名了,這些企業要注意


銷售假貨的商家,不僅在社交平臺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還從二手交易平臺和海外平臺大量引流,試圖混淆視聽,影響買家的判斷力。資深的假貨賣家,甚至具備一定仿造防偽標籤的能力,指鹿為馬,汙衊別家銷售的真品才是假貨。


哪些類型的企業,是潛在的受害者?


第一,沒有實體渠道,只在網上銷售的品牌


網絡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蔓延滋生著最黑暗的勢力。網上銷售的好處是管理成本相對較低,顧客購買便利,壞處是新客戶對品牌的記憶往往不牢固,很容易被設計相似的仿冒品牌“截流”,損失一部分利潤。


而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在使用仿冒產品產生不良反應後,又會把過錯強加到正品頭上,造成市場口碑上的混亂。


我來點名了,這些企業要注意


第二,包裝模仿國際大牌,缺乏調性的品牌


先模仿,再創新,是打造品牌的一條捷徑。既然是捷徑,就意味著風險。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往往從頭到腳都抄襲某一款知名品牌,除了內料、噴頭無法抄襲以及價格會低好幾個檔次。它們更號稱自己是某大牌的“平價代替品”。它們的銷量,跟消費者投訴和打假的力度成反比。


第三,碰瓷爆品的品牌


某些爆款通過社交平臺火了,就馬上跟風生產包裝和設計都相近的產品,借勢銷售一波。看似相似的產品,其實功效和成分完全是兩碼事,專門欺騙那些喜歡跟風和對爆品沒有認知的消費者。


我來點名了,這些企業要注意


在零售終端層面,,我們應該警惕哪些產品?


第一類:“價格虛高”的產品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一些高人氣網紅用誇張表演方式推薦一些貴价的產品,其中不少還是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品,在這些網紅視頻的左下方都有購物車按鈕,只需輕輕一點就能跳轉到商品銷售頁面。但這個頁面不是官方旗艦店,只是個人的小店,不僅貨品來源可疑,還價格虛高。


我來點名了,這些企業要注意


第二類:“價格奇低”的產品


同樣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一些營銷號上充斥著大量劣質粗糙的視頻,這些視頻往往是名人明星相關的“謠言”,以及一些效果誇張的產品使用視頻,一點開購物連接,價格卻是正常渠道銷售價格的1-2折,簡直是把“假貨”二字貼在腦門上。


還有一些商家在社交平臺積累人氣以後,在圖片裡打出微信號或者“WX”“唯心”等變異詞,避開平臺監管,把粉絲導入自己的微信裡進行下一輪交易。大量網友吐槽:“這些短視頻平臺成了假貨櫥窗了”。


我來點名了,這些企業要注意


第三類:只敢在朋友圈裡銷售的產品


根據相關法律要求,微信是不保留聊天記錄的,因為要保護用戶的隱私,因此售假商家恰好利用這一點,在朋友圈裡發佈售假信息和傳播仿品、A貨,進行假貨二次批發或零售。


因此品牌放想捉住他們十分困難,而消費者也是熟人,在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時候,一般不會檢舉。而且你轉出去的錢,到底是貨款還是朋友間的借款,在法律層面也存在維權難的問題。


總之,企業在掘金下沉市場和開闢社交賽道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打擊仿冒偽劣產品的硬實力,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美妝市場上走得又快又遠。


最後,祝大家千萬不要上315黑榜,安安穩穩復工興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