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央美院艺讯网 ,作者CAFA ART INFO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为往圣继绝学”

曹汛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作为“央美建筑系列讲座”第三讲,师承梁思成的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文史学学家曹汛先生带来了为期两天的三次讲座,围绕“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国的叠山名家”“造园大师张南垣”三个主题,结合一场学术研讨会,以讲述和对话的形式,呈现、探讨了曹汛先生在园林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研讨会聚合建筑、园林及相关领域的多位学者和实践者,意图在当代持续性传承与发展曹汛先生的治学精神及研究成果。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梁思成弟子、著名建筑历史学家,

文物考古学家,文史学学家曹汛先生

文化批评青年学者周文翰先生在评价曹汛先生时,认为从学术研究方法来看,其首先继承了梁思成实地考察建筑的实物,通过类型学、分类学,确定朝代、特点、技术指标等,对照历史文献,来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进而,受到陈垣先生的启发,曹汛先生认为在面对历史文献上的内容时,要有质疑精神,因而要返回去找原初文献去进行比较;从个人经历与背景来看,曹汛先生具有六十、七十年代成长过来的学者的思想痕迹:在1952年中国院校调整的背景之下,曹汛先生等人得以拥有跨界的研究背景,从建筑到考古,包括文学,跨出了建筑学史的研究。

史源学、跨学科成为曹汛先生研究思想的关键词,他的研究亦是有立有破。基于其多年坚持研究园林艺术的发展、叠山艺术的发展、诗情画意的影响等,曹汛先生将与青年学者黄晓与刘珊珊共同完成三场讲座,由中国造园艺术的大概念逐步进入一代造园大师张南垣的成就与影响。

一、曹汛与史源学

曹汛先生和刘珊珊用对谈的方式,以其早年的画作与创作心态以及几张典型照片作为讲座的切入点。以此为契机,曹汛先生讲述了传承于陈垣先生的治学方法。陈垣是私塾出生,确是真正的史学家,他的观念认为“不要信别人的话,一定要自己去做。”曹汛亦说“人皆匡汝”, 其中之意便是在没有亲自考证之前,没有自己真正经过思考和印证之前,就假设所有人在骗你。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圆明园残迹,1960年10月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颐和园昆明湖,1967年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曹汛先生建筑考察照

陈垣的史源学概念散见于其给孙子的信件中,曹汛先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将其解读为:史源学就是对历史有一个年代感,并且需要自己去考证,找到历史的根源的学问。其中建筑史既然是历史,就应该尊重原有的历史,所以要注意学艺术史要游于艺,艺术史是历史也是哲学的概念。作为一位文史家,曹汛一直致力于园史的考证,在他看来,由于我们的麻木和不在乎,导致许多东西在过去的判断是错误的,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条件去考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光亚教授认为,曹汛先生对于史源学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了园林史的研究中,最为了不起的是他在唐诗宋词的研究中也找到了一套史源学与年代学的应用方法论;由此,曹汛能够得出与很多文学界、艺术学界不同的结论。就园林史的研究来看,作为第一个梳理了中国园林发展的脉络的学者,他的研究明确提出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且提到的这三个阶段的差异;在他的研究中,通过将史源学和年代学用到建筑史学正本清源的研究当中,很多重大的课题得到了澄清,或者给人提出了新的思索,回答了一系列的历史上的血脉问题;同时,曹汛先生在研究的道路中的自学求真精神也在影响着他的研究不断向原始史料求证,如对陆游《钗头凤》与沈园的讨论探究等。朱光亚认为,曹汛先生的史源学观念与求真精神发展到当代,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对历史的态度都值得借鉴强调。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曹汛先生在讲座现场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讲座现场

二、曹汛谈中国园林艺术的三个三段论

1 缘起与定义

曹汛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研究,可以用三个三段论来概括。在曹汛先生的研究体系中,首先谈到了对园林艺术最本质的特征的理解。其首先引用了3世纪一位希腊学者对中国人的判断——平和度日,心情安静沉默。2000多年以前的中国人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人的性格、民族的性格与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特性。在此基础上,曹汛先生对园林的定义为对大自然的好山加水加以开发和整治建设,或者用人工手段在市郊亲近地段上,或在城里喧嚣的闹市中。从选址的角度的角度来看,可以基本总结为是从自然到人工的过渡——从偏于荒野的大自然,然后慢慢走到靠近人类居所的城市的近郊,最后进入到城市之内。而中国园林的追求,是一种对于诗情画意生活之境的追求。这里涉及到了几种艺术形式的对话关系:园林是造林艺术,诗情是文学艺术,画意是绘画艺术。以此为基础,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最终探讨的是自然与人工的关系。

文化批评家周文翰先生在研讨会上以曹汛先生对中国园林起源的追溯为契机,反思了这种溯源在当下的新的生长点。其认为曹汛先生就这一点的研究在当代可能是传统的,现在可以从全球史和人类进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曹汛先生这代学者在他们体系下或许没有办法由此去研究,但可能现代的人可以去研究的东西。文化与研究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由此窥见。

曹汛先生对中国园林进行了三种分类,以苏州天平山庄、扬州瘦西湖与苏州耦园为例,其体现了园林从自然、近郊逐步过渡到城市的不同特性。由此,曹汛进一步讨论了园林建造与人之性格的关系,其形成的是一个体现“天人合一”观念的闭环:自然环境塑造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去指导园林建造;而园林建成后将会对人产生反作用,使人平静气质、生活高尚,陶冶情操,而后进一步影响整个民族的品格。至此,曹先生的论述回溯了希腊学者对中国人性格的判断,即环境陶冶民族性格。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苏州耦园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文园狮子林

中国园林分为自然风景区、邑郊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五大类,曹汛先生以园主的身份为立足点,对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进行了概念重塑,以上苑、中园和小园来进行分类。秦汉以前,以皇帝和王公贵族的皇家园林上苑占据绝对上风;自魏晋南北朝起,私家园林开始兴盛,以相对有权的上层阶级为园主的中园开始出现,也大概在此时,以士大夫等为园主的小园亦开始萌芽;直至隋唐,上苑依然比较兴盛,但此时私家小园已经可以和皇家的上苑分庭抗礼了;至宋元,私家园林持续发展,已至上风;于明清,皇家园林不得不反过来模仿私家园林形式,取私家园林精华。其实际上展现了上苑逐渐低落,私家小园日渐崛起,最后占据中国园林主流的过程。应当说,我国造园艺术最后成熟是以私家园林最后成熟作为标志的,其渗透到全民族文化中被千千万万人创造,可谓全民的艺术。

2 造园叠山的三个阶段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国叠山的三个阶段 手绘示意图

造园叠山被视作中国园林一绝,在曹汛先生看来,造园叠山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实有深境”的自然主义阶段,叠山如真山;“似有深境”的浪漫主义时期,将真山大壑抽象精炼于小山之中;“似有深境”的现实主义时期,回归真实,聚焦表现真山的局部。

第一个阶段中,曹汛先生用一幅《北海的琼华岛》图为例,体现整体人工叠造。这个阶段是春秋战国开始萌芽,汉秦南北朝达到了顶峰,隋唐时期开始逐渐低落,直至宋元时期叠筑大山的手法就很少了。这种叠山如真山的手法有一个消长的过程,叫做“有若自然”。曹先生把这种过度追求生活的真实,缺乏提炼和概况的手法称作自然主义。第二阶段总结它的特点叫做“小园和小山”。《小园赋》中开始标榜所谓中园、小园,而小园是形象名词,如一亩园其实是小园的说法,芥子园绍园都是小园。这个时期皇家园林也开始追仿私家园林。受到了老庄思想以小见大的影响。而曹先生最推崇第三阶段,总结为“真山局部”,这时期叠山不是缩小版的假山,而是做一个真实山的局部,这体现了叠山艺术从抽象到具象,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第三阶段产生的第一方面原因是绘画的影响,第二方面原因是当时造园领域的影响,由于此时期造园活动多而产生诸多造园风格,在各个风格相互比较过程中,新的一派叠山风格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第三个原因是这个时期对置石的欣赏。置石在小中见大方面做到极致,叠山和置石从这个角度竞争没有优势,因此叠山要寻找自己内在的规律。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第一阶段:叠筑大山 手绘稿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第二阶段:小园小山 手绘图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第三阶段:“似有深境”——常熟燕谷

作为大木作研究者,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的朱宁宁就曹先生提出假山的第三阶段研究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其认为第三阶段的叠山思想,或许与中国哲学里的二元论相关,叠山的真假之间,或是想要制造体现一种中国哲学的艺术追求。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授吴晓敏则谈到了就曹汛先生谈到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叠山是一个高度的跨学科的艺术门类,而且至今仍然是综合了多学科审美的一种立体的艺术形式。其就叠山艺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叠山艺术和中国古代神话系统(昆仑神话、东海仙山神话),空间和建筑园林发展的原型是有关系的。造成叠山由第一阶段像第二阶段过渡的原因或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发展影响,如园林规模与园主身份等问题。同时,风水亦是影响叠山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现在我们要批判地来看待风水的问题,但其迄今为止都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深度的影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顾凯则认为曹汛先生的研究,尤其对造园叠山三个阶段的揭示,为当时乃至现在认识园林假山营造历史打下了最基本的框架,现阶段的研究仍然是在这样一个认识框架中来进一步推进认识。

3 造园艺术与“诗情画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专家王明贤先生认为,一部中国园林史是半部中国艺术史,是半部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造园艺术历来与诗与画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曹汛先生认为,造园艺术受“诗情画意”的影响过程亦可用三个阶段来概括,而这三个阶段的发生发展,实际上体现的是造园艺术这一专业逐渐树立起来的过程,也反映了园林艺术由粗疏到文细、由自发到自觉、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司马光独乐园,第一景·读书堂

具体来看,魏晋时期是诗人、散文家造园,如王维、白居易、欧阳修等文学大家将其写作构思融入造园思想,使得一座园林有起承转合之变化。南宋元明时期以画家造园为特点,自魏晋南北朝起,山水画艺术萌生并逐渐成熟,直至晁无咎为向陶渊明致敬建造的归去来园时期可被视为“园林如画”时代;从南宋的俞征,到后来的倪瓒,再到黄公望,其造园时代可被视为“园林如画”。自明代以后至清末,造园叠山艺术家即园林建筑家开始执行造园,这一时期,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互相消长,最后以私家园林占据了上风而皇家园林要聘请私家园林艺术家来主持造园而结束。其体现了造园艺术“诗情画意”的发生发展,以精通诗画的职业造园叠山家来主导艺术为成熟标志。其中以张南垣为最杰出代表。

当然,风靡全国的造园艺术亦对世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17世纪以来,我国的造园思想不仅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还被法国、英国与德国等西欧国家所认识并产生了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很多欧洲人都数次来到中国收集资料,集成著作,如喜龙仁的《中国庭院》;除了各评论家以著作的形式讲述中国园林,中国的园林也事实上走出海外,从现有的200多座海外中国园林可以窥见中国园林艺术的国际性影响。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瑞典造园家奥斯瓦尔德·西伦(喜龙仁)《中国庭园》1948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京都龙安寺枯山水

三、曹汛谈张南垣

明末清初作为中国造园艺术的黄金时期,曹汛先生认为张南垣代表着中国造园艺术真正走向成熟。在曹汛先生的《中国明末清初的苏州叠山名家》一文中谈到,张南垣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期的造园大师亦是群星璀璨。在黄金时期之前,浪漫主义时期的造园者,如许晋安、周秉忠、周廷策等,代表着中国造园叠山第二阶段最高成就,亦值得研究与学习。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留园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明·张宏 《止园图册》 大慈悲阁

对张南垣的研究是曹汛先生运用年代学和史源学的典型示范。通过史源学做年代学的考证研究,曹汛先生对张南垣进行了定位:“张南垣是我国一代造园大师,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创新了一个流派,对我国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具体而言,张南垣的叠山艺术跟绘画有密切关系,其在绘画方面重要的成就则是南派和北派的分别。园林方面,张南垣有大量著作出版,如《长物志》《岩栖幽事》《素园石谱》等,其众多著作也表明在张南垣所处的时代造园已经达到非常辉煌的时刻。

在明代的造园活动中,计成是非常重要的人物。通过对比计成与张南垣,曹汛先生给予他们各自位置的评判:“计成比张南垣早生五年,但是转行从事造园叠山要比张南垣为晚,写出造园专著《园治》更在张南垣成了大名以后很久。”曹汛先生最后给两个人做了一个定语,叫做“智者造物,能者述焉。”理由和实践相互成就、相互依靠,不可缺的。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松江西门外西林寺塔,张南垣原住塔附近

摘自曹汛《中国造园艺术》

张南垣主要成就是叠山,曹汛先生就其造园叠山艺术这部分论证是从大处开始讲起。叠山为什么重要?这要从自然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特点,继而山水成为非常关键的造园要素。三大园林体系,其他两大造园体系都只有造园艺术,没有叠山艺术,有些国家后来有了也只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在中国造园艺术与叠山艺术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但对中国来说造园最核心的艺术就是叠山。回顾前文谈及的曹汛先生对叠山艺术三个阶段的总结,其认为这三者之间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然而后者还是高于前者,第三阶段是造园高峰,这样一个高峰代表人物就是张南垣。叠山的第三阶段主要是造园自然感,对这样一种自然感的追求在明代逐渐成为了时代的共识。

曹汛先生对张南垣造园风格进行了总结:其一,就园林造园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上,在绘画史上有南北宗之分即宋元的区别,宋代绘画跟元代绘画有非常大区别。张南垣叠山走的画意主流是元画的风格,大量作品是走元画平远的路子。但他作为一个大家,虽然有主要的风格,但是宋画风格他并不是不能做,荆关老笔他也有非常出色的作品,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有他的风格,亦有大师风度;其二,其反对奇峰异石,反对堆叠琐碎的假山雪洞,提倡自然风格的阶溪断谷,疏花散石,随意布置;其三,其提倡土山和土石相间、土中戴石的假山;其四,张南垣综合考虑园林布局,有机安排山水与建筑及花木的配置。至此,基于文献判断,曹汛先生总结:“张南垣不但善于叠山理水,在园林建筑和园林花木方面,也都是精深的行家,在造园艺术的领域中,张南垣是一个全才。从明末张南垣到清末戈裕良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在造园叠山艺术的领域,正是张南垣的时代。”

研究张南垣的意义何在?曹汛先生认为,其不仅仅是为尊重历史,挖掘一个沉埋了的历史人物,更是为了给今天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反思近年来的各地所造园林假山甚多,真正能经得起恭维的,却又太少,主要原因或在于不能够陶铸骚雅,涵养正声,不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造园叠山艺术的优秀传统,从而也就丧命了美感和鉴别能力,把糟粕当做精华。

至此,由中国造园艺术概说到造园大家张南垣,曹汛先生研究思想中所反映与提出的问题是:造园艺术何以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应当说,这一问题亦是研讨会中,建筑文化领域内各专家、学者围绕讨论的中心。

四、理论与实践、建筑与园林、

历史与当下

以“为往圣继绝学”为题,王明贤先生将研讨会的含义解读为两层含义:首先,曹汛先生为往圣继绝学,包括像张南垣这些中国古代造园大师的往圣,继承研究他们的绝学;进而,研讨会邀请到在广泛建筑领域内的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实践者以及文化评论家参与其中,希望在当下的研究者们能够关注曹汛先生的学术实践,为中国园林与建筑提供当下与未来的新方向。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曹汛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专家王明贤先生主持研讨会

如何将理论研究落地并助力当代实际的设计与项目中?来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惠以叠山实践者的角度,分享了作为从业者经历的挑战与面临的困境。他认为曹汛先生的作品抓住了中国造园之本,在所有写园林方面的著作当中,惟有曹汛先生写的东西是最贴近于中国造园之本的。他作为工匠来讲,最看重的是技术,从实践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对曹汛先生的作品很佩服。在随后与曹先生的对话交流中,对曹先生关心的“叠石从何而来?为谁而叠?”等具体问题,方惠谈到了公宅叠石的局限性与政策影响以及为私宅叠石的相对自由性。对话将形而上的理论研究直观带到了形而下的实践领域,发人深省。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方惠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主持设计师谢晓英

在研讨会上发言

延展到当代建筑园林设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董豫赣对中国园林的兴趣来源于反省西方现代建筑,从他读园林史的角度表达了对先贤宗教的取舍之间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也是所谓中国现在经常讲的空间氛围。并列举了日本建筑师的关于西方整个古典主义的现代建筑的发展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最重要的一种文化就是居住文化。从实践角度切入讨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主持设计师谢晓英亦从实践的角度反思当代普通人如何共享以前富人和文人独享的私人园林的意境,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等等这些非常有情趣的生活?其谈到了古时的园林创作现场性强的特点,结合自己的项目实践讲述了长期以来如何把风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追求,并表达了想把传统的园林艺术精华保护和传承的决心。

而主题纬度主持建筑师王永刚则具体谈到了当代建筑设计与园林的距离:现代做的一些事情,实际上是在转化古典园林和现代环境的故事。他指出通过回归山水的情感把现实中的改造案例通过山水这种美学特征转化出来,同时转化基点、脉络、原则,建立评估体系或者美学体系,甚至于伦理体系,是需要持续去探讨的问题。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著名艺术学者包泡在研讨会上发言

如何去传承传统园林之精神内涵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去发展?著名艺术学者包泡认为在网络时代中最大一个文明,就是人和资源的关系,这是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因此今天谈到的园林问题、诗画问题等,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进一步去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文化的根或许会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提供指向,因此下一步城市文明是在网络时代的城市文明,应该说是山水城市这个概念了,讨论的是人和老天爷的关系。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周宇舫教授谈到了文人精神的园林,到底在今天是以何种的形态何种的状态被传承下来?他阐述了对传统的园林的保护的观点,认为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对文化的一种求证、求真追寻;另一方面,从曹先生的研究中应当引起当下反思,即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传统精神?留给我们后人们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的?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周宇舫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M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的党群女士在研讨会上发言

M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的党群女士具体从曹先生的研究中来分析当代性。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性是有历史、有根基;是否能够改变或者是否能直接了当的说从西方的建筑学、建筑体系当中,走出中国以史为本,五千年文化的当代性,跟曹汛老师三个阶段的转换,实际上是一致的。曹先生谈到的三个阶段的转换,在当时都具有中国历史的当代性。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建筑师朱小地则反思园林中的很多概念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应仅仅局限在园林本身。其希望通过关联园林与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能够更多去讨论建筑设计与建筑作品实现。能够在当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这样一些中国文化里独到的、特有的观念与要素,从而和当代的创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园林研究会更有价值。从园林走向当代,其甚至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文化的发展。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黄晓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刘珊珊在研讨会上发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黄晓在谈到如何传承曹汛先生的研究时,以“读数”来作比,认为曹先生的一个研究是精确的刻度,根基足够扎实。以此为基石,后人要做的只是在精确读数上的进一步估读,这样的读数是准确且有深入价值的。如何去“为往圣继绝学”?曹汛先生的“绝学”将研究做得如此“实”,正是是为了后人不断的深化下去。这才是研究真正能够无限深入下去的一条道路。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教授在总结研讨会时谈到,在央美建筑系列讲座活动中邀请曹汛先生的目的在于,希望可以从更多元与宽广的背景下,以世界角度与中国角度出发,来思考未来央美建筑发展的一个特点;通过研究的分享与多角度的讨论介入,在以东方自然观的这样一种价值体系上,去探索未来中国的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世界当代建筑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造园艺术能够为中国建筑设计提供的,或许不仅仅是技术与美学上的启发,更是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支柱。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光亚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文艺评论家周文翰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吴晓敏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顾凯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总建筑师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朱宁宁在研讨会上发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嘉宾合影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术主持

范迪安、吕品晶、朱锫、王明贤

策划核心团队

王明贤、朱锫、黄晓、侯晓蕾、王子耕、刘斯雍、韩涛、罗晶、刘焉陈、张茜、朱宁宁、黄良福

文丨周纬萌

资料整理丨武煜人、王玉启、金小枚、周纬萌

图片致谢嘉宾及主办方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