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在汝州東南30裡的三山寨“宛洛古道”旁,有一口井,名叫“扳倒井”,井口傾斜,井水溢岀外流,長年不幹,喝水更是垂手可及,人們稱這口井為扳倒井。井口如小缸粗,深只有一米多,一年四季井水都漫出井口,長流於荒野之中。由井的位置正處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東漢皇帝劉秀像

於古道路邊,且實解決了過往商賈、來往行人及驢馬的飲水問題。在八十年代之前這口井還從沒幹過,村民在附近地種莊稼均在此挑水,後來由於附近的煤礦開採,加上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破壞,這口井在冬季就不斷岀現了幹沽現象。關於這口井,民間還流傳著一段與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有關的傳說故事呢。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扳倒口位置在女媧廟前

據當地人講:當年劉秀被王莽率兵追殺,從洛陽到昆陽(葉縣)路過三山寨,早已人困馬乏,口渴難耐,怎麼拍馬,馬也不走,眼看王莽率兵要追上來了,把劉秀急得直跺腳。忽然,看見女媧廟前不遠的小路邊上,閃出一口小水井。劉秀心裡非常高興,忙不迭地下了戰馬來到一口水井邊,到井邊一看,這口井旁邊白草成片,雜木青青,跟其它地方毛焦樹枯的情況大不一樣。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冬季三山寨扳倒井

此井石頭砌口,水位低淺,蹲身伸手,幾可觸水。但沒水桶,何以取水。這時莽軍迫近,喊叫聲隱約可聞。這裡四不挨村,到附近村莊找桶,怕來不及了。劉秀趴在井沿,心急如焚,額頭冒出粒粒汗珠。他嘆道:“唉,我劉秀出生入死,躲過刀叢箭雨,難道今天要被水困著不成。蒼天啊,垂憐一下我吧,讓我的人馬度過此劫。”他急得在井邊連跺三腳,仰天大喊:“上蒼啊,如若大漢不當滅,應將此井扳倒,救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周圍煤礦開採造成井水乾沽

我一命才是!”喊罷,那口水井果然慢慢向東面傾斜過來,井水漫溢,清澈見底。劉秀喝足了清爽甘甜的井水,馬也飲過。劉秀跳上戰馬,說來也怪,只見那匹馬如同飛馬,片刻之間就將追兵,甩至千里之外,後來在昆陽與王莽打了一仗,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為東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史稱:“昆陽大戰”。以後這口斜井就被人們叫做“扳倒井”了,三山寨"扳倒井" 因此而得名。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扳倒井有水時

事後,軍士們口口相傳,說劉秀是真龍天子,手扳井沿,把井弄倒,解了人馬乾渴之困。

“扳倒井”現在在全國各地有很多處,暫且不說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那老百姓為何會對"扳倒井"賦予如此神奇能力呢,其實縱觀中國漢朝文化,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不難看出,當時的中國一直處於戰亂和變革時期,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甚至有的人一生都在戰亂中度過,老百姓沒有權利,只能把和平的希望寄託在能代表他們心聲的物品身上,而當時劉秀為人清廉,傾向他的老百姓較多,所以就用”扳倒井“代表老百姓的心聲,意為:”看上天都幫助劉秀,你王莽快下臺了“所以”扳倒井“代表人們對明君和生活穩定的渴望,扳倒這口井的不是劉秀而是寄穩定希望與他的老百姓。

汝州三山寨“扳倒井”

自此,人們便稱這口井為“扳倒井”。由於當地老百姓世代保護,這口井雖時有幹沽但一直保存到今天。 (劉佔江 收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