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銀保監會公佈"抗疫"最新進展,銀行貸款已發1.4萬億

央行、銀保監會公佈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3月15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情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農發行、農行有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


當天,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銀保監會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農發行副行長林立,農業銀行副行長湛東昇出席發佈會,就3000億防疫專項再貸款、5000億再貸款再貼現使用情況做出回應。


央行、銀保監會公佈


先看發佈會要點:


1、截至3月13日,人民銀行已經發放專項再貸款1840億元;目前來看,銀行發放優惠貸款的進度保持在每天100億元以上。


2、優惠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2.56%,財政貼息50%以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大約是1.28%。


3、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超過1.4萬億。1-2月份,信貸比去年同期是增加的,同比多增了大約1300億。


4、截至到3月13日,受到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地方法人銀行已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1075億元,其中涉農貸款20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40%;普惠小微貸款38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為4.36%。


5、央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繼續發揮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同時壓降銀行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


6、引導銀行對需要延期還款付息安排的企業進行名單式管理。對切實需要延期還款付息安排的企業建立臺賬,跟蹤瞭解企業復工復產資金的需求,給予相應的支持;要求銀行機構定期向總行報告延期還款付息企業的情況,銀保監會通過這個觀察整體政策落實的情況,對於落實不力的給予指導。


7、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超過1.4萬億。1-2月份,信貸比去年同期是增加的,同比多增了大約1300億。

專項再貸款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約1.28%


央行於1月31日設立了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為支持疫情防控發揮積極作用。截至3月13日,央行已經發放專項再貸款1840億元,9家全國性銀行和10個省市的地方法人銀行向4708家全國性、地方性重點企業累計發放優惠貸款1821億元,平均每戶企業獲得優惠貸款4000萬元。優惠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2.56%,財政貼息50%以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大約是1.28%


各家銀行對防疫專項再貸款對應的企業貸款執行利率水平並不統一,有的銀行利率水平低於1.28%。林立透露,農發行專項貸款執行優惠利率,財政貼息後,企業融資成本在1.18%左右。根據申貸企業實際情況,大幅提高了信用貸款比例,53%採用信用貸款方式或先貸後補擔保手續。


“目前來看,銀行發放優惠貸款的進度保持在每天100億元以上,發放速度比較快。”孫國峰稱。


孫國峰表示,從效果看,據不完全統計,1月25日至3月10日內名單內的重點企業生產口罩16億個、防護服8779萬件、護目鏡421萬個、病毒檢測試劑1029萬人份、負壓救護車4143輛、蔬菜249萬噸、糧食374萬噸、肉類156萬噸。專項再貸款還為一些重點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支持北京小湯山醫院新建床位向北京城建集團快速發放貸款3.3億元。目前醫用物品緊張局面已經明顯緩解,生活物資供應充足,專項再貸款的政策效果顯著。


此外,企業向銀行申請使用專項再貸款時並不強制要求使用抵押物和最低貸款金額。湛東昇表示,在抵押要求方面,農行堅持差異化的原則,對能夠提供抵押物並能辦理抵押的,可採取抵押方式放款;對於能夠提供抵押物,但疫情期間不具備抵押辦理條件的,我們採用先信用方式放款後補抵押手續。對於無法提供抵押物的,我們可以根據其資信狀況、生產經營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靈活採取擔保或者是信用方式放款。在貸款金額方面,沒有設定最低金額需求,目前農行專項貸款最低貸款金額為2.37萬。


5000億再貸款再貼現已支持銀行放貸1075億


央行除設立3000億專項再貸款外,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還設立了5000億再貸款再貼現,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5000元再貸款再貼現主要用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是央行為企業提供的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覆蓋面廣,包括復工復產的中小微企業,參與的金融機構也更加廣泛,包括2500家左右的地方法人銀行。”孫國峰稱。


截至到3月13日,受到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地方法人銀行已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1075億元,其中涉農貸款20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40%,普惠小微貸款38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為4.36%,辦理再貼現48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為2.98%,這個利率低於國務院要求的LPR+50個點目前是4.55%的要求。


繼續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


在推動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方面,孫國峰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在觀察利率水平時,還要更加關注實際利率的變化。今年2月,一般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5.49%,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61個百分點,降幅明顯超過同期1年期LPR0.26個百分點的降幅,說明改革潛力在釋放。


下一步,央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以下方式:


一是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二是繼續推進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引導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轉移定價(FTP)體系,將LPR內嵌入銀行內部的利率機制中,完善LPR的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


三是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暢通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


四是繼續發揮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同時壓降銀行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


確保企業延期還款政策落地

除了引導加大對企業的資金支持外,監管部門還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幫助受疫情衝擊的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葉燕斐表示,銀保監會引導銀行對需要延期還款付息安排的企業進行名單式管理。對切實需要延期還款付息安排的企業建立臺賬,跟蹤瞭解企業復工復產資金的需求,給予相應的支持,明確金額、期限,明確相關責任人,確保政策落地。


同時,加強跟蹤監測。要求銀行機構定期向總行報告延期還款付息企業的情況,同時總行向銀保監會報告,我們通過這個觀察整體政策落實的情況,對於落實不力的給予指導。


按照上述監管政策,據湛東昇介紹,農行實行“五不”政策,對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還本付息的不算逾期、不收罰息、不調風險分類、不降客戶分類等級、不計入徵信不良。目前累計為252戶小微企業1.3億元貸款展期,為489戶小微企業8.7億元貸款調整還款計劃,為933戶小微企業62.7億元貸款提供續貸服務。此外,力爭今年全行普惠性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以上。


農發行:確保全年生豬貸款新增100億


近段時間,豬肉價格上升較快,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供需矛盾,為支持生豬產業發展,農發行明確全年生豬產業貸款要新增100億元以上,並且要求6月底以前就要完成全年淨增任務。


“之所以時間安排這麼緊,就是考慮到生豬養殖有個週期,必須早投入、早生產、早出欄、早見效。我們把任務分解到各省級分行,明確’一把手’總負責,納入經營考核。”林立表示。


同時,農發行建立生豬貸款“綠色通道”,對跨省集團客戶按1.5倍的係數擴大審批權限,鼓勵分支機構用好央行生豬養殖專項再貸款,進一步降低養殖企業貸款利率,拓寬抵質押品範圍,簡化中小微企業辦貸條件,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農發行累計發放生豬貸款100億元,截至目前,全行生豬產業貸款餘額205億元,較年初增加57億元,增幅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