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每一次艱難之下,都孕育著新的契機

網評:每一次艱難之下,都孕育著新的契機

新冠狀病毒正以它“毒”有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每一個公民的日常生活和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雖然一方面,公民的出行受到了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了衝擊,但在另一方面,抗擊疫情期間,公民養成了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國家和社會也在某些領域取得顯著進步,並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潛力。我們不禁反思,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劫難卻從未消亡,很大程度上得利於我們在每一次的艱難之下,都曾發現過實現自我蛻變的契機。

發現自我提升的契機。疫情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卻不能改變我們實現自我提升的信念。當不得不揮手告別昨日習以為常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當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待在家中無法出門,你是否忽然覺察這其實是我們期盼已久卻從未實現的獨處生活,於是我們看到,很多人在這種看似“無聊”的日子裡放下抱怨,開始捧起一本本蒙塵的書籍提升自我,開始嘗試計劃已久卻未能付諸行動的文學創作,開始真正靜下心來陪伴父母、教育孩子、謀劃未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當別人還在為無法出門抱怨時,你卻已經能夠靜下心來給自己充電,那麼當陰霾散去時,你將比別人更有力量去擁抱光明。

网评:每一次艰难之下,都孕育着新的契机

發現社會進步的契機。當一些企業家還在抱怨疫情對生意的衝擊時,另一些企業家已經開始革故鼎新,嘗試通過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新的領域開疆拓土;當一些學校還在為遲遲不能開學抱怨時,另一些學校已經開始通過慕課等互聯網教學,讓學生實現“提前起跑”,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5G”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教學將大大提升我們的教育水平;當一些網友還在感念某些群眾拒絕佩戴口罩等個例問題時,我們欣然發現其實整個社會的個人衛生習慣乃至公民道德素養,已在抗擊疫情中得到很大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正在群眾“日用而不覺”中悄然形成。

發現國家發展的契機。對比澳大利亞在抗擊火災時暴露的問題,對比其他國家在阻擊疫情中措施的無力,國內外不少網友在此次疫情中真正領教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見識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行動力,目睹了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勇於犧牲的民族凝聚力。“多難興邦,多難勵黨”,中華民族的偉大,在於我們總是能夠從艱難之中,找到實現自我修復、自我發展的契機,如果說抗擊非典教會了我們該如何正確的進行信息披露,那麼此次抗擊新冠病毒則給了“久治不愈”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沉痛一擊,疫情的嚴峻使得一直存在的填表落實、文牘主義、責任下移等痼疾醜態畢現,中國將以此為契機實現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優化提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不如把抱怨的時間拿去奮鬥,將疫情視作一次實現自我提升、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契機,明天將是新的一天,幸福的人能從荊棘中找到花朵,海鷗可以從烏雲深處看見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