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俞,蠶婦的命運會改變嗎?黃島主讀唐詩宋詞(一)

北宋:張俞,蠶婦的命運會改變嗎?(黃島主讀唐詩宋詞)

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熟悉又陌生,哪怕是在你我身邊,都變得不一樣了。

有身體的改變,有情感的改變,更有精神的改變,總之,新的世界,新的人生,在2020悄然而至。

都說宋詞好,但我們先讀一首宋詩:

蠶婦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很熟悉吧,小時候我們在課本上就讀過。

一直說這首詩揭露了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

昨天去城市做市場調查,

回來後我哭到淚水把手巾都溼了,

原來那些穿著羅綺的人,

都不是養蠶的。

一個上進的蠶婦,她應該馬上調整策略:

老孃不養蠶了,


我要加入羅綺者,


一起去做生意。

這將是一個傳大的決策,把經營的重心從生產調整到市場營銷部門。


點評: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射鵰英雄傳》最後一回,郭靖給穆念慈的兒子起了個名字“楊過”,也是說“我與他父親義結金蘭,只可惜沒好下場,我未盡朋友之義,實為生平恨事。但盼這孩子長大後有過必改。力行仁義。我給他取個名字叫作楊過,字改之,你說好不好?”穆念慈謝道:“但願如郭大哥所說。”

雖然歷過風波曲折,但楊過終成一代大俠,最終與郭靖並肩,北俠西狂,成就一段傳奇。

我不知道,這個蠶婦最後的結果如何,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上帝之手指點迷津,或者她又像小楊過遇到郭靖點化一樣,“這位大妹子,我與你有緣於此時空,只可惜未能給你太多財富,實為恨事,但盼你從今日開始有過必改,力行商業,我給你改個身份叫做‘蠶商’,字經之,你說好不好?”,此時,蠶婦應該如穆念慈一樣謝道“但願如郭大哥——哦不,上帝所說。”

於是,經過一段《神鵰俠侶》式的曲折,或許,這個昔日的蠶婦,終成一代蠶商,並透過絲綢之路,生意橫跨歐亞,青史留名。

是的,熟悉的蠶婦,熟悉的淚水,不一樣的感觸,是羅綺者剝削了蠶婦嗎?

哭,是最沒有用的解決方法,她不是李清照,會喝酒填詞,還能打麻將賺生活費,她又不會寫詩,甚至識不識字都是一個未知數,問題是,哭完之後,怎麼辦?

蠶婦的知識,蠶婦的眼光,可以給她帶來破局的方法嗎?她是聯合起一群蠶婦,把“剝削者”蠶商打成蠶農,從此翻身做主人嗎?

由此,而引出兩個問題,如果沒有郭靖--上帝恰好路過,並且緣分到了,為她指點迷津一下,蠶婦的命運如何改變?又或者說,蠶婦會自己進化成為蠶商嗎?

所謂機緣巧合,無非是金庸大師為下一部著作留下了一個“下回分解”的大懸念,正常的世界,或者說普通人的世界,其實很難遇到“郭靖”的點化,所以,寄望於機緣巧合,有點像是在神靈前求“五福臨門”一樣。

唯一的路:蠶婦======>>>蠶商======>>>>成功的蠶商,需要蠶婦自己解決。

“昨日入城市”,她已經做出了實質的行動,至少,她去找原因了,做市場調查了,所謂出家如初,成佛有餘,我相信,哭完之後的蠶婦,如果下定決心要成為蠶商,將會面對無窮的問題。

首先說“初心”,如果蠶婦僅僅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那她就應該擦乾淚水,高唱山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無窮的養蠶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做出非凡的業績,例如蠶絲的產量,通過勤勞的雙手和合理的照料,增產多少個比例。

但如果是蠶婦要做一個改變,如王陽明所說“立志”,立志成為當地最大的蠶商,或者她還沒有這種野心吧,成為普通的蠶商中的一員,起碼穿得起“羅綺”,我覺得,起碼,她在村子裡的人眼中,肯定是失心瘋了,進了一趟城,就丟了魂了。

其實,有志向是不夠的,我想說的是,人的知識結構,視野,思維方式,朋友圈,是有侷限的,是有邊界的,蠶婦去做市場調查,本身就打破了她的邊界,走出了蠶農破局的第一步,是可歌可泣的第一步。但小龍女的世界永遠只有古墓,老頑童周伯通的世界永遠只有武功,哪怕是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這種絕對的武林高手,依然沒有辦法在武功的領域融會貫通少林派的七十二絕技。

所以,蠶婦還需要高人,尤其是行業內的成功者來點化,否則,像西毒歐陽鋒一樣,練一本假的九陰真經,依然很危險,而郭靖則是得到一燈大帥的指點,從而掌握了九陰真經的真相,或許蠶婦會走上創業的道路,成為一位蠶商,前面加上失敗二字。

因此,換個角度,換個視野,重新審視熟悉的唐詩宋詞,走進他們的世界,走進唐宋的風雲世界,讓我們看一看郭子儀如何力挽狂瀾,成為五福老人,而年輕時用公務員職業擔保救郭子儀一命的李白,又如何活在自己的世界,甚至錯投陣營,差點送命,我們到底是像蘇東坡一樣才華橫溢又被一貶再貶,最終留下面對困苦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吃貨的偉大發明,還是應該學習晏殊一樣融入體系,成為頂尖的存在,成功地閒得發慌,在自家小院裡喝酒填詞,感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回到當下,疫情,改變了工作的方式,做生意的途徑,短視頻快速崛起,直播飛速發展,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我們的知識結構,思維侷限,或許,今天的我們就是另一個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人。

括號裡可以填種種職業,大家自行腦補。

或許,我們並不是小楊過,蠶婦,也不是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我們很難遇到郭靖大俠,也沒有掃地和尚的終極指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換個角度,換個視野,重新審視一切,哪怕最終找不到仙人,也能留下一段傳奇。

如李白,杜甫,高適這三個可愛的詩人,為了一個偉大的“夢”,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浪漫主義精神,相約一起跋山涉水,找神仙,找丹藥。

神仙在哪裡?我不管,作為一個蠶婦,儘量的打怪升級吧,或許,機緣巧合,突然出現一個郭靖大俠呢。

把唐詩宋詞比做《九陰真經》,一燈大師就實在太重要了,到底我們的一燈大師在哪裡?請關注黃島主,我們慢慢分解,一起穿過漁樵耕讀的防線,找到大師,讓他指點迷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