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戏剧是一门兼具文学性、纪实性和艺术性等特质的总体性艺术。受时间、地域、文化等差异的影响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上世纪70年代以前,荥阳一带孕育并流行着一种名叫“笑伞”的民间歌舞小戏,它融音乐、舞蹈和戏曲为一体,节奏明快,唱词打趣、动作滑稽,是荥阳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2008年,荥阳笑伞被列入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笑伞”,别名秧歌,是荥阳长期流传的一种融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它起源于隋朝末年,乃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寨义军)在荥阳一次战役(大海寺之战)的艺术演化。相传,当时瓦岗军攻打荥阳屡战不克,于是他们乘正月十六玩花灯之机,巧扮成民间舞蹈艺人,边唱边舞混入城内,然后里应外合,一举攻取荥阳城,取得了大破隋军主力张须陀的决定性胜利。“笑伞”就是当时瓦岗军当时扮演社火的表演形态,流传至今,其中主角就是由程咬金扮演的。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笑伞历经五代,北宋、金、元、明、清许多朝代而不衰。到了民国时期,尚有民间艺人走乡串镇,进行演唱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笑伞”作为文艺表演形式,也加入宣传和文艺活动队伍,只是在唱词上更换成不同的内容。笑伞源自农民起义英勇机智反抗暴政的史实,展现了中华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劳动人民的创造力。该表演活动既可使群众自娱自乐,也可以根据演出的需要,酌情加入唱词、唱段,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其表演的独特性,丰富了民间文艺艺术宝库。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笑伞”主要分布在荥阳的东部和北部。每年正月初七古庙会、正月十五玩花灯时演出。表演时由五个演员配合;一个老人身着长衫、执花伞(饰程咬金),其余四人,两男穿侠士服装,击手鼓。两女穿着艳丽,敲小锣。表演时载歌载舞,每一节过后,说一段滑稽快板,快板内容可随时抓词,形式古朴,节奏明快。因此,“笑伞”在荥阳代代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笑伞”传唱最多的是反映百姓农事的《四季谣》,唱调属于民间戏曲小调与方言融合的变种。

四季谣

正月里来正月正,长板坡前赵子龙。

怀中抱定皇太子,杀退曹操百万兵。

二月二来龙抬头,千金小姐抛绣球。

绣球单打吕蒙正,寒瓦窑里出诸侯。

三月里来三月三,昭君娘娘和北番,

思念父母泪连连,眼望南方好辛酸。

四月四来四月八,奶奶庙里把香插。

婶子大娘都跪下,留下四辈好看家。

五月五来是端阳,大麦小麦齐上场。

牛板把士都上地,撇下四辈好翻场。

六月六来热难当,二妹独坐象牙床。

手拿罗扇还显热,想起四辈拱麦秸。

七月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织女会把牛郎见,双双相见泪连连。

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

家中老少都跪下,四辈不跪月不圆。

九月里来秋风寒,想起四辈没衣衫。

奴家有个小棉袄,换换领袖叫他穿。

十月里来到冬天,天气越来冻又寒。

奴家冷了有火烤,四辈冷了把谁找。

十一月来下大雪,红绫被子暖不热。

伸腿不如圈腿睡,想起四辈好孤单。

腊月里来整一年,四辈回家要盘缠。

奴家给他二百钱,好让四辈过个年。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在民间传唱至今的笑伞“《哄儿小调》,唱段文词风趣幽默,是以快板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哄儿小调》

闲言无事下北坡,新坟没有旧坟多。

新坟头上顶白纸,旧坟头上蒺藜窝。

赤抹肚孩儿逮蚰子,蒺藜扎住他的脚。

这手薅那(个)手摸,疾疾扎的就那么多,

往西看 日头落,蛤蟆叫唤鬼吆喝。

狼出窝(克)往小孩的脑脖窝。

非遗“笑伞”——荥阳独有的别样秧歌

(来源:荥阳市档案局 司俊贤搜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