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首批“出艙”的醫護人員結束隔離 重返崗位

浙大一院首批“出艙”的醫護人員結束隔離 重返崗位

結束隔離休養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醫護人員在安吉餘村種下“感恩林”。拍友 夏鵬飛 攝

3月15日,湖州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首批走出負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他們剛剛結束為期2周的隔離休養,手拿鐵鍬、鋤頭等植樹工具,在村口的一片空土地上種下了櫻花、梅花、杏樹等80餘棵樹,並將其命名為“抗疫感恩林”。這片“抗疫感恩林”與餘村現有的“院士林”“生態林”交相輝映,成為醫護人員這段不平凡的戰“疫”經歷的見證者。

“回家一定要先給家人一個大大的擁抱!”浙大一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帥琴葉說,自己2月15日準備“進艙”前,臨時給10個月大的兒子斷了奶。在重症監護室“戰鬥”時,因為忙碌,每天她只能匆匆跟兒子視頻。因此,隔離期間,帥琴葉除了補覺、鍛鍊身體、看書寫論文外,早中晚都要準時跟兒子視頻。

“隔離休養的頭兩天,無事一身輕,一天睡12個小時,把缺的睡眠都補回來了。”浙大二院的增援醫生董樑告訴記者,在負壓病房工作時,精神壓力比較大,既擔心病人情況變差,也擔心自己會被感染。隔離休養的這2周,緊繃的心態一下放鬆了,感受到了久違的愜意。不過放鬆了幾天後,閒不住的董樑開始給自己找事情:雲辦公:做科研、看病人的資料等。有空時,他還給兩百多位聽眾上了“網課”。結束隔離後,董樑終於見到了分別一個多月的11歲女兒。所有的思念都被融化在父女之間的一個擁抱中。

浙大一院口腔科醫生汪麟此次疫情中“意外”上陣。“口腔科停診後,我就‘進艙’了,先後在疑似病房和重症監護室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隔離休養期間,大家都對我們特別好,其實我們跟其他在一線抗疫的各行各業工作人員一樣,也是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汪麟說,此次疫情之前,自己從未離開過10歲的兒子那麼久,以至於兒子都在視頻裡開玩笑說,媽媽看起來有點陌生了。“2周的隔離休養,讓我們身心都得到了放鬆,已經迫不及待準備回來投入工作。”

記者瞭解到,這些剛剛結束隔離休養的醫護人員,今明就準備重返自己原本的工作崗位,開始新的“戰鬥”。

浙大一院首批“出舱”的医护人员结束隔离 重返岗位
浙大一院首批“出舱”的医护人员结束隔离 重返岗位浙大一院首批“出舱”的医护人员结束隔离 重返岗位
浙大一院首批“出舱”的医护人员结束隔离 重返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