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未成牛未死,巧遇洞天巧安身

記得咱們說過張景元他們村子名字的事情嗎?

他們村叫牛王廟,隔壁的村子叫牛角川。牛角川盛產鐵礦,兼有其他金屬礦。兩個村子共倚的一道山嶺叫牛王嶺,嶺上有一座廟,叫葫蘆廟。

我以為是福祿廟,因為本地土話的緣故在歲月裡慢慢變成了葫蘆廟。

結果還真不是。小廟原本就是葫蘆廟。傳聞早些時候的葫蘆廟也不是葫蘆廟。

這個早些時候被張景元斷定在明朝末年,村子裡的人講這個故事的時候說是清朝以前。

張景元斷定明末是有根據的,因為這個關於地名的故事跟他這一派的祖師有關。他的祖師就是明末的時候來這裡定居的。

明末的時候牛王嶺也不叫牛王嶺。但是在這嶺上葫蘆廟的地方住著一戶人家。

仲夏的某一天一個老道人敲開了這戶人家的門。

老道士想在這戶人家的水井邊上種顆葫蘆,並要拜託這戶人家照看。

依照山裡人的淳樸自然是有求必應。於是葫蘆籽就在這戶人家的水井邊順利種下。但是老道人有個要求,這個葫蘆藤有點特殊,只結一個葫蘆。葫蘆掛上藤之後只需要每天打水的時候澆一下就好,其他無需理會。

最重要的是這葫蘆冬天也不會凍死,不用管,更不能摘。這戶人家自然答應下來。

眼看著葫蘆籽慢慢發芽,慢慢長成偌大的葫蘆藤,慢慢開遍了葫蘆花,但偏偏只結了一個葫蘆。

這戶人家早得了道士叮囑,自然不會大驚小怪。只是眼看秋去冬來,天越來越冷,時時瞅著枯藤上掛著的葫蘆怪可憐。

這年冬天特別冷,尤其到了三九天的時候,可以說是滴水成冰。終於在一天的清晨裡,這戶人家的老婆子實在覺得葫蘆要凍壞了,就把它摘了回來。

轉眼到了第二年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時節,老道人又是不期而至。

隔著籬笆院子,他遠遠就看見井邊只有枯藤一根。望望山下不知何處的風景,心裡道聲可惜。可也沒說什麼,依舊從容跨步而來,推開柴扉笑眯眯地跟這戶人家的主人打招呼。

主人家知道道人是來取葫蘆的,趕緊請道人進屋,讓老婆子倒水,自己翻身上坑從箱子底下取出了那顆青不青黃不黃的葫蘆。邀功似的跟道人講去年三九天氣冷的雞和狗都在野地裡立不住腳,自家老婆子實在擔心葫蘆給凍壞了沒法子交差,就摘了回來。

老道人無法,只道,葫蘆還不成熟,摘得早了。但天意如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也勸這戶人家不必往心裡掛懷,只說自己大概是機緣未到。

然後便告辭出門走了。

第二天早晨的時候,這戶人家慣常下地回來吃早飯,但聽得西南方向一聲巨響,然後便看見一頭缺了角的黃牛搖搖晃晃騰雲駕霧沿山嶺而來,又氣喘吁吁地一路逃去。片刻後氣急敗壞的老道人端著個破葫蘆便追至門前,口中說著沒事沒事,又追黃牛去了。

後來,聽早晨下地回來有幸目睹的人說,有一頭黃牛精每隔幾天便會出現在山下去河裡喝水。恰巧被一個降妖伏魔的道人遇見,想要收妖除害,但是黃牛跑的快,轉眼就跑出去十幾裡地。

老道士祭起一個青不青黃不黃的葫蘆,遙遙一指,便向黃牛打去。

黃牛就勢一歪頭,便想用牛角去嗑飛葫蘆。但是葫蘆蘊含法力強大,一招便將牛角撞斷。但是葫蘆也裂成了幾塊。

黃牛除了斷一隻牛角,其他基本無礙,大概是撞的緊了,頭暈。只得搖搖晃晃向老巢跑去。

最神奇的是那隻被撞斷的牛角,顯然不是死物。掉在地上後停也沒停就竄進了地底下。

其實凡人不知道,黃牛一生一直當法器祭練的便是這牛角,可以說是黃牛的本命法寶。現在法寶被毀,黃牛也受創不輕。

可畢竟因為葫蘆沒長成的原因,讓黃牛精逃跑了。

後來人們漸漸發現黃牛喝水的地方風水格外好,於是陸陸續續便有人從山上搬下來,在那裡定居,慢慢形成了一個村莊。大概是懾於對黃牛的恐懼,定居的人在村子裡建起一座牛王廟,專門供奉黃牛精。但是現在牛王廟早就毀於歷史,只是村子依舊叫牛王廟村。

牛角竄掉的地方也被人發現此處鐵礦充盈,還伴有其他金屬礦藏,於是來這裡開採鐵礦石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也形成了定居的村落,起名叫牛角竄,但是竄字不大好聽,就改成了川。

山上的那戶人家知道那葫蘆的事情,也是愈發後悔摘的早了。後來他家也隨著遷到了山下,老房子被改成了葫蘆廟,供著那隻沒成熟且短命的葫蘆。

本來事情就到此為止了,但是幾十裡外更往西邊山裡的一個村子遭了蛇精侵害,據說蛇精有丈八身長。讓村子裡的人建廟供奉,可是廟才建好沒幾天,丈八巨蛇就被一個騎著缺角黃牛的老道給斬了。斬蛇之際村裡人聽得清楚,老道唸了丈八巨蛇的罪狀。

其罪是人間顯聖稱神立淫祠。

但是村子裡的廟沒拆了,而且村名也改成了丈八苗村。只是丈八苗也在後來的歲月裡毀去了。

這時人們才知道老道士沒有打死黃牛而是降服成了坐騎。

以上是民間的故事,繼續往下就是張景元學藝的道觀裡記載的典故了。

黃牛確實逃回了老巢,但是這個老巢不是普通的地方。至少以老道人的道心都差點興奮的走火入魔。

黃牛的老巢在一處洞天之中。

何為洞天?

自然生成於地下的洞府,因其近乎自成一界的特性被稱為洞天。

洞天的神奇之處在於明明處在深深地下,卻有黑夜白晝。幾乎不在現實之中,但又明確地撐大了地球的體積。算是假有之天,實有之地,其中神奇玄妙不足以用文字一一道來。

洞天或大或小地零散分佈在地球上,有的互相勾連,有的彼此隔絕,有的層層相疊,千奇百怪。

大的洞天是有史記載的王屋山洞,週迴幾萬裡。但這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崑崙山洞,除了主洞天還勾連十幾個大小副洞天。就是主洞天的面積至今都無人得知。

小的洞天就更多了,像黃牛居住的這個,週迴也就一百多里。還有比這個小的,像屋子大小的或者僅能容納一個人或一直雞的洞天。

人類對於洞天的開發利用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人類文明的高光時刻。

遙遠西方的八卦城被毀,但是文明沒有斷絕,就是因為此城有上下兩座,雖然地面的毀了,但是洞天裡的八卦城完好無損。

兩河流域及古埃及文明被毀之後,其中一支不是向西去了麼。他們一直走到今天的中美洲,在經過千年的發展後集體遷入了洞天之中。

因為先天鎖靈大陣的緣故,地球表面的靈氣已經很淡了。甚至鎖靈陣已經不再將靈氣往洞天裡吸收。但是洞天裡的靈氣就濃郁的過分了。所以地表的人類要想更好更快的修煉,想要修到更高的境界,最好的辦法是在洞天中修行。

洞天雖多但是難覓,一是洞天太隱蔽,找到不易;二是但凡找到的都是有主的,不是這門這派的人,休想進得去。

所以現在能明白老道人的興奮了吧。此處洞天完全沒有人為的痕跡,是黃牛精的地盤。

老道人此後就跟黃牛精打打停停,反正也不下死手,這麼時間一長這一人一牛反倒是建立起不錯的感情。

最終這一人一牛和解,老道人以指點黃牛精修行的代價換來洞天的居住權。

洞天之內和洞天外面沒有什麼不一樣,洞天外的山是什麼樣子的,洞天內就是什麼樣子的。北方山勢單一,所以洞天也不甚美麗。如果不是洞天內靈氣濃的都氤氳成霧了,老道真以為一穿而過之後還是外界。

洞天內像是綿延了一段黃牛領的樣子,山下是一片谷地,此時郁郁青青長滿了莊稼和雜草。山腳有一間茅屋一間牛棚,不用說這是有主洞天。一條小溪彎彎曲曲自房前繞過,消失在蔥鬱的莊稼雜草間。

黃牛告訴老道士,此間原主人是個叫天權子的道士,黃牛原先就是跟著他修煉的,後來天權子羽化之後,黃牛無人教導,野性漸生,忽一日撞破洞天入口後便醉心於世外的大好天地和母牛。

難怪老道士感應不到洞口人為的痕跡,一度以為洞天無主。

老道士在茅草屋子裡找到了先主人的遺蛻,整理了他的遺物,並計劃擇吉日挑一處風水好的地方建一處廟,將遺蛻供起來。

既然此處就是以後的洞府了,老道士便開始了慢慢的規劃。

老道叫劉太真,是龍門派第九代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