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隴縣工業發展的幾個黃金階段

隴縣史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阪而得名,是陝西省西部的一個邊陲縣。東臨千陽,南接陳倉,西北部與甘肅清水、張家川、華亭、崇信、靈臺五縣毗鄰。寶中鐵路和204省道貫穿全境,為陝、甘、寧“三省通衢”和邊貿重鎮。

陝西隴縣工業發展的幾個黃金階段


隴縣水資源豐富,同時林地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長焰煤、石灰石、大理石、晶石墨、石英石、磷礦石及鉛、鋅、鉬等礦產資源藏量充裕,為工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其中隴縣工業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為隴縣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個階段:近代隴縣工業的誕生和興起。1938年,“新隴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現在的東風煤礦),標誌著隴縣近代工業的起步。1947年春,西安西華火柴廠遷來隴縣。到1949年7月隴縣解放前,隴縣除煤礦和火柴廠兩個半械化生產工業企業外其他行業都是獨資經營的小手工業作坊匠鋪,涉及釀酒、縫紉、金屬製造、鐵器製造、皮革、焰火紙炮等16個行業,120戶。

第二個階段:是國家“一五”重點建設時期(1953—1957年)。從1953年起,經過合營、改造、轉為國營企業等形式,先後組建了隴縣竹器生產合作社、隴縣五.一木器生產合作社、隴縣尚鞋合作社、隴縣公私合營順興酒廠、地方國營隴縣機磚廠、隴縣鐵器業生產合作社等企業,形成了釀造、鍛造及手工工業基礎,這是

隴縣工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發展

第三個階段: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進入六十年代後,寶雞被國家列為國家三線建設重點地區,使隴縣工業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次高潮。這一時期,共有12戶工業企業在隴縣建成投產,包括隴縣電池廠、陶瓷廠、印刷廠、水泥廠、化工廠、防雹器材廠等地方國營企業,使隴縣在能源、建材、化工等新興工業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這也是隴縣發展的黃金階段。

隴縣在這三個階段經濟發展非常好,當時稱為寶雞地區工業強縣,當時主要以工業為主,同時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狠多附加產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但是進入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後,隴縣工業發展遇到問題,在市場經濟下。隴縣很多企業管理理念落後,缺少專業人才, 很多企業領導由於不懂管理,很多企業創新不足,導致銷量不好, 比如隴縣最著名的水泥企業,神泉水泥廠。原料就在工廠邊上還虧損,現在還被當作笑話來講,90年代後期很多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好倒閉,很多場地閒置,也沒招商引資,到現在很多工廠空置多年。工業的落後使隴縣步入了貧困縣行列多年,後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總體經濟發展不好。

現在走在隴縣大街上,那些曾經的工廠有的還在,比如隴縣酒廠、隴縣塑料廠、隴縣電池廠等等,只有東風鎮的煤礦還在生產,其他的幾乎不見了, 造紙廠和水泥廠由於環保關停,陶瓷廠也關門,現在隴縣只能作為原料產地,為其他企業提供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