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飛的”去上班不再科幻,飛行汽車將在迪拜試運營

當早高峰排在長長的車隊後面聽著此起彼伏的喇叭聲,當被人流夾雜著擠進地鐵時,你是否也會突發奇想,要是能夠像科幻電影裡那樣,出門上班直接打個 “飛的” ,就不用受這樣的苦了。

1940 年,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曾說:“記住我的話,一架飛機和一輛汽車的組合即將問世。”

當時的福特,曾因這句話而遭到眾人嘲笑,但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驅動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已經可以讓 “飛行汽車” 從科幻漫畫中飛上我們城市的天空。


“打飛的”去上班不再科幻,飛行汽車將在迪拜試運營

據美國智庫 Frost&Sullivan 近日進行的城市空中交通研究發現,迪拜是較為適合飛行出租車運行的城市,預計飛行出租車將於 2022 年在迪拜開始運營,到 2040 年將以約 46% 的複合年增長率擴大到超過 43 萬輛。

摩根士丹利發佈的研究也顯示,到 2040 年,飛行出租車市場價值可能會達到 1.5 萬億美元。

不得不說,出門坐飛機,體驗飛行上班,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前在一些科技公司和投資機構的驅使下,具有變革意義的空中交通競賽也已經開始。

會飛的汽車,不再科幻

早在 2017 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交通局就曾宣佈,迪拜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載客無人機運營的城市,預計 2030 年空中出租車將佔到迪拜全部交通工具的四分之一。

據悉,迪拜 “飛行出租車” 採用的機型是中國自主研製的 “億航 184”,這也是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億航 184 在四個懸臂上安裝了八個螺旋槳,採用純電動方案,時速可達 100 公里/小時左右。

當然,這架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也存在著諸多限制,比如其內部僅能夠承載一名成人乘客及隨身行李,並且續航只有 50 公里左右,也就是說,飛半個小時飛機就沒電了。

2019 年 10 月 22 日,德國公司 Volocopter 一架外形像無人機一樣的 18 旋翼兩人座飛行出租車,在新加坡濱水區進行了飛行測試,飛行了大約 2 分 30 秒。

雖然這種類似小型直升機的出租車擁有無人駕駛技術,可以自主飛行,但出於安全考慮,在測試過程中還是搭載了一名飛行員。

無獨有偶,2020 年 1 月 7 日在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上,現代和優步發佈了一架概念電動飛行出租車 S-A1,其飛行里程可達 60 英里(100 公里),巡航速度可達 180 英里/小時(290 公里/小時),最多可搭載 4 名乘客。

此前,優步旗下飛行業務 Uber Elevate 已經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貝爾(Bell)和波音子公司 Aurora 等傳統航空領域巨頭合作,但該業務負責人表示,“現代汽車是我們在全球範圍內製造乘用車經驗的第一家汽車合作伙伴。”

Uber Elevate 負責人埃裡克・埃裡森(Eric Allison)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相信,現代汽車有潛力以當前航空業前所未聞的速度打造優步空中交通工具,以高產量、高質量生產可靠的飛機,從而降低乘客出行的成本。”

無論是億航 184、還是優步 S-A1,只是飛行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小小縮影。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製造和投資公司將目光轉向飛行汽車這一新興產業。行業分析專家認為,未來十年,這個市場可能會逐漸發展成熟,並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


“打飛的”去上班不再科幻,飛行汽車將在迪拜試運營


龐大的市場潛力

如今,豐田、Uber、現代、空中客車和波音等企業已經許下了將要實現飛行汽車載人的承諾,按照他們的描述,連接城市中心和郊區的空中汽車,將能夠在 1000 英尺 - 2000 英尺的高度以每小時 180 英里的速度巡航。

科幻般的空中交通場景,似乎即將照進現實。

不僅如此,從風投支持的初創企業到出行巨頭優步,再到大型汽車和航空公司,各方已經摩拳擦掌,急於在這個新興市場站穩腳跟,投資者們也正為其商業化投入大量資金。畢竟飛行汽車的實現,將極大地顛覆現有城市交通的格局,並大幅降低交通運營和維護的成本。

在摩根士丹利研究公司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最新發布的一份藍皮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動駕駛飛行汽車的投資是如何加速增長,以及這對乘客旅行、軍事和國防應用以及貨運和包裹運輸的未來有何影響。

報告預測,到 2040 年,自動駕駛飛行汽車的總目標市場將達到 1.5 萬億美元,更為樂觀的預測是市場規模將達 2.9 萬億美元。

“超高效電池、自動駕駛系統和先進製造工藝等許多技術的交叉,正在這個領域催生出一股熱潮,” 摩根士丹利全球汽車和共享移動研究團隊負責人亞當・喬納斯 (Adam Jonas) 表示。

雖然飛行汽車的想法可能看起來很神奇,但事實上,該技術領域所需生態系統的相關技術都已經發展得近乎完善了:軍用無人機已經存在多年,電動的自動垂直起降車輛 (VTOLs)正在試運行;物流領域無人機包裹遞送也正在積極測試中。

同時,電池、人工智能和衛星通信方面的進步也在擴大飛行汽車實現的可能性。這些技術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加上投資者們大量的資本注入,一定會加速自動電氣化的城市空中交通的發展和成熟。

“我們認為城市空中交通運輸的生態系統的發展是非常長期的,需要預先進行資本配置、測試和開發,”Jonas 說。而事實上,飛行汽車正在以此方式悄悄孕育:航空航天、國防部門一直在進行相關投資,初創企業吸引大量資金,大型科技巨頭也積極參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甚至在 2018 年 11 月也參與了該領域的競爭,他們資助了一項讓參與者在模擬的具有挑戰性的城市環境中演示一架能夠搭載至少一名成年乘客的無人駕駛飛行汽車的行業競賽,以希望能夠加快城市空中交通的發展,並向公眾展現對這項技術的信心。


“打飛的”去上班不再科幻,飛行汽車將在迪拜試運營


空中交通的第一步應用

有航空公司提出,無人機的潛力很大,它們能很好地為公司或者消費者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而貨物運輸可能是飛行汽車的第一步應用。因為相比較其他方向而言,空中無人貨物運輸所需的技術壁壘較低,而且監管障礙較少。

而且無人機貨運的優勢還在於,能夠改善農村等交通不發達地區的包裹遞送服務,降低運輸成本和減少城市地區的擁堵。

當前,各家郵遞公司都在爭先恐後地尋找 “最後一公里” 的送貨解決方案,比如鼓勵顧客自己去商店或貨櫃取貨。負責北美運輸行業的股票分析師拉維・尚克 (Ravi Shanker) 表示,無人機和 VTOLs 可能就是最後一英里(last-mile)快遞挑戰的解決方案之一。

過去幾年,美國聯邦航空局和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也採取行動,支持空中交通的商業發展,併發布了專門的指導方針來規範小型飛行汽車的試飛。

專注於美國航空航天領域的分析師拉爾瓦尼表示,“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電動、共享、自動垂直起降的飛機或其他大型無人機在國防和飛機租賃領域的發展機遇。該市場可能會以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的附加產品開始,類似於目前直升機的運作方式,之後,它們可能會轉變成一種性價比高、省時的中短途旅行方式,並最終從汽車和航空公司手中奪取市場份額。”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認為,到 2040 年,自動駕駛飛機可能會很普遍。目前電池技術、處理和計算能力,以及先進的複合系統都與 eVTOL 飛機制造領域有著多多少少的技術重疊。

但限制仍然存在,主要與電池和推進技術有關,到目前為止,很少有電池驅動的無人機能夠攜帶超過 10 磅的重量。另外,降低成本,降低噪音,創造出本質上可以懸浮的飛機,而不是通過滑行來起飛,也是關鍵的考慮因素。

不過,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並不認為技術將成為最終的限制因素。Jonas 表示,圍繞這項技術的監管和社會擔憂考慮將需要趕上這項技術本身的發展。正如預期的那樣,解決安全問題將是監管機構的首要任務。

德勤航空航天與防務業務主管萊恩伯格(Robin Lineberger)表示,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創建一個系統,在正常和惡劣天氣條件下管理市政空域,並建設小型機場等實體基礎設施,以支持頻繁的起飛、降落和飛機充電過程。他認為 2035 年 “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日期,屆時將會有一個完善的監管審批框架,擁有數以千計的運營車型。”

除了可能會給交通行業帶來一場革命,Jonas 認為,“城市空中交通還代表著基礎設施、車輛管理、軟件、硬件和內容方面的商業機會,就像自動駕駛汽車的機會一樣。” 自動駕駛飛行汽車的生態還將涉及傳感器、電池、飛行汽車部件和軟件系統,以及監控交通、提供網絡安全等部門。

總的來說,報告認為飛行汽車的發展只會受到想象的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