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得高分之:在家怎樣讀課本?

事實上,我們通常容易記憶的是事件(一堂課或一本書)的開頭與結尾,而中間大部分被遺忘,這造成了記憶所學知識的困難,而這正是我們頭腦的記憶事情的方式。因此,這樣的記憶行為將刷新你今後的課本閱讀方式。

大多數同學認為在大學期間最難的部分是閱讀課本。每個人都可以讀完課本,但是真正記住你所讀過的內容是很難的,特別是有些很難或很厚的書本。不同的閱讀習慣有不同的記憶效果。

舉個例子,同學A閱讀時經常會忘了大部分知識點。她坐在家裡或者圖書館花了90分鐘閱讀。第一個10分鐘,她會記住很多她閱讀的東西,因為這段時間裡,她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而在最後10分鐘,你可能已經很累了,但是這段時間也是你記憶最多的部分。因為你知道很快就要結束了,所以你集中注意力,記的更牢。而有多長時間的中間部分呢? 70分鐘。這段時間裡,你的思緒亂飛,沒有集中注意力。所以90分鐘的閱讀時間,實際上只有20分鐘的閱讀內容是有效記憶的。相信大多數同學都有這樣的經驗。

同學B有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第一,一次閱讀時間30分鐘。30分鐘聽起來不是很可怕,即使不愛閱讀的人,大概也可以坐30分鐘。那麼根據前面的理論,同學B至少有20分鐘的有效閱讀時間。第二個秘訣,30分鐘的閱讀時間結束後,休息5分鐘。這5分鐘做什麼也很重要。推薦在這5分鐘裡,做簡單的拉伸,減少長期做姿帶來的身體不適。休息的5分鐘裡,最好不要做的事有看網頁,查郵件,刷微信,看電視,小睡。因為做了這些,可能一個小時以後你還在‘休息’。5分鐘以後,繼續30分鐘的閱讀,一直循環,完成90分鐘的閱讀。這90分鐘裡,有60分鐘的有效閱讀,30分鐘的效果較差的閱讀。很明顯,同學B的閱讀時間一樣,但記住的內容更多。

既然中間部分的閱讀是無效的,我們為什麼不只留頭尾呢?這樣可以100%記住所有閱讀的內容。Too naïve ,任何事情都有中間過程。而30分鐘已經儘可能縮短了中間閱讀時間。

同學C可能有更好的閱讀習慣。她閱讀25分鐘,剩下的5分鐘做什麼呢?複習前面25分鐘的閱讀,因為重複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條件。學習課本最好每天有10分鐘的複習時間,而不是一週,或一個月後的總複習。另外,睡前複習是一個有效的記憶方法。

學習的內容不同,記憶的方法也不一樣。說說定義和詞彙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每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的語言,我們需要記憶非常多的定義和詞彙。我所知的記憶定義和詞彙的最好途徑是閃卡。但是你會正確使用閃卡嗎?我們製作閃卡時(下次有時間會講講製作閃卡),通常正面是詞彙,背面是它的定義。如果你只是看著詞彙,背出定義就結束了,那麼你在考試中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分。因為我們的學習不是簡單的記憶,更需要理解。

下面是更好的使用閃卡的方法。我們背出定義以後,請在問問自己,每個定義中出現的詞語我們理解了嗎?我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定義嗎?我能給這個定義舉個例子嗎?如果你能做完這些,那你基本掌握了這個定義。

正確的學習方式:

1. 逐字記憶課本上的定義。

2. 瞭解定義中每一個詞語的意思。

3. 用你自己的話重述定義。

4. 舉例子。


考試得高分之:在家怎樣讀課本?

by Scott Young

推薦書籍:《Learn More Study Less》(《如何高效學習》) (加)斯科特.揚(Scott Young), 作者通過快速學習,可以一年完成MIT 四年33門課程。要知道通過MIT的課程不僅僅是隻閱讀課本就好,更需要深入的理解。這本書有228頁,作者首先解釋了整體學習的原則,以及如何將該策略整合到您的學習努力中。接下來,討論了十幾種具體的策略,你可以立即開始使用,以提高閱讀速度,更好地記憶,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此外,作者還提供了六個可打印的工作表,這些工作表將指導你應用書中講授的技術,並提供案例研究包,其中包括有關不同學生如何運用書中講解的思想來應對困難的考試和課程的演練。非常建議讀英文原版,據說譯本加入了很多譯者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