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一带一路”平行经验的分享与湾区发展的机遇

于今:“一带一路”平行经验的分享与湾区发展的机遇

于今:“一带一路”平行经验的分享与湾区发展的机遇


作者名片: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

《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杂志特聘专家

于今:“一带一路”平行经验的分享与湾区发展的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纳入成果文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从蓝图规划发展到初具雏形。80多家中央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的3116个项目,对外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万个工作岗位。“一带一路”是我国,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分享自身发展经验的重要国际倡议;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机遇,离不开向世界著名湾区的学习。一是主动分享发展经验;二是积极学习发展经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是《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出的明确要求。港珠澳大桥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缩短了三地距离。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对提升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创立了完整的大桥工程决策体系,对未来大湾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此外,4月初,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沙田镇的过江通道——南沙大桥建成通车。

为什么要提这两座桥呢?是因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出行那么便利,这是我国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的一个主要经验之一。

2019年2月份,美国加州州长纽森正式宣布放弃修建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高铁项目,这条历经11年运筹论证的高铁项目最终流产。反观港珠澳大桥,同样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已在2018年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基础设施建好了,资本、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才能流通无阻。在这里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两座桥和美国的高铁案例是想说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以及非洲国家而言,有多少个十年可以等待呢?可以去论证呢?我们的改革开放用了两个十年的时间,我国的贫困人口就从2.5亿下降到4210万,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不是等来的,而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无论从珠三角时代还是到现在的湾区建设,都下了大力气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带一路”是一种平行经验的分享。那么平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不强加给你。在大湾区建设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你只要学就能学会,就会有效。那么,反过来,我们看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怎么为发展中国家“开药方”的,它们实际上是用工业化后期或工业化完成后的一套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比如,发达国家在援助非洲过程中推行私有化等,把自己在工业化进程中都没用到的东西却非要强加给非洲等落后国家学习,用这种并没有成功先例的发展经验,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肯定会出问题的。

于今:“一带一路”平行经验的分享与湾区发展的机遇


举个例子,大家都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知道金庸的武侠里,内力基础才能决定能否练就上乘武功。在《天龙八部》里有一节,梅、兰、竹、菊四姐妹带虚竹去灵鹫宫后殿,探究破除36洞72岛的生死符之法。梅、兰、竹、菊说天山童姥允许她们到40岁时,每年允许进入一天练习墙壁上的武功,但虚竹带她们一同进入,她们一开始喜出望外,兴奋异常。但是,进去一学就受了内伤,差点全身瘫痪,幸赖虚竹及时相助。原来,她们内力不够,无法练这些上乘武功,但虚竹不同,他是在有了无崖子传授他的70年内力、以及得到了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功力后,才使得他学习“天山六阳掌”这种上乘武功、游刃有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发展中国家应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习适合自己的发展经验,否则超越发展阶段太痴迷欧美的“上乘武功”极有可能受内伤,有“全身瘫痪”的风险。

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以及一些来自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平行的、可触及的经验,来实现工业化和跨越式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影响的不仅是我们国家,更是影响着“一带一路”这样一个跨区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途和命运。

当然,我提到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仅是硬件方面,也包括软性的政策、制度、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我认为,这样基于中国发展经验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恰恰是当代发展中国家,应当下大力气学习和参照的理论。那么,新结构经济学提出了两个核心点,一是“有为政府”,二是“产业政策”。大湾区既有“有为政府”的积极推动,又有“产业政策”的丰富经验,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会大湾区的这两条根本经验,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对世界、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贡献。

那么,我们就只分享经验,不需要学习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三大湾区,哪个湾区是最值得学习的呢?武功学习讲求“宁学一手熟,不学千手生”,宋代的沈括也说,“人之于学,不专则不能,虽百工其业至微,犹不可相兼而善,况君子之道也。”讲的就是要瞄准一个方向学透、吃透,专注才能干成大事。比如乔峰的一招降龙十八掌打遍武林,段誉的六脉神剑所向披靡,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名扬天下。

我认为旧金山湾区有可借鉴之处,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是要素禀赋类似。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一样,拥有广阔的土地、持续不断流入的外来人口,在本国都位于第一的区域经济总量,都是制度改革的引领区和高科技发展的重地,人才资源集聚、产业政策密集、教育资源丰富。

二是发展定位一致。在《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战略定位包括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任何其他湾区都不能堪此楷模。

三是发展前途光明。对我国来说,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借鉴旧金山湾区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那么,应该在哪些重点问题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呢?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措施就不提了,我提三点容易忽略的地方:

一、推动教育发展是影响科技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旧金山湾区有着享誉世界的两座名校,一是斯坦福大学,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两个学校,每年平均贡献了硅谷超70%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源和创业项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也有雄厚的教育实力,以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中山大学等为代表的湾区高校,正是大湾区崛起的重要力量。可借鉴两所世界名校在鼓励创新创业、拓展创新网络、激发学生从0到1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二、加强软实力建设是吸引全球人才汇聚的法宝。软实力建设往往比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来得更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有旧金山湾区无可比拟的城际铁路、高铁网络,但还可提升多元文化互动融通等软环境建设。我们需要加强软环境建设,想国际人才之所想,急国际人才之所需,以人为本,才能不断吸引国际人才包括国内的人才来创新创业。

三、降低交易成本是决定创新创业成败的关键。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科斯曾提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如果深入研究旧金山湾区,就会发现极低的交易成本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一个创新创业想法,不需要经过太多波折,太多资金担忧,就能顺利得到现实检验或落地执行。一个创新创业公司,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不需要去各地参会社交,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就能以最快效率完成交易,这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我建议:

一、发挥全球华侨的重要作用,成立全球华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途光明,商机无限。这离不开全球华侨抓住机遇参与和融入湾区建设,发挥自身人力和财力优势,积极推广和吸引资金、人才落户大湾区。

二、打造粤港澳“智谷”即智库产业园区。智库产业以智库、高校、科研、金融为载体,以“智库产业园区”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打造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构建以“智库+”为核心的智库产业新体系,即“智库+政府决策”“智库+高端人才”“智库+高端产业”“智库+金融市场”“智库+科研应用”。因此,打造澳门智库产业园区,将形成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科研应用创新驱动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这无论是对“一带一路”、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成立“一带一路”葡语国家智库联盟。前年,我给澳门一份建议,成立“一带一路”葡语国家智库联盟。澳门可以发挥“一带一路”与葡语系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打造一个“一带一路”葡语国家智库联盟,提供一个谏言献策、同谋湾区建设发展的平台,为促进“一带一路”与葡语系国家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五通”建设,以及加强与第三方国家国际合作方面做出贡献。

(本文为于今在澳门会议的演讲,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