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納蘭驚夢/文

去年不安分的馬東“跨界”做了檔《樂隊的夏天》,意外成為了那個夏天最為火熱與燃情的網綜之一,新褲子、痛仰、旺福這些成軍超過20年的老樂隊,更是喚醒了許多步入不惑、為生活壓力所迫男人們的久違激情,以至於節目被戲稱為“中年老男人的春藥”。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昨天開播的《我們的樂隊》,自然很容易被拿來取得巨大成功的《樂隊的夏天》做比較。但兩檔節目的差異就如同范瑋琪那首《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從節目形式與面向受眾天差地別。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雖然都是以樂隊這一形式為核心的音樂節目,但兩檔節目首先在節目邏輯上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樂隊的夏天》是不同風格的31支成熟樂隊,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角逐中國HOT5樂隊;而《我們的樂隊》是由謝霆鋒、蕭敬騰、王俊凱三位合夥人以公司化運作的形式,招募、重組、拆分、捆綁直到尋找到最為合適的樂隊組合。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簡而言之,《樂隊的夏天》就是成熟樂隊根據命題作文來battle,最終通過比賽來奠定江湖地位,以及定位自己在觀眾心中受歡迎的程度;而《我們的樂隊》的樂趣則在於對未知樂隊風格的不斷探索與打磨,更接近於“樂隊養成”的概念。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得益於一波又一波的團綜,現在觀眾對於“養成”概念的接受程度已經很高了,《我們的樂隊》應該也是基於這種大背景下確定的方向。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或許許多人並不能get到玩樂隊的樂趣,其實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了同一個愛好扎堆在一起,共同為同一個夢想而奮鬥的過程,也正是“玩音樂”的最真實寫照。它不是KTV裡跟著原唱的照本宣科,而是跟隨自己真實想法的創作與創新。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第一期節目的主線邏輯也相當清晰:合夥人篩選ACE位,再ACE敘述樂隊風格並且匹配團員,而《我們的樂隊》前半程的看點其實就藏在這個過程之中:其中既會有相似類型ACE之間的battle,譬如已經出現的葉子和謝霆鋒“迷弟”王立鑫之間的“暗戰”;還會有成團過程中的不斷磨合、試錯、衝突直到最終的融入。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顯而易見的是,團員們磨合過程中必不可少會出現理念上的矛盾,方向上的矛盾,乃至各個細節上的衝突,這些都有可能演化和放大成節目中的戲劇衝突。

《樂隊的夏天》是中年人春藥,《我們的樂隊》是年輕人的優樂美嗎

但音樂本身就是沒有標準的,尤其對於肆意張狂玩音樂的年輕人來說,在摩擦中尋找出適合自己、適合市場的音樂風格,打造出具有潮流指向性年輕樂隊,才是《我們的樂隊》所希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