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是这样说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是继《战争与和平》之后,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为世人奉上的第二部鸿篇巨制。这部小说的缘起很有意思,是由于他听闻了他的一位远房姑姑安娜女伯爵卧轨自杀的消息而有感而发的。托尔斯泰的小说题材,从来都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托尔斯泰画像


托尔斯泰家族的姓氏是沙皇赐予的,因为他的祖上护驾有功。所以,托尔斯泰本人就拥有伯爵头衔。他的父亲尼古拉·托尔斯泰伯爵参加过1812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曾被法国军队俘虏。后来,他父亲以中校军衔退役。


到了他父亲话事的时代,托尔斯泰家族已经衰败。因此,他父亲尼古拉对于终身大事的唯一选择就是,寻觅一位能带来丰富嫁妆的贵族千金。后来,尼古拉与相貌平平的富裕的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托尔斯泰居住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就是他母亲的嫁妆之一。也就是在这里,他写出了这部《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


很不幸,托尔斯泰的母亲因产后疾病而死(他的妹妹幸运地活了下来)。当时,托尔斯泰才不到2岁。接着,在托尔斯泰14岁左右的时候,他父亲也突发疾病,死在了圣彼得堡的大街之上。这一连串的打击,对托尔斯泰的性格和人生态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托尔斯泰与三个哥哥以及一个妹妹被几位姑姑轮番抚养,直至长大成人。后来,在分割家产时,托尔斯泰得到了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这里,是托尔斯泰的伊甸园,也是最终安葬他的地方。


托尔斯泰本人,经历过不愉快的大学生涯(未拿到文凭)。他曾经浪迹于喀山、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社交场合,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对于一位年轻的伯爵来说,在当时的俄罗斯,这样的声色犬马和有失检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是被鼓励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年轻时的托尔斯泰


生活颇为不顺的托尔斯泰,从大学退学后,加入了俄国军队。他参加了争夺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表现英勇,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后升为中尉)。他在战地发回的关于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报道,使得他爆得大名,也得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青睐。


退伍后,托尔斯泰进入了圣彼得堡以及莫斯科的文学家以及艺术家的圈子,与屠格涅夫等人成为了朋友。1862年,已34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与比他年轻16岁的沙皇御医之女索菲亚小姐结婚。此后,他修身养性,退隐到美丽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过上了安定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托尔斯泰与夫人索菲亚在一起


在托尔斯泰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农奴制已经被官方宣布废除了。不过,昔日的贵族群体,对此重大的变故,也产生了激烈的分歧和争论。同时,被解放的农奴,也处在踌躇观望之中。这一段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


做为贵族阶层的一员,托尔斯泰深受卢梭、伏尔泰、叔本华等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影响。托尔斯泰一边开办农奴子弟学校,一边进行了艰难的解放农奴(他拥有几百名农奴)的大胆尝试。与此同时,托尔斯泰也开始思考那些困扰自己已久的所谓的终极问题。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安娜·卡列尼娜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通过描述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浮沉,托尔斯泰实际上是在拷问世间的人们,同时,也是在拷问他自己。如何评价贵族卡列宁与安娜之间的婚姻生活?如何看待安娜与青年军官沃伦斯基的偷情?显然,这里面充满了自私、虚伪和不幸。这些个令人唏嘘的人间悲剧,托尔斯泰见得多了。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世俗的?还是基督教意义上的?爱情是自由的吗?托尔斯泰认为,爱情不能仅仅是充满肉欲的和不顾一切的,因为,不计后果的爱情属于完全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以前就是那样)。而以自我为中心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双方的毁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沃伦斯基


那么,与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相对比,列文与吉蒂的浪漫爱情当中,有没有托尔斯泰自己的影子?显然,聪明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窥探到一丝丝端倪。列文对其哥哥的死亡的彷徨,对沙皇俄国贵族阶层的没落的不安,还有,对已解放农奴的暧昧态度...... 如此林林总总的情节,都脱胎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亲身经历。


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托尔斯泰的内心感受是极其复杂的。他性格孤僻,特立独行。他一方面,内心充满人文关怀,而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自身贵族身份的高傲。他可以与农民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又忌讳他们“粗鲁”的身体触碰。


安娜·卡列尼娜时代的俄罗斯,实际上,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正在经历中的俄罗斯。托尔斯泰的眼光不仅仅落在安娜的身上,他真正感兴趣的是人类永恒的道德标准。可是,如何才能达到责任、情感、真诚、美满、幸福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呢?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如是说

托尔斯泰一家


列夫·托尔斯泰本人的选择是远离尘嚣、退隐乡间。他与妻子一共生育了20几个小孩,也为俄罗斯和世界奉献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的巨著。通过他的上千万字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试图解释他对人类幸福的理解。


在面临一个社会的巨变,或者是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的时候,往往最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托尔斯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发人深省的,所以,他的文字不朽。相比之下,那些单薄的情绪的宣泄,那些痛苦的怨艾,也许可以风靡一时。不过,其文字也一定与其作者一样被历史所湮没,因为其生命力是短暂的。


人的幸福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而家庭的美满又代表着什么?另外,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呢?在《安娜·卡列尼娜》当中,托尔斯泰做出了他自己的独特的探索,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这些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解答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