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领路人|我是“中国饭碗”的一粒米

我是“中国饭碗”的一粒米

文|张 霄


2008 年,举国欢庆奥运。而黑龙江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孩却因为父亲病重毅然决定辍学回乡创业。凭着对农村、农业的热爱和艰苦付出,她从一个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农业高级经济师、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黑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她就是“致富领路人标兵” 张芳。

致富领路人|我是“中国饭碗”的一粒米

张 芳

张芳本是乡村飞出的“金凤凰”,在怀揣梦想、激情昂扬的大学期间,她正努力充实自我,想要展翅翱翔。不料父亲突然病重,需要她回乡照顾。祸不单行,家中又突遇另一严重打击。沉重的遭遇眼看就要压垮这个还不足 20 岁的女孩。经过思想斗争,张芳毅然辍学, 返乡创业。因为从小受父母从事粮食贸易的熏陶,她对农业、农民、农村有着深切的情怀,深谙民以食为天的道理,选择了农业创业。

10 余年来,张芳根植黑土地,她的事业由从事粮食贸易发展到拥有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期间,她经历过三九天货车高速公路抛锚多个小时,手脚冻得起了冻疮 ;也经历过南方 粮食贸易市场粮贩的无理讹诈, 被困他乡;还经历过顶着严寒,凌晨随车收购粮食;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到南方各大粮食集散市场寻找客户,拿着记事本一笔笔记录交易明细……终于,凭借着黑龙江“大农业”、东北“大粮仓”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自己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努力,再加上国家的好政策,张芳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企业从做粮食贸易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她也从一个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现代化农业企业的领军人。

现在,张芳在五常、双城、哈尔滨,先后组织成立了3家大型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在黑龙江省内建立种植基地25处,种植土地达 17.3万余亩。和粮农业有限公司300余种东北农特产品畅销国内,出口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吉尔吉斯斯坦等13个国家。2018年11月,采用人工插秧、人工施肥、人工除草以保护植物不受一点污染的“和粮稻花香大米”走进“外交部——黑龙江全球推介活动”现场 , 作为伴手礼,走向世界200多个国家。

致富领路人|我是“中国饭碗”的一粒米

张芳在合作交流会上

企业还建立了一物一码农产品绿色安全追溯系统。不仅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基地种植、病虫害、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用料等,而且每个基地、每袋大米都有唯一可溯源的识别码,每个商品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 ID”,实现了质量可控、问题可究、责任可追。

做到国内畅销、出口国外,张芳并不满足。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她主持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建立起1500 平方米的杂粮种植资源研发和深加工实验室,与清华大学、黑龙江农科院及东北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选聘20余名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专业团队,用创新、健康的思维,开展资源优势研究、加工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研究、膳食营养研究及粗粮饮食文化研究等。

经过日夜研发与市场调研,和粮农业杂粮膳食代餐粉全面推出。在农业发展新思路指引下,张芳坚持以农业种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互联网+农民+合作社+仓储+生产+消费者”为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田间地头,同时将国外先进的农业研发、生产技术引进国内。

张芳深爱着养育她的这片黑土地,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她积极带动企业所在地50公里辐射圈下岗再就业、农民季节性就业,先后跟随省财政厅、省人大扶贫队到贫困县、贫困村,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村合作社全部所产杂粮,帮助农民脱贫。目前,已连续4年带动共计6700余农户增产增收2600余万元。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张芳先后拿出400余万元用于教育卫生事业以及修路、建桥,支持农村水利事业及农村扶贫。她主动吸纳贫困学子来公司实习,免费提供三餐及住宿,先后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香港树人大学等建立校企实训基地,每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几十期、超过1500人的实习、实训机会。

在当选黑龙江省青联农业界别主任后,张芳成立农业促进会,引领带动416名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改变种植模式。她建立培训班,带领大家用互联网模式把黑龙江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卖上了好价格。创收让大家建了加工厂,办了公司,盖了新房,买了轿车,当了老板。

张芳时刻牢记习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殷殷嘱托,努力实现着建设中国“大厨房”,让全国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绿色粮食的梦想,当年的“金凤凰”终于在龙江黑土地上展翅翱翔。

致富领路人|我是“中国饭碗”的一粒米

张芳和乡亲们在田地里

一种一苗守品质,一物一码保安全。张芳怀着对农业、农村、粮食特殊的情怀,选择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发展农业一、二、三产相融合全产业链道路。正如她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的颁奖词说的一样,她不忘初心,为中国饭碗、农业发展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

立足黑土大粮仓,心怀三农报国志。为让国人放心端起饭碗,不畏创业艰辛,坚守青春梦想,建设安心厨房,开拓粮食市场。从来幸福源于奋斗,向来巾帼不让须眉。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

校审|刘朱婴 李 军

终审|姜万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