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芳,银川老巷子“山河湾”走出的国家女篮中锋

山河湾,宁夏银川市解放西街紧靠鼓楼的一条老巷子。

据老辈人讲,解放前这里居住着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下九流”,大多是以出卖苦力为生的穷苦人,或者是有些手艺的鞋匠、皮匠、裁缝等,山河湾号称银川的“贫民窟”。

山河湾,巷子分前巷、后巷、中巷,巷内拐着7道弯,分着5道叉,似迷魂阵,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

巷子出口较多,主要有东出口到“糠市”,西出口到“米粮市”,南出口到“西大街”。

解放后,虽然人们当家做了主人,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山河湾仍然是处在闹市中的“贫困区”。

除五六十年代一些单位盖了些土木结构的职工宿舍、一座二层楼的小学校(十五小学)和巷子东口一座七十年代初盖的三层青砖简易楼外,整个山河湾大多还是老房子,土房连成了片,真可谓是“墙上能长草,房上能赛跑”。

当年我家住在山河湾前巷16号的一个大杂院里,一住就是近20年。

院子里还分前院、后院和旁院,互有狭窄的通道,住着十几户人家上百口人,热闹的似“七十二家房客”。

陈月芳,银川老巷子“山河湾”走出的国家女篮中锋

那时,在巷子里经常见到一个大个子女孩,人们惊叹,这丫头小小年龄咋就长得这么高?

她7岁上小学一年级(十五小学)就跟老师一样高,因为个头太高,经常受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嘲笑与戏闹。

她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中国女篮运动员陈月芳。

她的家就住在山河湾,离我家大约70米。

陈月芳1963年出生,回族,父母都是普通人家。她家的6个孩子中,只有年龄最小的她个头出众,12岁就长到1.80米, 15岁身高达到1.96米,是当年山河湾居民很熟悉的少年大个子丫头。

陈月芳的叔叔当时是兰州军区男篮队员,看到侄女个头高的出奇,就劝说她的父母,让她报考银川少年业余体校,被录取了后,她开始和一帮初中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1976年,13岁的陈月芳身高已经接近1.90米,叔叔觉得不能让她继续在业余体校训练了,就热心的向兰州军区女篮推荐了陈月芳,兰州军区女篮看中了她个头高、年龄小、潜力大,觉得可以考虑。

1977年,不满15岁、个头已达1.96米的陈月芳,加入兰州军区女篮,开始了她的篮球生涯。

陈月芳,银川老巷子“山河湾”走出的国家女篮中锋

左一为陈月芳

据《篮坛追思录》记载,15岁的陈月芳虽然没有篮球训练基础,但她肯学习,当时兰州军区女篮教练曾总结过她的两点可贵优点:一是肯吃苦、能吃苦;二是好胜心强,不服输,这正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月芳从零开始,苦练基本功,进步很快,逐步展现出自己的威力,成为球队的中流砥柱。

1980年5月,全军篮球联赛中,陈月芳作为兰州军区的女篮主力中锋发挥十分亮眼,曾在一场比赛中独得惊人的59分,帮助球队拿下了本次赛事的冠军。

陈月芳因此一鸣惊人,也借此顺利的进入了八一女篮,开始参加全国甲级联赛。

平时的刻苦训练和各种大赛的磨砺,使她迅速的成熟起来,她不负众望,作为八一队的主力中锋,帮助球队获得全国女篮甲级联赛的冠军。

1981年3月,陈月芳被调到国家女篮,短短的四年时间,她完成了飞跃式的“三级跳”,从此开始挑起了国家队的内线大梁。

1981年9月,中国女篮出访巴西的比赛中,她个人单场拿下了20多分,这是陈月芳在国际篮坛上初次露面,引起了各国女篮的注意。

1982年亚运会,陈月芳的高度优势和篮下技术,帮助中国队击败韩国队,拿下了亚运会金牌。

1983年女篮世锦赛,是中国女篮首次出现在世界大赛舞台上,陈月芳在最后时刻凭借身高的优势篮下强攻,追平了比分,为中国队赢得了加时赛取胜的机会,最终中国女篮获得第三名,陈月芳在本届世锦赛中场均贡献15.9分,为中国女篮夺得季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4年,陈月芳以主力队员的身份随中国女篮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与队友合作勇于拼搏使中国女篮获得奥运会第三名的好成绩。

陈月芳,银川老巷子“山河湾”走出的国家女篮中锋

每逢重大比赛,只要陈月芳出现在赛场上,观众席上马上就会发出一阵惊叹声。

成年后的她,身高已达2.08米,不仅是中国女篮的第一高度,在世界篮坛上也仅次于身高2.10米的前苏联女篮中锋谢苗诺娃。

球场上陈月芳是当仁不让的内线“霸主”,生活中的她十分低调和单纯,队友郑海霞回忆说: “作为职业球员,平时打比赛转战全国各地,她从不上街,球场、宿舍两点一线,生活中的她像一个天真、单纯的大孩子”。

前中国女篮队长宋晓波曾和陈月芳在赛场上是一对好搭档,两人一内一外,配合十分默契。

宋晓波回忆说:“别看她身材高大,基本功也非常扎实,技巧运用很娴熟,而且她的身体足够强壮,在掩护时总能把对方防守球员挡在身后,为我提供良好的进攻空间”。

1985年,由于健康的原因,22岁的陈月芳早早地告别了篮坛,此后被查出脑血栓等病症,住院治疗。

1990年,陈月芳入选新中国篮坛坛50杰。

2000年9月,陈月芳病重期间,被转入兰州军区总医院,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躺在病床上的陈月芳仍然牵挂着正在参加悉尼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们,为中国队的金牌得失而牵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她对陪护的医护人员说,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与病魔苦苦搏斗,只不过是想把奥运会的转播看完,最后再为中国体育加油。

9月18日,37岁的陈月芳去世了,临终前还身穿当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时那件印有“中国”二字的蓝色运动服。

陈月芳,银川老巷子“山河湾”走出的国家女篮中锋

陈月芳 丛学娣 郑海霞

陈月芳年少时的家——山河湾,九十年代初进行了危房改造,似乎是一瞬间,山河湾里一座座五颜六色的高楼拔地而起。

新修的巷道宽阔、平坦,成丁字型前后贯通,高级小轿车出入山河湾,给山河添了新景。

昔日山河湾的居民们早已满面春风地住进了宽敞、明亮、上下水便利的新楼,享受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晚年生活。

坐落在山河湾的第十五小学已翻盖一新,红色的教学楼,昭示着山河湾走进了新的时代。

陈月芳,银川老巷子“山河湾”走出的国家女篮中锋

当年陈月芳就读的小学如今旧貌换新颜

山河湾的居民们,时常想起从小巷子里走出去的那个大个子丫头陈月芳,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为中国的篮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值得人们追思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