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浅说易懂“姓和氏”的区别


传统文化——浅说易懂“姓和氏”的区别


定义试译:姓和氏都是宗族血亲关系的代号。

姓和氏的概念本不同,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姓和氏的区别:

1、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

姓,原本指的是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而氏则指的是父系血缘关系。

夏商周时期(秦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是用来“明贵贱”;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两者的作用不一样。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世袭统治制度逐渐衰落,氏族社会所建立起的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姓、氏差异渐渐模糊。

秦汉时期,姓与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记载:“秦灭六国,子孙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姓,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秦主宰中原后,贵族逐渐没落,平民地位得以提升。平民可以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因此,现在查询姓氏起源时,会出现一个姓有多个起源的现象。

2、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所以贵族有姓、有氏,有名;平民有名,但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

3、姓是婚姻嫁娶的重要依据。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反映了古人朴素的优生理念。同姓之人通婚被视为禁忌,这一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了四千多年。直到现代,这种传统才被逐渐打破,但是许多地方民间仍然不赞成同姓通婚。随着氏族制度的没落,姓在事实上趋于消亡,而氏与姓渐趋混淆;

传统文化——浅说易懂“姓和氏”的区别

4、女人的姓比名重要。尤其是有贵族身份的女人。区别婚前待嫁女子,在姓的前面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姜、仲姜、叔姜、季姜。今天明白了,孟姜女乃是姜家大女儿。

区别嫁后女人,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在姓的前面冠以自己所在国的国名,如: 齐姜、晋姬、秦嬴;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的前面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如: 秦姬、江芈、苪姜。

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的前面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 赵姬、孔姬、秦姬、棠姜;死后在姓的前面冠以配偶的谥号,如: 武姜、昭姬、共姬、文姜、敬嬴;

5、男人的氏是地位和身份的体现。

诸侯以受封国的国名为氏,如齐环(齐灵公)、宋王臣(宋成公)等。卿大夫及其后裔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屈完、解狐、羊舌赤等。以所居的地名为氏。如东门、北郭、南宫、百里等。

以官名为氏。如卜偃、司马牛等。以技艺为氏。如巫、陶、甄等。以祖先的谥(shi)号为氏。如胡、戴、召等。

结语: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种族符号,不少姓,如姜,姬、姚等,都加有女旁,这就是按时曾经的母权社会,在后来由于种族繁衍,分支较多,分散开来,部落也开始逐步增多,每一支都有一个符号为特殊标志,这就是氏。

《通鉴.外纪》中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姓和氏是有联系和区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