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故事】深受啟發,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說“是”。

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表達的是一剎那的靈感、感受和想法,並沒有打算付諸行動。

而99%的家長在這時,會用“孩子會立刻行動”的思維,思考事情的可行性和結果。

這時雙方的交流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孩子的感受和需要都是有原因的,我們越肯定它,孩子會覺得被接納、被允許,他越會做出理智的判斷和行動。

反之,我們忽略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直奔行為層面。只會限制孩子的格局,用我們狹小的包容力限定孩子的可能性。孩子不會心悅誠服。


接下來分享幾則實例小故事

1.一天,媽媽和兩閨女去買東西,兩閨女都說肚子餓了,想吃東西。

妹妹說:“媽媽,我好想喝豆奶,好想喝三瓶,可以嗎?”

媽媽回覆:“可以,沒問題。”

姐姐問:“哦,那我也要喝三瓶可以嗎?”

媽媽回答:“好咧,沒問題。”

妹妹繼續問:“那我可以喝5瓶嗎?”

姐姐跟著喊:“我也要喝5瓶!”

媽媽笑著說:“只要你們不覺得肚子漲,喝得下,可以,沒問題!”

兩姐妹高呼:“哦耶!媽媽萬歲!”

兩姐妹高高興興地來到平時最愛的豆奶店。一人拿一瓶豆奶,喝完了。

接著又過去拿第二瓶。第二瓶剛喝幾口,兩姐妹同時說:“媽媽,我們等會不要豆奶了。”

媽媽問:“哦,2瓶夠了嗎?”

兩姐妹喊:“夠了夠了,足夠了!”

孩子要的是被看見,被支持,被滿足的感覺,而不是真正要喝5瓶豆奶。


【育兒小故事】深受啟發,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說“是”。

2.三歲時,兒子指著天上的月亮,喊道:“媽媽,我要月亮,我要月亮!”

孩子要月亮,媽媽真的辦不到啊!

但是,媽媽沒有否定兒子,反而開心的說:“哇,寶貝想要天上的月亮,這個想法真的太棒了。讓我們想一想,怎樣可以實現這個願望?”“追月亮!“

於是媽媽和孩子追著月亮跑,時而又看到月亮在追著他們走,“哇,月亮在與我們追逐嬉戲。”

做媽媽的,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總想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遇到不能滿足時會糾結,怕傷害孩子,內疚自己沒有能力。


【育兒小故事】深受啟發,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說“是”。

3.早晨叫兒子起床,兒子煩躁地喊沒睡好不想去上學。

媽媽拉開窗簾,過去親親兒子的額頭,說:“是的,是的。”邊說邊幫他穿襪子。

兒子意識已醒,“媽媽,困死了,我要睡覺,不去上學了。”

媽媽說:“是的,你不想去上學。”手上繼續幫他套衣服,他的身體開始配合。

見媽媽不上他的套路,兒子睜大眼睛強調說:“媽媽,我說的是不!上!學!”媽媽說:“是的,媽媽聽到了,你很困,不想上學。屁股抬一下。”說著,幫他穿好了褲子,一邊拉他起身。

兒子不死心,坐著說:“媽媽,我是認真的。”媽媽說:“聽到了,你是很認真講的。去刷牙吧!”

接著進入上學模式。

用“是是是”應對“不不不”是最好的方式,心理上認同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是是是,你是對的。行動上依然按照約定的做,是是是,我們可以做到。


【育兒小故事】深受啟發,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說“是”。

4.兩歲的妹妹看見哥哥津津有味地吃零食。著急地問媽媽:“媽媽,我可以吃哥哥的零食嗎?”

媽媽笑著回答:“當然可以,我的寶貝!等你長得像哥哥一樣高就可以吃了!當時媽媽買多多的給你,好嗎?”

妹妹走到哥哥跟前,打量著哥哥的身材。脫口而出:“好!我準備和哥哥一樣高了!”

媽媽重複並引導:“是的,寶貝,妹妹要吃多多的飯菜,快快長高!”

妹妹興奮地說:“好!到時候我有多多零食,還可以像哥哥一樣背書包上學了!”

過程中,媽媽沒有打壓妹妹的想法,而是一直順著她說。並且終於自己的初衷:這麼小的孩子,不想讓她吃太多零食。

妹妹不僅享受了對零食美好的期待,並且收穫了長高個、快點上學的原始動力。

這裡有一個內心的底線:妹妹即使真的吃零食,媽媽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有這樣的底線兜著、包容著,所以媽媽說出去的話輕鬆而堅定。輕而易舉引到“不吃”的結果上。


【育兒小故事】深受啟發,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說“是”。

5.一天晚上,兩歲的女兒說:“媽媽,我要吃蘋果。”那時孩子已經刷完牙了,媽媽不願意這時候給女兒再吃東西。

媽媽說:“哦,你想吃蘋果呀,媽媽知道了。我給你畫一個大大大大的蘋果,放在你面前,你就抱著它吃啊吃。”一邊說一邊用誇張的動作比劃著。

女兒聽了很興奮,眼睛放光,忘記吃真的蘋果。

催著媽媽:“你趕緊給我畫呀!”

媽媽就假裝畫了一個大蘋果放在她面前。女兒假裝吃起來,好開心。


【育兒小故事】深受啟發,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說“是”。

心法為大,智慧自生!

1、用替代物品、替代行為滿足孩子的突發奇想。

2、多用肢體語言,和孩子多做肢體接觸。身體能傳遞的愛是語言的百倍。

3、內心不慌,穩穩地掌控全局。

對孩子來講,父母對他說“是”,等於全世界對他說“是”。

長大後,他擁有更高的格局,不僅能對父母說“是”,同樣可以對全世界說“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