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岳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很多人都能把它倒背如流。但你可能想像不到,“先憂後樂”的名篇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大搞“政績工程”、橫徵暴斂聚財的官員身影,不免讓人更感到“先憂”的沉重。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隨著名篇《岳陽樓記》的千古傳誦,重修岳陽樓的巴陵太守滕子京(宗諒)早已家喻戶曉了。其實歷史上的滕子京並不像范仲淹開篇寫的那樣上任僅一年即“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考之以史籍,滕子京其實是一個嚴重經濟問題的“大老虎”。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滕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元昊反,知涇州。……仲淹薦以自代,擢天章閣待制,徙慶州……御史梁堅劾奏諒,前在涇州費公錢十六萬貫,及遣中使檢視,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賚諸部屬羌,又間以饋遺遊士故人。宗諒恐連逮者眾,因焚其籍以滅姓名。仲淹時參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論奏不已,復徙嶽州。——《宋史》卷303《滕宗諒傳》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這段傳記記載了滕子京之所以謫守巴陵郡的原因。原來滕子京在涇州任職期間,”費公錢十六萬貫“,其中數萬下落不明。此事由監察御史梁堅揭露出來,朝廷遂派出調查組前往調查。滕子京已把錢分給了”諸部屬羌“及”間以饋遺遊士故人“了,面臨朝廷的調查,滕採取了銷燬證據的手法。范仲淹在朝廷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之職),卻不待查明事實真相即兩上奏章,”力救“滕子京,對朝廷的司法調查“橫身擋之”,從而滕得以只降官一級,對這一庇護行為,蘇洵在給歐陽修的信中寫道:”近者葛宗古、滕宗諒、張元所用官錢鉅萬,復有入己。惟範公橫身當之,皆得末減。“(見費袞《梁溪漫志》卷八),因此歐陽修也認為此案”無可恕之理,無可贖之功“(《論葛宗古等不當減法摺子)。在御史中丞王拱辰的一再上奏之下,滕貶謫到了遠離京城的嶽州,然而重大的經濟問題卻不了了之了。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滕子京貶謫到岳陽後,是不是一年以後(”越明年“)嶽州即被他治理成”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呢?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事實完全相反。這時候,湖南境內已潛伏著巨大的危機,農民無衣無食無法生存,只得揭竿而起。朝廷派員前往鎮壓時,又枉殺了大批無無辜百姓,虎口餘生的生活更是慘不可言,靠吃野菜充飢。可見《岳陽樓記》所說的乃是虛假的溢美之辭。范仲淹曾以其生花妙筆寫下的應酬文章達幾十篇之多。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我們再來看看滕子京是怎樣重修岳陽樓的。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對此有較詳細的記載: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滕子京知嶽州,修岳陽樓,不用省庫銀,不斂於民,但榜於民間有宿債不肯償者,獻以助官,官為督之,民負債者爭獻之,所得近萬緡,置庫於廳側,自掌之,不設立典案籍,樓成,極雄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焉,州人不以為非,皆稱其能。”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滕子京是搜刮民脂民膏來重修岳陽樓的,“自入者亦不鮮焉。”這次的手法比較巧妙。債主把無法收回的爛賬的債權獻給官府,滕子京利用官府之力收債,得了近萬緡錢。這筆錢由滕子京親自掌管,旁人不得過問,又不設立賬冊,雄麗之樓落成時,滕子京的腰包也是鼓而又鼓了。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滕子京極善宣傳造勢,工程甫一竣工,立即給當時全國最負盛名的大V歐陽修、范仲淹二人寫信求文。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歐陽修由於不瞭解滕子京的為人,就按照信使所呈圖樣和口述,寫了一篇《偃虹堤記》,說堤壩如何重要,如何雄偉,最後還為滕子京的貶謫鳴不平,稱其大材小用。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而此時的范仲淹已由京成貶居河南鄧州,接到消息後迅速趕到岳陽,寫成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此記一出,振聾發聵、影響很大,滕子京的政績也就隨之蜚聲政壇、達到聖聽,而文章背後的歷史真相也被全部掩蓋了。

揭一揭《岳陽樓記》背後的故事

滕子京早已作古,但其遺風猶存,且似乎於今為烈。很多官員也像滕子京那樣長袖善舞、左右逢源,不難想像,在冠冕堂皇的幌子下,掩蓋著的究竟是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