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男生女生各自有不同的特點,這是孩子們都比較熟悉的,孩子們都能答得上來,性別、樣貌、聲音等等。

男女生不同,那我們對於男女生各自有什麼固定的期待,比如男生就不能穿裙子,不能留長髮等等。

有些孩子會問,那老師重男輕女算是刻板印象嗎?

我解釋說,嚴格意義上是的。中國有些父母重男輕女是因為他們覺得以後女兒嫁出去,常年會不在家裡陪伴自己,就有所謂“嫁出去的女兒,跑出去的水”。男孩是把媳婦娶進門,覺得會陪自己,父母就覺得養老有保障。

但其實呢,這是父母對孩子的刻板印象,對男生和女生的狹隘的理解,其實男女都可以很孝順,現在交通很發達,回家也很方便。

但有些父母還改變不了想法,恰好是說明刻板印象會對我們生活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儘可能不要被刻板印象所束縛。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男女生各自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咱們男生力氣大,可以幫我們搬東西。比如咱們5班泯錡同學,老師有一次提著桶打水的時候,他就幫忙幫老師提到9班教室,說,“老師,你怎麼能提這麼重的東西,我來吧。”

老師聽了之後特別感動,這就是利用男生優勢在幫助老師,而且他很貼心、很善良

這時候有女生上臺舉手說,自己覺得跟男生相處更好,男生比較粗線條,女生比較想得多,容易會鬧矛盾。

我說,其實是這樣的,恰好說明男女雙方各有優勢,比如女生可以在更像男生一樣,遇到事情不要想太多,男生也可以像女生一樣,更細膩一點,這樣就不會在別人生氣的時候,自己跟沒事人一樣,這不是咱們傳說中的直男嗎?

這不就是各自有長處,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嘛

但這個時候,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有些人過去優秀,可能會出現我們青春期懵懂的情感。當我們過於關注某個人,我們可能就會被吸引住。我們會覺得自己有點“喜歡了”。

但親愛的們,這其實並不是愛情。

這個時候,有萌新說,“老師,你是在教我們談戀愛嗎?”(哈哈,當然不是)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1.懵懂情感與愛情之間距離

真正的愛情除了這上面的欣賞還需要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和擔當。

責任與擔當需要一些基礎,比如物質上:要有錢。他能夠為我們的感情買單,而不是依賴於家裡的錢。在這裡要注意:花家裡的錢叫做“啃老”

所以呢,咱們現在青春期的好感呢,都不是愛情,不具備“有錢”這個前提。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有孩子們就留言說,“沒有金錢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

還有孩子問:“老師,那為什麼這麼多高中生談戀愛呢?

這啊,咱們要明確咱們青春期沒有自己錢哦,法律年齡也沒到哦,不屬於愛情啊,只是懵懂的情感。

至於高中生,他們也不叫談戀愛,沒有愛情哦。那為什麼還要這麼多,還不明白“愛情與好感”的區別,重要的是沒有上過周老師的課。(哈哈哈)

真正的愛情,哪怕我們長大了,也需要謹慎對待,慎重處理,否則是很容易遇到渣男渣女的。

所以,等你們長大了,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的時候,都可以跟老師聊聊,當然這屬於後話了。

那在我們描述中,大家發現愛情與懵懂的情感之間的差距嗎?

有孩子說還差8年,有孩子說還差錢,有孩子說還差責任與擔當等等。

2.懵懂的情感就不應該出現嗎?

那懵懂的情感與愛情差距這麼遠,它就不應該出現嗎?

不是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對別人好感的時候,這時候我們不要大驚小怪,是一種正常現象。

老師從小到大都對別人有過好感,比如小學的時候,我的同學,他成績特別好,而且為人很仗義。有一次我們三個班上實驗課,但是我們追趕打鬧,把實驗器材打碎了。

但那會老師就罵了他,他後來還跟我說,“不要在意,不要覺得內疚,沒關係,好好玩。”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當時老師就覺得,這男生怎麼這麼好呢?有點“喜歡”上了。

但是初中之後,我們沒怎麼見過面,再見就是以後的事情。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如今人家已經有孩子了,家庭美滿,而老師也已經結婚了。

像老師初中和高中的時候都對其他的男生有過好感,但老師發現其實這些所謂的“喜歡”不過是好感,要麼是自己做不到,要麼是自己太孤獨

我初一的時候做不到像有些男生成績那麼好,於是會覺得人家成績好,好棒哦。

但是,當我開始努力的時候,成績超越這些人的時候,我便會覺得,不過一般般啦。

所以,與其糾結這種“好感”倒不如好好奮鬥起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要求就會變高了,比如老師找的就是清華博士。

3.為防萌動,要拒絕和異性交流嗎?

青春萌動是正常的,當我們把這種萌動表達出來的時候,會引起同學、家長、老師等等的反應。

那這個時候,為了防止可能會出現的青春萌動,我們要拒絕和異性的交流嗎?

經過同學們選擇,有不少同學選擇是的。

但老師在這裡說,其實男女交流不見得是壞事,就跟咱們剛開始說男女生各自有優勢,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啊。比如我們解數學題的時候,咱們男女生的思維有差異,咱們可以共同探討,這樣我們學習就能提高了。

在這裡注意的是,我們內心坦蕩,舉止、言語得體即可。我們不會去單獨跟某位異性去做什麼,只要確保是公共場合即可。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我們拒絕一些不正當的交往方式,比如公開場合摟摟抱抱。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4.被表白了,怎麼辦?

我們已經知道了青春萌動正常,也會保持和異性之間的距離,但是並不是每位同學都會這麼想,如果我們面對有些人表白了怎麼辦呢?

比如案例:班長因為能力突出,被表白了,而且接二連三,我們能幫他出出主意嗎?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有孩子說,直接拒絕就得了。

我反問:那我們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拒絕嗎?能說你怎麼能這樣,影響我的學習,我可不喜歡你了。能嗎?

孩子們回答很真實,不能。

我問孩子:那我們應該怎麼拒絕呢?

有孩子慢慢上道,我們要注意場合,注意言語,還可以找我們的道法老師聊一聊,看有什麼好辦法。(哈哈哈,莫名被圈。)還有死活都不搭理對方等等。

其實孩子們大致能知道怎麼做了,拒絕、藉助外力幫忙,不與對方糾纏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小結

其實知識點的小結很簡單,兩框內容四句話,男女各有優勢,要避免刻板印象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孩子們怎麼操作與實踐。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孩子們要明確我們的目標,自己的未來。我們是奔著中考和高考,提高自己能力出發的。那些朦朧的情感,我們可以把它變成我們成長的動力,等我們更優秀了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切都變了。

也許多年之後,再來回憶曾經的好感,可能連對方的臉都忘記了。所以,親愛的孩子們,懵懂的情感很正常,但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親愛的,青春萌動,只是好感,那並不是愛情

最後,我開了嗓子,給大家唱了幾句作為結束:“太美的承諾因為太年輕,但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