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下的青岛“四新”经济|媲美熔喷布,“新材料口罩”诞生记

战“疫”下的青岛“四新”经济|媲美熔喷布,“新材料口罩”诞生记

青岛日报2020年3月14日3版

媲美熔喷布,“新材料口罩”诞生记

受惠490万减税红利,华世洁从工业废气治理向民用领域延伸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晓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被称为医用口罩“心脏”的熔喷布价格涨了十多倍。而在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只只淡蓝色的口罩落到传送带上,员工们熟练地分装、打包。这里,每天有20万只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被生产出来,用的是一种熔喷布的替代品——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战“疫”下的青岛“四新”经济|媲美熔喷布,“新材料口罩”诞生记

图为正在运行中的华世洁医用口罩生产线。

难以想象的是,华世洁此前从事的主业是工业有机废气(VOCs)治理。其实,生产口罩看似“半路出家”,但并非风马牛不相及。早在2012年,华世洁就成功开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无针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滤材制备技术,并用于工业粉尘过滤领域,但在民用领域,受制于产能、成本等因素并未大规模推广开来。而现在熔喷布供不应求,给了这种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机会。

医用口罩防护主要靠中间层的核心材料熔喷布,通过静电吸附颗粒物提升过滤性能。但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静电吸附能力会减弱,造成过滤效率下降。而这种可替代熔喷布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直径约100纳米,采用0.3微米粒径的颗粒进行测试,过滤效率可达95%以上。静电纳米材料不但可维持稳定高效的过滤效率,克服传统熔喷布在使用过程中过滤效率因静电耗散而不断降低的弊端,同时呼吸阻力较小,不易产生憋闷感觉。

有了媲美熔喷布的新材料,但要真正实现转产口罩的跨界,还需要高效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看似小小一个口罩,牵扯到原材料、生产设备、资质标准等诸多问题,并不比生产别的产品轻松多少。

对华世洁董事长郅立鹏来说,为破解这些难题,春节后的这段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他带领科研人员加班加点搞研发,第一时间研究新建口罩生产线的生产与技术可行性,经过科学研判决定投资数百万元,规划三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以及一条N95医用口罩生产线。华世洁还采用了自行研发的第三代无针头静电纺丝设备,极大提高了静电纺丝连续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生产出的纳米滤材可达到N95防护等级。

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生产线从研发攻关到顺利投产,华世洁仅仅用了20天时间,这得益于多年来积累的智能装备技术经验,也得益于相关政府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办理各项资质证明。目前华世洁已成功运行三条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生产线,日产量达到20万只。接下来,华世洁准备将医用口罩生产线扩大到六条,特别是在通过资质审核后,还将生产标准要求更高的N95医用口罩,为疫情防控工作再添助力。

“我们生产口罩是为了回馈社会,报答社会。”郅立鹏表示,“去年我们受益于减税降费,享受了490万元的减税红利,这部分资金为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回报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年陆续出台的各项疫情防控优惠政策更让我们增添了信心。”

对于华世洁而言,生产口罩也不仅仅是应急之举,疫情点燃了市场对新材料的新需求,而这正是从工业领域向更宽广的民用领域延伸的契机。华世洁已经瞄准室内空气净化材料、个人健康防护装备等市场需求,整合资源、打通链条,进一步拓展新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