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保险性价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衣食住行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于安全越来越重视,与之对应的是风险,比如健康风险、财产风险等等,保险公司正是一种经营风险的商业模式,理应得到长期的发展。但是在现实中发现很多人不懂保险,更不懂保险公司的价值。


在大众的眼中,保险公司似乎财大气粗,是一个暴利的行业,背负着资本的原罪。作为消费者,我们很容易站在保险公司的对立面。尽可能的提防保险公司给我们挖坑,尽可能小心保险公司多收我们保费。


所以,目前的保险市场会存在一个有趣的情况,由于大部分消费者、投保人,对于保险的专业性和了解度欠缺,但是心中会存在些许怀疑,加之身边的保险业务人员的渲染,会导致出现两类常见的阵营,相互对立。


所谓,保险性价比


  • 大品牌支持者
  • 性价比支持者

甚至,客观而言,不仅仅是消费者,连销售人员,目前因为屁股决定一切,多数也分这两大阵营,隔江而望。


所谓,保险性价比


净化保险环境,厘清争议点


我是学经济学出身,在探讨所有的经济模型之前,必须要强调一下「前提假设」,在没有外部限制和客观条件的情况下,任何的模型都没有谈论依据。

同样,我们所谈论的这个问题亦是如此。那我就先抛下观点,给保险环境正下名。


Q1

放心吧,多数产品没有坑,这个比例是99%以上!如果具体阐述下,我们需要明确下什么叫做“坑”?坑,叫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你一闷棍,有理说不出,想回头找理,甚至发现卖家都卷铺盖跑路了。


那你说,保险市场目前这种“坑”多么?隔壁街口的P2P是这个情形,但是放眼望去,整个保险市场,这种坑少之又少,几乎不见踪影!


为什么?核心还是「银保监」和「保险法」的公信力约束。

产品的讯息都是透明的不能再透明,怎么可能还有坑呢?


Q2

保险公司会不会跑路,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保险公司现在是没问题,但是20年后、30年后怎么样……类似这样的疑问,同样与Q1的阐述回答一致,不用多虑了,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各位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点击查阅之前的文章,保险业大公司和小公司 | 2019年中国寿险业原保费收入排行。


Q3

先不谈性价比的好坏、高低。我们先理清下事实依据,

同样/近乎相似的产品细节,价格上的差异究竟有多大?客观来说,如果取波峰波谷的话,差异100%是不为过的。通常中位数而言,差距30%-40%非常常见。


但跳出保险视角,你会发现任何行业、产品,也都存在这种现象。毕竟市场经济,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也很多。差异化也是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


所谓,保险性价比


谈一谈性价比


核心:追求性价比,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性价比,说到底是一个「营销概念」。而不是一个客观公正的「数据概念」。


谈论性价比的前提核心是,对于谁?

不考虑客户受众主体,性价比可能完全对牛弹琴。


所谓,保险性价比


受众本身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匹配不同的产品定位。


同样是「性价比」,客群A和客群B、客群C有可能是南辕北辙。甚至压根不符合它的需求。


可能看到这,您能慢慢感受到「性价比论」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那么「大品牌论」就更适合、更全面么?当然也不是!


因为这些单一论点都太偏激,压根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立场。客户是活的,想法是灵动的,如果想与之进行思维碰撞,必须要匹配客户的综合思维论点,而非简单粗暴的单一思维论点。


所以,看到所谓极致性价比、所谓的宇宙第一大品牌,我们都要理性看待,它并不是我们选择这款产品的唯一原因。


客户需求匹配分析


我们以买车为例,做下情景假设,我们就能明白,自己的需求喜好了!

所谓,保险性价比


车的功能、实现的作用与保险比较类似,宏观来看,都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只是在具体细节上各个品牌和产品有不同定位的细分。


真正成熟的市场,理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供给方有很多产品的产出,需求方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而本文就借着这个假设做进一步分析,看看消费者的需求匹配究竟是如何定位的。




我们根据最典型的需求五要素分析:


· 价格敏感

· 预算限制

· 品牌大小

· 功能需求

· 周边引导


来详细分析下,每种客群的需求究竟是怎么样的。


所谓,保险性价比

这类即是典型的「极致性价比」客群。


其实这类人群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较年轻」,没有太多的储蓄,还在为财富自给自足的初始阶段开始奋斗,稍微好一点成家立业,也背着房贷车贷,绝不是大手大脚过日子的人。


而这个年龄段,又恰巧是保险的刚需人群。尤其是刚成家立业,有了宝宝,保障意识和需求急剧攀升。需要立马配置一些基础保障,比如重疾、定寿、意外、医疗之类。


而恰巧的是,不管任何行业,「性价比」的主战场全部来自【互联网】。刚好又和「年轻」、「理性」的特质完美结合。所以这个组合在很多行业都产生了美妙的性价比化学反应!



所谓,保险性价比

「周边引导型」可能大家还不太好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就是,隔壁老王有了什么,说啥么好,你就也想要!


传统保险市场大都是这个客群的主要孕育所,群体年龄呢普遍也偏大些,以40-60岁人群为主力。


简单来说,假如你喜得贵子,保险业务人员提着几包尿布和婴儿玩具来登门拜访。不要慌,这些多半不是想和你聊什么保险,是想和你爸你妈聊。他们对于口头、周边讯息的接受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媒介。




所谓,保险性价比

这一类是目前白领阶级、社会中坚力量,占比最高的一类客群。


他们的需求比较平均和分散,明白自己要什么和需求什么。也有足够的筛选能力、辨别意识。而是否买单的核心则是,你提供的产品、价值是否能和他的需求进行配对。就像买车去实体店试驾,多多尝试,说不定就能找到他所喜爱的。


而且由于对预算和价格的不敏感,经常会出现,因为一点而选择全局的奇妙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偏好决定论”。这点在买车市场出现的较频繁,也较容易理解(保险产品由于太虚拟,此点的展现还不太明显),比如一位小姐姐,就是喜欢Benz的内饰和液晶大屏,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功能需求」的观感立马提升到顶峰。不用多想,如果买车,她一定会选择这款。



所谓,保险性价比


这一类品牌爱好者,往往是深度「品牌深度充值玩家」


要分析这个,可能比研究保险产品还要虚拟,还要难以琢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认可这牌子。但有一点共性,可以跟大家说道下,就是这种品牌控,希望的是从周边寻求「价值认可」。


希望所选择的品牌,能帮助他的周边认识到他,甚至对他的认知观感有所提升。最典型的就是「奢侈品作用」。


但由于保险比较隐私和低概率触发,所以这类客群的占比相较于买车、买奢侈品的行业占比少了很多。




所谓,保险性价比

最后来讲一讲「完美型」,这个虽然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有些挑剔,甚至是刺头。但如今的社会,其实这个客群占比不少。我个人也服务过不少这样的客户。


反正在他们心中,一定要买“最好”的那一个。但这个最好的评判标准,不是谁拿捏的,而是客户自己决定的。


所以,这类客群的服务和需求配对,也很简单。无需太多建议和引导,客观公正的讲述,让他们自己决定。决定后,给予认可和肯定,一切就顺水推舟啦!



总体而言,需求是随着外界的因素进行变化的。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收入、喜好、身份等等。了解这些,不管作为消费者还是服务者,甚至是产品供给者,都能更好的掌握着市场的脉搏,获取更大的舒适地带。


所谓,保险性价比


作为保险公司如何看待?


不管是「性价比」,还是「品牌」,站在公司角度,其实都有难言的苦衷。我们还是先看下目前的客观背景是如何的。


以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为例,7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24.73亿元,前5家险企就为人身险行业贡献了近176.04亿元的净利润,占比近80%。


发现了么,前5家占比达80%的行业利润!用图表来形象的展现下。


所谓,保险性价比


可谓是金字塔尖,硕果累累呀。这里有几个疑问,跟大家延伸探讨下:


一. 从企业角度说,品牌&性价比是否是对立的?

从目前的已知数据和产品表现而言,的确是对立的。由于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追求利润,而利润的产出必然是营收-成本。而且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前五家的市场占比还处于高位。简而言之,就是这些公司完全不需要性价比策略,依然可以获得大量的拥戴,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的行为呢。


二. 所谓的大公司、小公司

如同「性价比」一样,这个观点本身也是具有迷惑性的,保险业大公司和小公司 | 2019年中国寿险业原保费收入排行,在此篇中也明确分析过。所谓公司大小,本身是一个看市值、比数字的动作。

但是在营销的过程中,已经和「性价比」一样,变成了一个「营销行为」。

举个例子,外资/合资公司X邦、X宏经常标榜自己品牌好,但以国内保险市场份额、保费规模、市值体量而言,它其实属于上面饼图中的“小公司”。所谓的品牌好,都是由业务人员口口相传,培训口号喊出来的。真实性?“伪概念”本身就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言……




所谓,保险性价比

在市场生态中,作为消费者,固然希望能获得低价高质。而企业也希望扩大营收,节省成本。「产品」就这样被顶到这样的尴尬局面。


有很多客户曾经也这么问过我,说XX家的保险产品卖的那么便宜,难道不会亏么?


具体亏不亏,我不是该公司的内部管理层还真的无从得知。但是能大胆预测的是,即使赚,也不会赚的太多。因为这类主打性价比的企业,就是使用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占比的策略。如果作为一名「性价比」爱好者,大胆购入就是了。


总结


由于经纪人身份的原因,目前我的推荐喜好,实话说还是偏向于「性价比策略」。但也深知,这个市场上,还有其他不同的客群类型,并不会为性价比高而买单,他们有他们独特的价值需求。


所谓,保险性价比


就像昨日(2020年3月12日)BUPA最新的喜报,一份高端医疗消费型19万元单价!


想获得成功,肯定是跟这样的客户谈愿景、谈身份、谈价值和谈品牌啦。


本文零零种种描绘了很多角度,核心只有一个,希望大家不要拘泥于一种意识形态。市场是变化的、客户是不同的、需求是多样的。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可以在原始生态下存活。但是在不断专业化、细致化的保险市场,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我们还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想他所想,给他所需。这样才算是尽到一位服务人员的本职。


希望此文可以给到作为消费者/投保人的你、保险服务人员的你、保险公司管理层的你以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群体,有所感触。


Thanks!


所谓,保险性价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