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河網評:下足“四個功夫”決勝脫貧攻堅戰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的衝鋒號。

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大考,如何高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下足“四個方面”的工作至關重要。

在解決貧困群眾外出難上下足功夫。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既關係脫貧攻堅成效,也關係企業復工復產進程。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統計數據,2019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是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到影響,收入減少,必須採取針對性措施,加大對貧困人口的就業幫扶力度。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返程返崗;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要精準對接,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通過開通返崗復工“直通車”,實施“點對點”包車服務,讓貧困勞動力“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各地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實現企業有工人、勞動力有出路。幫助貧困勞動力盡快有序返崗,多措並舉為貧困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就業底盤。

在解決農產品滯銷上下足功夫。受此次疫情影響,一些農村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出現了生產資料購買難和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對此,國務院扶貧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在一些地方,面對花市關閉、物流受限,有電商平臺將鮮花納入助農計劃,一對一幫扶, “雲”送花;還有些地方將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脫貧與解決城市“菜籃子”“米袋子”問題相結合,銷售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消費扶貧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相結合。種得好,賣得出,拓市場,讓農產品有人採、有人收、運得出。既增強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又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讓貧困戶穩定受益,讓農業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在防止返貧上下足功夫。決勝脫貧攻堅戰,“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有數據顯示,全國已脫貧的9000多萬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貧風險,因為在一些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受疫情影響大的地區,一旦遇到災難、疾病等,就會返貧,導致摘掉的“貧困帽”又戴回頭上。對於整個脫貧攻堅戰而言,摘掉了貧困帽子只是“扶上馬”,還得“送一程”才行,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確保真脫貧、穩脫貧,實現脫貧之後不返貧。

在實現鄉村振興上下足功夫。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在扶貧政策的引導下,處理好消除局部貧困與鄉村振興的關係,把脫貧攻堅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納入鄉村振興的大局下通盤謀劃,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強化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的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使扶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化。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注重從生產、生活、生態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整體推進,著力實現貧困人口的持續增收,整體改善村莊環境,促進貧困人口的全面發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這兩項工作相互促進、相互融合,使脫貧策略既有現實性,又具前瞻性。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各級黨員幹部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繼續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更加堅定信心,付出更多努力,我們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把全國人民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帶入全面小康,兌現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樂兵)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