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繡花功夫”,中歐班列按下“逆增鍵”

今年以來,國鐵集團黨組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鐵路安全運輸工作,確保鐵路口岸暢通,實現了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運行,鐵路進出口貨運量逆勢增長。

截至2月19日,鐵路國際聯運進出口貨運量完成867萬噸,同比增長8.1%。(澎湃新聞 2月24日)

“同比增長”四個字一掃民眾受疫情影響的擔心,也讓眾多復工復產的企業看到了更多希望。眾多物資長期以來都是依靠鐵路運送,疫情防控期間,這種需求更甚,而中歐班列,更是活躍國家貿易的因素之一。在這關鍵時刻逆勢增長,可見鐵路運輸在其中勇挑大樑的責任與擔當。

下足“繡花功夫”,中歐班列按下“逆增鍵”

中歐班列在疫情防控運輸中優勢明顯。疫情防控需要的不僅是民眾的“不要出門”,更需要的是醫護人員、交警、社區工作人員包括列車工作人員等各行各業的奔赴一線,在這關鍵時刻必須選擇逆向而行。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鐵路貨運,其重要作用凸顯。作為聯通國內62個城市,抵達歐洲15個國家51個城市的中歐班列,更是在國際物資運送中顯示獨有優勢,在疫情防控物資運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疫情防控,中歐班列是必須活躍在運輸一線最為硬核的“生力軍”。“今年雖然發生疫情,但我的工作量並沒減少,與平時一樣。”國鐵集團成都局中歐班列火車司機仲俊瀾一語道破中歐班列疫情期間的繁忙。眾所周知,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全國各類交通工具都因疫情防控需要,停開或者減少開行量。不少平時只需要用公路或者航空運輸的貨品,這時就只能通過鐵路、通過中歐班列往返於國內外各地,它在這個時候就像身在戰“役”一線的醫務人員,穿梭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中歐班列在疫情防控期間運輸依然繁忙的原因之一。

助力疫情防控讓醫療、生活物資運輸來得更快一些。疫情來臨之初,醫療物資、設備大量緊缺,而這一切都是生命和生活保障所需。中歐班列和時間賽跑,對境外捐獻新冠肺炎救援的防疫物資,從歐洲、東南亞鐵路運輸至成都,免費接續分撥至全國其他地區,顯示了中歐班列在關鍵時刻的顧全大局。

下足“繡花功夫”,中歐班列按下“逆增鍵”

在復工復產期間,中歐班列更是疏通境外通道,把控相關政策和要求,聯合國內職能部門,確保涉及民生企業的復工復產物資及時運送,讓經過疫情防控後的眾多企業“有米下鍋”。正是責任在肩,才讓中歐班列在疫情防控期,和眾多奔波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一樣,沒有停下來,也不可能停下來。

中歐班列運量不降反增,正是中歐班列在急難時刻,奔馳在物資運送的最前沿取得的成果,更是鐵路運輸在復工復產中傾力而為的顯示。在一列列貨車的來來往往中,讓疫情防控的步伐更快一些,復工復產的力量更強大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