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麻陽脫貧攻堅紀實:下足“繡花”功夫

下足“繡花”功夫

——麻陽脫貧攻堅紀實

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我省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近年來,我省採取切實有力措施,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脫貧攻堅步伐不斷加快。至去年底,全省已有31個貧困縣(市、區)摘帽退出。目前,還有20個貧困縣(市)正在攻堅脫貧之中。

為了打贏這場硬仗,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20個貧困縣(市)堅持步步為營,發起一場場攻堅大戰,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湖南日報從今天起推出《決勝2020——摘帽進行時》專欄,展示20個未摘帽縣(市)在脫貧攻堅中的新亮點、新做法、新成果,敬請關注。

麻陽脫貧攻堅紀實:下足“繡花”功夫

8月5日,麻陽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龍升家園新貌。 滕樹明 攝

麻陽脫貧攻堅紀實:下足“繡花”功夫

5月7日,麻陽苗族自治縣長壽產業園脫貧攻堅崗,工人在裝配智能電錶。張傑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巍 通訊員 段唐平 滕珊珊

奮力拔窮根,山鄉正鉅變。

一條條水泥路向四面延伸,一座座農家新居拔地而起,一個個特色產業開花結果……近日,記者走進苗鄉麻陽,看到的是脫貧攻堅帶來的新面貌。

據介紹,2014年至2019年,麻陽苗族自治縣累計脫貧17882戶67535人,91個貧困村出列,全縣貧困發生率由20.3%降至0.72%。

“決不讓一個人掉隊。”6年來,麻陽下足“繡花”功夫,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麻陽路徑”。

採取多種模式,精準施策抓產業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麻陽享有“中國冰糖橙之都”“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等美譽,已形成水果、養殖、瓜菜、優質稻4大農業特色支柱產業。該縣將發展特色產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採取直接幫扶、委託幫扶、股份合作等模式,以“四跟四走”強化產業利益聯結,實現貧困農戶穩定增收、脫貧。

麻陽藍鳳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營蛋雞養殖。12月16日,公司董事長雷華英介紹,今年公司分紅金額增加到406萬元。2014年以來,以“公司+基地+貧困戶”方式吸納貧困戶入股,公司給予貧困戶每年8%保底分紅,特困戶另發“補助紅”,帶動貧困戶增收。

2014年以來,麻陽投入資金25265.8萬元,建成扶貧產業項目562個,惠及貧困戶18993戶70030人,共有40家企業、63家合作社與91個貧困村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

麻陽還大力發展電商,提升扶貧產業效益。全縣建成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91個,實現全覆蓋。全縣100多家企業與貧困村簽訂黃桃、獼猴桃、冰糖橙購銷合同,擴大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網銷規模。將冰糖橙作為網銷“一縣一品”和區域性公共農特產品品牌來打造,目前麻陽柑橘品牌價值達18.87億元。

為解決貧困人口發展產業資金問題,2014年,麻陽在全國率先開展“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財政貼息”的1萬至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創新試點。這一做法獲全國推廣。6年來,全縣共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91個,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5381筆2.58億元,帶動5381戶貧困戶發展黃桃、獼猴桃等特色扶貧產業1.2萬餘畝。

為發展扶貧產業,麻陽堅持工作重心向脫貧攻堅轉移,領導力量向脫貧戰場集中,幹部隊伍向扶貧一線集結。打破傳統“一村一支部”組織設置模式,推動農村基層黨支部“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2015年,率先在譚家寨鄉建立“黨建引領扶貧”試點,該鄉楠木橋村與周邊8個村組建扶貧產業園,建立聯合黨總支抱團攻堅,開發優質獼猴桃和“四季果園”2000畝,使462戶1703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夯實脫貧基礎,民生保障全覆蓋

一排排安置房整齊排列,便民服務中心、醫務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12月17日,在高村鎮龍升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工作的唐小軍告訴記者,樓上住人、樓下上班,每月3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好。

目前,麻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共投入資金8.5億元,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3462戶14121人,安置住房及配套基礎設施建成率均為100%。

搬遷是手段,脫貧致富才是目標。

在全力做好幫扶工作“後半篇文章”上,麻陽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多渠道保障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通過引進企業、開發公益崗位等途徑解決就業3000餘人,通過發展產業、出租門面與攤位等途徑解決9000餘人持續分紅。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麻陽貧困群眾生活明顯改善,日子越過越好。今年2月1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特別節目《決勝貧困——來自扶貧一線的報道》連線麻陽,報道了麻陽易地扶貧搬遷發展後續產業的做法。

同時,切實推進健康扶貧。2017年以來,麻陽健康扶貧投入10333.6萬元,其中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代繳城鄉居民醫保4244.7萬元、購買扶貧“特惠保”839.7萬元、醫療費用政府兜底保障2352.3萬元,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全覆蓋。

住院3天,花費2500多元,自己只付355元。12月16日,錦和鎮十八巖村村民田定祥在縣中醫院辦理出院手續時感激地說:“國家政策真好。”在麻陽,像田定祥這樣享受健康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全覆蓋。先後有4807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報銷16200.1萬元,縣域內綜合報銷比例超過85%。

此外,麻陽大力實施教育扶貧、交通扶貧、安全飲水、社保兜底等民生工程。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發放各類學生資助款10273.9萬元,惠及學生151672人次;累計投入交通建設資金8.3億元,完成各類公路新建和改造2071公里;累計投入各類水利扶貧資金2.35億元,新建、改擴建供水工程146處,解決和改善20.6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為農村低保對象4327戶10099人補助資金34560.5萬元,努力做到應保盡保。

建立“互聯網+監督”平臺,為脫貧攻堅護航

前臺,手指一點,民生資金終端觸摸屏查詢機就會顯示出惠民政策、資金明細、項目進展等情況,一目瞭然。

後臺,大數據碰撞,猶如CT大掃描,疑似問題線索立馬顯現出來,讓違規者難以隱身。

“讓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在麻陽“互聯網+監督”辦公室,工作人員給記者演示了“互聯網+監督”平臺的神奇。

“依託平臺發現問題線索1.3萬多條,挽回經濟損失5000餘萬元。”麻陽縣委書記李衛林介紹,2016年1月,該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互聯網+監督”平臺,為脫貧攻堅護航。

麻陽創新“互聯網+監督”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建立日常督查督巡、項目資金監管、扶貧專項巡察常態化監督機制,2016年以來,對18個鄉鎮開展扶貧專項巡察,發現扶貧領域問題1852個,移交重點問題線索167個。

去年,麻陽創新“互聯網+監督”平臺建設被央視2套《經濟半小時》欄目予以報道,並獲“湖南省首屆管理創新獎”與“中國廉潔創新獎”提名獎。

凝心聚力,戰勝貧困,麻陽腳步鏗鏘有力。

■縣情簡介

麻陽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是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革命老區縣。全縣國土面積156557.84公頃,轄19個鄉鎮(銅礦管委會)222個村(社區),總人口40餘萬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34.5萬人。

■數說

70030人

2014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030人,貧困發生率為20.3%;

14589人

2018年底共有未脫貧人口14589人,貧困發生率為4.2%;

2495人

2019年未脫貧人口為2495人,貧困發生率為0.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