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政策,靠双手致富——“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创业记

金安区马头镇孙长郢村郢东组的张仁强,是一位普通农民儿子,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在外务工有二十余年。一面之见给人们的印象是淳朴憨厚,开口便笑,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2017年秋,他回乡探亲偶遇本村许世荣书记,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张仁强对家乡近些年的发展和规划不是很了解,通过交谈,他向许书记了解了一些近期家乡的发展和规划思路。在交流过程中,许书记重点向他介绍了近几年乡镇及村委会对回乡创业者营造的环境和政策,并鼓励他如有能力和意向,可以回家乡发展,村镇两级会给以大力支持。

张仁强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听了许书记的一席话,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回到上海和爱人商量过后,便决定回乡在孙长郢村境内建一个年产5万只的养鸡场。于是在2017年11月中旬,他电话向许书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得到孙长郢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后,2017年12月中旬,他夫妇二人从上海带回多年打工的近百万元积蓄回到家乡,租用了本村刘台和纪台两村民组的近百亩土地,准备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生态养鸡。

说干就干:平整土地、设置围栏、架设电线、打井引水、筹备建材等,他吃住在工地,经过紧张有序的忙碌,用了二十天的时间,两个简易鸡棚建了起来,每个近一千平方米的大棚可以容纳近万只鸡。

2018年元月他去江苏订购了2万只柴火鸡苗,待春节过后,鸡苗便可以进场。

春节刚过,他再去江苏运回了2万只小鸡,看到叽叽喳喳的这么多小鸡,他当时真的有点懵。因为之前他从未干过养殖的事情,面对眼前的状况,他既紧张又兴奋,怎么办?既然干了就要干好,于是静下心后,便去向养过鸡的人学习经验,还抽空到周边的养鸡专业户学习养鸡技术,同时,他吃住和小鸡同棚,细心观察小鸡的饮食与活动,耐心向懂养鸡的“专家”请教,把玉米和麦麸合理配制,适时投放饲料,并学习外地养鸡场的先进养殖方法,结合自己的养殖环境,实行散养和集中养殖相结合的饲养方法,精心喂养。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鸡在一天天长大,看到一只只活泼乱飞的“劳动成果”,他的心情也踏实了许多,与此同时,“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也注册成功。到2018年6月底,进棚的2万只鸡中,公鸡一般都在四斤左右,再大的也没超过五斤,母鸡有百分之七十开始下蛋。由于他饲养的鸡肉质鲜美,口感好,完全是现在人们追求的土鸡味,而且妹纸记得体重不大,非常适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周围的饭店和农户纷纷上门购买,甚至有合肥、潜山和湖北的商户上门收购,因此首批的一万余只公鸡在2018年7月上旬便销售一空,同时每天的几千枚鸡蛋也给他带来不小的收益。

张仁强在创业的同时,不忘为家乡和社会做贡献。在养殖场进入常态化养殖以后,按照孙长郢村委会的要求,安排了两户扶贫户进场工作,并发给相应的报酬,使他们月月有收入,让他们尽快的脱贫。

张仁强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利好政策,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马头镇孙长郢村回乡创业的先河。

依托政策,靠双手致富——“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创业记

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

依托政策,靠双手致富——“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创业记

依托政策,靠双手致富——“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创业记

散放在外的公鸡

依托政策,靠双手致富——“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创业记

鸡舍里的商品鸡


依托政策,靠双手致富——“金安区马头镇村夫家庭农场”创业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