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政策,靠雙手致富——“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創業記

金安區馬頭鎮孫長郢村郢東組的張仁強,是一位普通農民兒子,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在外務工有二十餘年。一面之見給人們的印象是淳樸憨厚,開口便笑,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麼特殊的地方。2017年秋,他回鄉探親偶遇本村許世榮書記,由於長期在外務工,張仁強對家鄉近些年的發展和規劃不是很瞭解,通過交談,他向許書記了解了一些近期家鄉的發展和規劃思路。在交流過程中,許書記重點向他介紹了近幾年鄉鎮及村委會對回鄉創業者營造的環境和政策,並鼓勵他如有能力和意向,可以回家鄉發展,村鎮兩級會給以大力支持。

張仁強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聽了許書記的一席話,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回到上海和愛人商量過後,便決定回鄉在孫長郢村境內建一個年產5萬隻的養雞場。於是在2017年11月中旬,他電話向許書記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得到孫長郢村委會的大力支持後,2017年12月中旬,他夫婦二人從上海帶回多年打工的近百萬元積蓄回到家鄉,租用了本村劉臺和紀臺兩村民組的近百畝土地,準備在這片土地上進行生態養雞。

說幹就幹:平整土地、設置圍欄、架設電線、打井引水、籌備建材等,他吃住在工地,經過緊張有序的忙碌,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兩個簡易雞棚建了起來,每個近一千平方米的大棚可以容納近萬隻雞。

2018年元月他去江蘇訂購了2萬隻柴火雞苗,待春節過後,雞苗便可以進場。

春節剛過,他再去江蘇運回了2萬隻小雞,看到嘰嘰喳喳的這麼多小雞,他當時真的有點懵。因為之前他從未乾過養殖的事情,面對眼前的狀況,他既緊張又興奮,怎麼辦?既然幹了就要幹好,於是靜下心後,便去向養過雞的人學習經驗,還抽空到周邊的養雞專業戶學習養雞技術,同時,他吃住和小雞同棚,細心觀察小雞的飲食與活動,耐心向懂養雞的“專家”請教,把玉米和麥麩合理配製,適時投放飼料,並學習外地養雞場的先進養殖方法,結合自己的養殖環境,實行散養和集中養殖相結合的飼養方法,精心餵養。隨著時間的流逝,小雞在一天天長大,看到一隻只活潑亂飛的“勞動成果”,他的心情也踏實了許多,與此同時,“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也註冊成功。到2018年6月底,進棚的2萬隻雞中,公雞一般都在四斤左右,再大的也沒超過五斤,母雞有百分之七十開始下蛋。由於他飼養的雞肉質鮮美,口感好,完全是現在人們追求的土雞味,而且妹紙記得體重不大,非常適合人們的消費需求,周圍的飯店和農戶紛紛上門購買,甚至有合肥、潛山和湖北的商戶上門收購,因此首批的一萬餘隻公雞在2018年7月上旬便銷售一空,同時每天的幾千枚雞蛋也給他帶來不小的收益。

張仁強在創業的同時,不忘為家鄉和社會做貢獻。在養殖場進入常態化養殖以後,按照孫長郢村委會的要求,安排了兩戶扶貧戶進場工作,併發給相應的報酬,使他們月月有收入,讓他們儘快的脫貧。

張仁強充分利用當地政府的利好政策,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開啟了馬頭鎮孫長郢村回鄉創業的先河。

依託政策,靠雙手致富——“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創業記

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

依託政策,靠雙手致富——“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創業記

依託政策,靠雙手致富——“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創業記

散放在外的公雞

依託政策,靠雙手致富——“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創業記

雞舍裡的商品雞


依託政策,靠雙手致富——“金安區馬頭鎮村夫家庭農場”創業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